s 閱讀頁

第149節 是聖賢,是禽獸,就在一念之間

  菜根原文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輕易放過。

  日月譯解

  念頭在心中一閃而過,但你發現這個念頭是往人欲的路上走的時候,必須趕快把它拉回到天理的路上來。欲念一起便警覺,一警覺到便立即從欲路轉向理路,這一轉也就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鍵,千萬千萬不能輕易錯過。

  日月評譚

  本條講的是理學家的製欲功夫。欲路,即人欲之路。理路,即天理之路。《菜根譚》還有兩條菜根,可與此條互參互證。一條是:欲路事上,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事上,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另一條是:天理路上甚寬,稍遊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途。

  朱熹雲:“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未有天理人欲夾雜者。去其氣質之偏,物欲之蔽,以複其性,以盡其倫。”按朱熹的觀點來看,天理和人欲是勢不兩立的,有你沒我,有我沒你,人是變成聖賢,還是變成禽獸,就看你是天理戰勝了人欲,還是人欲戰勝了天理。人的一生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最難鬥的還是自己,也就是自己的欲望。

  佛學認為,人有清淨本性,這個本性是不善不惡的,不垢不淨的,不增不減的。但這個本性多生累世以來,被貪嗔癡三毒所染汙,成為淨與不淨同體的阿賴耶識,並隨著人生生世流轉不休。程朱理學認為,人有天命之性,有氣質之性。天命之性源於太極之理,是絕對的善;氣質之性則有清濁善惡之別,天命之性混在氣質之性中,人應該通過“居敬”、“窮理”、“去欲”來變化氣質,直達天命之性。所以,不管是人的終極本原是不善不惡還是絕對的善,總之人心是有善有惡的,也就是說,人心之中有地獄,也有天堂,人心之中有兩條路:一條是欲路,那是通向墮落的地獄之路;一條是理路,那是通向聖賢的天堂之路。一念善即天堂,一念惡即地獄,所以,對念頭的管控,對理學家們來說非常重要,生死禍福,成敗利鈍,往往就在於人們能不能管控自己的起心動念。

  我們姑且拋開理學家們的拗口術語。確實,人並不是生下來就是絕對的善,也不是生下來就是絕對的惡。人往往是善惡同體。外緣的善,會喚起內心的善;外緣的惡,會喚起內心的惡。世上犯錯的人,犯罪的人,殺人的人,絕大多數並不是不懂道理,不是不懂法律,而是因外境而觸動自己惡念的時候,內心沒有一個清醒的理智來管控這一惡念,由其在惡的暢快感中墮入地獄的萬仞深淵。所以,人,要善於管控自己的七情六欲,讓理性的光輝時刻在內心閃耀,也就是說,要善於經營自己的情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