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做人無甚高遠的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的功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日月譯解
做人不奢求什麽高遠事業,隻要能擺脫世俗的欲念,就可躋身名流;
修學沒有什麽特別的訣竅,隻要能斬斷外物的纏繞,便可達到聖境。
日月評譚
所謂名流,顧名思義,就是著名人物,形形色色的著名人物。中國的傳統,好像隻是關注名流。中國的書,從正史野史一路讀過去,都是些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好像這偌大的曆史時空,隻堪容得下這麽幾類人物。
人間為何苦難多,就是因為想做名流的人太多。要做強人中的名流,就會大開殺戒大動幹戈。一個將軍肩頭上的一個星,不知道要有多少具屍首來鋪墊;一個帝王要搶到江山,沒有上億、也得有幾千萬條生命來砌成權力的金殿。要做富人中的名流,就要巧取豪奪橫收暴斂,財富集中到名流手中,則千千萬萬普通人就要損家破產餓死填溝壑。所以,這個世界沒有名流最好。英雄出、偉人興、富豪多的時代,就是動蕩不安、生靈塗炭、貧富失衡的時代。名流退場之時,才是百姓的安生之日。
確實,眼下那些到處招搖過市的名流,有幾個是好東西?吹牛拍馬做了官,就成了政界名流;巧取豪奪賺了錢,就成了商界名流;口沫四濺吆喝一點國學;就成學界名流;一點見不得人的緋聞破事到處曝光,就成了娛界名流。所以,很多名流,不過是野心比別人大,欲望比別人多,腦子比別人靈,手段比別人更辣,麵皮比別人更厚,心腸比別人更黑的人而已。很多名流,往往敗壞世道人心,往往搞亂和諧社會,往往破壞經濟民生。很多名流,都有高遠的事業欲求,其實,他們的事業越高遠,老百姓就越遭殃。所以,名流並不值得人們崇仰,一幫子強人無賴而已。當然也有好名流,這一點暫且不表。
其實,在我們古代的社會評判傳統中,名流不光是著名人物,而且還要有品行,有格調,有德望,有絕活,有個性。在魏晉時代,名流絕不僅僅指那些高官顯貴,巨富大亨,青樓豔色,而是指像阮籍、嵇康、劉伶、謝靈運、王羲之等等人物,也叫“名士”。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不肯隨波逐流、與世俯仰,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人格精神,為了捍衛自己的個性,有的甚至可以不要命。
魏晉時期是一個講門閥、講出身的時代。“名士風流”與一般的普通人之間,還是有距離的。但到了後來,隨著佛教禪宗“人人皆可成佛”以及儒家心學“人人皆可成聖賢”思想的風行,人們逐漸認為,不管人的窮通貴賤,隻要大家對世俗功名有一份超然的心態,對詩書文藝有一份風雅的情懷,對道德人格有一份獨立的堅持,那就不是名流也是名流了。山西喬家大院書房有一副對聯: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在我個人眼中,名流,不是有錢有勢有名有利有才有貌,而是一種淡定從容的精神氣質,一種有所堅持的精神品格,一種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一種無水窮雲起的心靈狀態。所以,不必一心向往做物欲的名流,削尖腦袋做權勢的名流,而是要做平凡而又不凡的草根名流,不與別人攀比,以今天為起點,有一點點進步,一點點感悟,一點點超越,就值得慶快平生。
擾亂世道人心安寧和諧的東西是什麽?是物欲。因此,古聖先賢為人們指出了一條修心養性的路途,那就是克製物欲,清除妄念,返觀內視,擁抱內在的宇宙,成佛得道,成聖成賢。相對於外在的追索,這一條路是做減法,減得越多越徹底,空得越多越徹底,人就越身心自在。所以,隻要大家擺得脫俗情、看得穿幻境、擋得住物欲、清得淨自我,人人皆可做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