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37節 欲望滿足那一刻,就是心智較清明的那一刻

  菜根原文

  飽後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當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日月譯解

  吃飽之後回味美味佳肴,則食物濃淡的感覺都消失了;歡愛之後回想淫欲之事,則男歡女愛的衝動都沒有了。所以人們應以事後之清明來破除臨事時的癡迷,這樣就可能保持穩定的心性,行事有則而不逾越常規。

  日月評譚

  人的欲望滿足時的那一刻,就是欲望消失時的那一刻,也就是人心智比較清明的那一刻。所以當人的欲望起來的時候,要用以前經曆過的欲後那一刻的清明來提醒自己,告誡自己,欲望實現其實就是那麽一回事,不值得為之犯渾。如果能經常以這種清明之心來警惕自己,那麽,人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麵前,就能保持定力,少犯錯誤。

  食色性也。從孔孟來看,儒家似乎並不反對人類的基本欲求。但佛家和接受佛家思想內核的理學,可就視欲望如仇讎了,認為欲望是障道的根本,特別是色欲。

  色欲,文明一點說就是愛欲。愛欲是本能,沒有愛欲就沒有人類。愛欲有造人的功能,也有娛樂的功能。但往往人類在傳宗接代的同時,過於強調那個娛樂功能,這樣就出現娛樂過度,不但損害身體健康,而且傷風敗俗,甚至引起破家亡身乃至亡國。所以,理學家接納了那個傳宗接代的功能,但特別反對那個娛樂的功能。“色字頭上一把刀”,“色乃伐性之斧”,“婦人腰下之物,乃生我之門,滅我之戶”,這可都是理學家們對人們的“恐嚇”與規勸。而佛家,幹脆都不接納,出家人不準結婚,更不要說娛樂。

  佛家對愛欲的抵製比理學家走得更遠。佛家認為愛欲是最大的“無明”,這個“無明”,對佛性的遮蔽比任何東西都厲害。佛教還認為,行淫欲者,要受下地獄抱銅柱(燒熱了的,通紅通紅)的果報。所以戒色戒淫,是出家人的第一要務。手頭有本從寺廟裏請的《壽康寶鑒》,是專談戒淫的書。來看一篇《戒淫文》:

  “蓋聞業海茫茫,難斷無如色欲;塵寰擾擾,易犯惟有邪淫。拔山蓋世之英雄,坐此亡身喪國;繡口錦心之才子士,因茲敗節墮名。今昔同揆,賢愚共轍;況乃囂風日熾,古道淪亡。輕狂小子,固耽紅粉之場;慧業文人,亦效青衫之淫。言窒欲而欲念愈滋,聽戒淫而淫機倍旺。遇嬌姿於道左,目注千翻;逢麗色於閨簾,腸回百折。總是心為形役,識被情牽。殘容俗嫗,偶然簪草簪花,隨做西施之想;陋質村鬟,設或帶香帶麝,頓忘東婦之形。豈知天地難容,神人震怒。或毀他節行,而妻女酬債;或汙彼聲名,而子孫受報。絕嗣之墳墓,無非輕薄狂生;妓女之祖宗,無非貪花浪子。當富則玉樓削籍,應貴則金榜除名。笞杖徙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誅;地獄惡鬼畜生,沒受三途之罪。從前恩愛,到此成空;昔日雄心,而今何在。普勸青年烈士,黃卷名流,發覺悟之心,破色魔之障。芙蓉白麵,須知帶肉骷髏;美貌紅妝,不過蒙衣漏廁。縱對如玉如花之貌,皆存若姊若母之心。未犯邪淫者,宜防失足;曾行惡事者,務即回頭。更祈輾轉流通,迭相化導,必使在在齊歸覺路,人人共出迷津。”

  不知道是哪朝的孔乙己操的刀。雖說是平平仄仄、駢四儷六,但基本上明白如話,說的就是行淫的壞處、行淫的惡報,戒淫的方法。貪色至於如何對治色欲,則有“四覺觀”、“九想觀”之法。也就是說,如果大家在見了林誌玲、萊溫斯基等諸類尤物感到春心蕩漾的時候,不妨祭出法寶:

  睡起生覺:默想清晨睡起,兩眼朦朧,未經盥漱。此時滿口黏膩,舌黃堆積,當念絕世嬌姿,縱具櫻桃美口,而脂粉未傅之先,其態亦當爾爾。

  醉後生覺:默想飲酒過度,五內翻騰,未久忽然大嘔,盡吐腹中未消之物。餓犬嗅之,搖尾而退。當念佳人細酌,玉女輕餐,而杯盤狼藉之時,腹內亦當爾爾。

  病時生覺:默想臥病以後,麵目黧黑,形容枯槁,又或瘡癱腐潰,膿血交流,臭不可近,當念國色芳容,縱或年華少艾,而疾苦纏身之日,形狀亦當爾爾。

  見廁生覺:默想通衢大廁,屎尿停積,白蛆青蠅,處處繚繞。當念千嬌百媚之姿,任彼香湯浴體龍麝熏身,而飲食消融之後,所化亦當爾爾。

  這些觀想,確實不雅,引在這裏,唐突佳人,罪過。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比較講人性,但人性過了分,就成了人欲。走上街頭,舉目張望,浮華的櫥窗,閃爍的霓虹,耀眼的屏幕,盡是宣欲的隱語、挑釁的媚眼。操起遙控,一陣亂按,廣告劇,肥皂劇,超男超女,選美大賽,無非催情的春藥、催淚的瓦斯。在這個聲色誇張的時代,在這個享樂至上的時代,在這個形而下的力量遠超形而上的時代,讀一些這樣久違而又帶點迂闊的文字,不免會有一些清冷的感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