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39節 一個人有痛苦,心中必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

  菜根原文

  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一以辟眾善之路,一以浚諸惡之源,相去霄壤矣。

  日月譯解

  一個能夠反躬自省的人,能從所接觸的任何事情中受教益;一個經常怨天尤人的人,起心動念都會是傷人害己的戈矛。一個是開辟向善的路途,一個是導向邪惡的源泉,兩者相差可謂有天壤之別。

  日月評譚

  基督教認為人有七宗原罪:饕餮、貪婪、懶惰、淫欲、驕傲、嫉妒、暴怒,這是人性中本有的,但同時人身上也有善性,善性是上帝賦予的,善性和惡性都是人的本質所在。佛家說人有清淨自性,但也有貪嗔癡,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人的清淨自性和貪嗔癡生生世世糾結而形成的混合體。所以佛教其實也承認了隻要還沒有成佛,人就是善惡同體的。孟子說人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其實兩者各有偏頗,儒家後來接受了孟子的性善說,但同時也補充了性惡的內容,隻不過分了層次,善在先,惡在後,實際上也承認了人的善惡同體性。程、朱提出人有天命之性、氣質之性和後天習性。天命之性是純善的,是天性,人稟氣而生,形成氣質之性,氣有清濁,氣質清的,天性明顯,氣質濁的,天性隱晦;後天習性,則是因環境而習得之性,有善有惡。

  既然人是善惡同體,基督教強調人要經常懺悔自己的罪過,求得上帝的寬恕。類似於基督教,佛教有一種“拜懺”的儀軌,至誠禮佛誦經,“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懺悔業障,誓願永不再造。孔子說每日三省吾身,儒者講克己製欲,變氣質之性為天命之性。中外哲學和宗教,都強調人反躬自省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修心養德、成聖成賢、自我解脫、獲得永恒的必經之路。一個人,無論碰到什麽事情,不管是碰到不如意、委屈、冤恨,甚至是恥辱,如果能夠做到不與之起舞,不放任自己的憤怒,而是反躬自省,冷靜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改正自己的不妥和不足入手,來應對發生的各種事情,這樣,每經曆一事,都能夠從中發現自我的缺陷,從而彌補缺陷,鍛造人品,提升修養,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反己,既進德修身,還能和諧外在的環境,從而使自己的人生事業步入善緣和合之境。而若一個人太相信自己是好人,是能人,是完人,那麽碰到什麽不如意的事情,都會歸因於外在,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從而產生怨恨心,憤怒心,報複心,甚至殺伐心,這種心態既毒化自己的內心,使自己產生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狂躁的毛病,同時,以這種心態去待人接物,一定會危及別人的福祉,對社會人生形成不安定不和諧因素。所以說,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

  從更深一個層次來講,按照佛教的說法,人無論碰到順境逆境,無論碰到成功失敗,無論碰到快樂痛苦,都是業力感召的結果,都是與內心的善惡感相呼應,所以,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有人曾向一位德行極高的師父請教,為什麽像我這樣善良的人會經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惡人卻活得好好的呢?師父說,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這個人不服氣地說,我怎麽會是一個惡人呢?我一向心地良善呀。師父說,請你將你的痛苦略說一二。這人說,我工資低,住房小,因此經常感到痛苦;社會上沒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纏萬貫,我感到不服氣;像我這樣有文化的人收入如此低,我感到不公平;我的家人不聽我的勸告,我感到不舒服等等。這人訴說了一大堆痛苦。師父聽後開示說,你工資低,但還可以生活,你住房小,但還可以容身,你對金錢和住房有貪求心,這種貪求心就是惡心;沒文化的人發財你不服氣,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種惡心;你認為自己有文化就應該有高收入,這是傲慢心,也是愚癡心,傲慢心和愚癡心都是一種惡心;家人不聽你的勸告,你感到不舒服,這是狹隘心,狹隘也是一種惡心。因為你內心存在著這些惡,所以你就有和這些惡相對應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經常反省自己,而不是怨天尤人,並且發心將內在的惡徹底去除,那麽你的那些痛苦也就煙消雲散了。

  由此可見,反躬自省,是向上提升的善路,怨天尤人,是沉淪痛苦的惡源。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