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31節 現實中,人們往往重視功業係統,而忽視心靈係統

  菜根原文

  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稀處,識心體之本然。

  日月譯解

  在安寧悠閑的生活中,能感受人生的真諦;

  在淡泊清淨的心境裏,能體悟生命的本然。

  日月評譚

  生命的意義何在?如何實現生命的安頓?人之於世,不可避免要麵對這些問題。我國傳統文化儒、道、佛三家,都是勸人積極利用人生,隻不過方式途徑目標不一樣。儒家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勸人順應自然保全天性無為而治,佛家勸人勇猛精進專心辦道實現生命的超越。

  給人們的感覺,儒家是積極入世的,佛、道兩家好像是消極遁世的,其實這並不確切。佛家提倡要珍惜此生以實現一個絕大的生命追求,就是證悟自性。普賢警示大眾: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隻不過,他們的追求途徑和方式不一樣。一是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當他們斬斷外緣,專注向內,甚至閉關掩門的時候,人們不免覺得他們是消極遁世。二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也就是減少欲望,淨化心靈,將生活的欲求和外在的索取減少到最低程度,人們不免覺得他們與世無爭。其實,他們是在與生命中最大的敵人--欲望和習氣搏鬥,而且鬥得驚心動魄。其實人最難征服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與儒家相比,老莊看起來也有些消極。他們提倡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退為進,以靜製動,實際上也是要以曲折的方式達到目的;他們提倡絕聖棄智,少私寡欲,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實際上也是為營造一個人心和諧的世界。隻不過,儒家的方法,多半要用權威,用刀兵,而道家的方法,卻是無用而用,無智而智,無得而得,無為而為。綜合起來,可以這麽說,儒家的目標是向外求,營建的是人生的功業係統;而佛道兩家,是向內求的,營建的是人生的心靈係統。

  功業係統和心靈係統,是人生安頓的兩個支點。但現實人生中,人們往往重視功業係統,而忽視心靈係統。近現代以來,我們變相地吸收了儒家的事功主義傳統和西方的物質主義傳統,同時又以唯物論排斥了內求的心靈係統,從而舉世滔滔,都來把財富名位的攫取當成生命中的最大追求,於是大幹快上,創先爭優,隻爭朝夕,舉國焦急。主政者急政績,當官的急升官,當老板的急發財,當明星的急出位,當老百姓的急衣食。人們不願意排隊,不耐煩紅燈,離不開手機,沉不下身子,隨時都在衝鋒陷陣狀態,予取予求當中,我們的經濟失調,社會失序,貧富懸殊,人民心理失衡。在GDP不斷增長,物質不斷豐富,感官享受極大滿足的同時,人們的心靈空間不斷萎縮,精神深度日漸扁平化。於是,在這個社會上,官居高位的,不開心;沉淪下僚的,不開心;富可敵國的,不開心;粗茶淡飯的,不開心;二奶成群的,不開心;打光混的,不開心;有房N套的,不開心;無立錐之地的,不開心。總之,整個社會陷入整體性的急躁、浮躁、暴躁當中。最近有份國際調查表明,中國人的幸福感在全球排名第112位。問題出在哪?問題就在於人們忽視了心靈係統的作用。

  在我們的傳統中,儒家是功業傳統,佛道兩家是心靈傳統。心靈傳統告訴我們,人要進取,但要取之有道,取之有度,不能被欲望綁架。欲望的放縱會驅使一個人營營不休,需索無度,從而患得患失,牽動喜怒哀樂憂悲恐此起彼伏,攪亂內心安寧,破壞身心的平衡,遮蔽生命的智慧,戕害人的幸福感受。這樣的人生,無疑不是幸福人生,而是動蕩人生,不安人生。忙起來便焦躁,停下來便無聊,吃飯不香,睡覺不穩。陽光普照,不覺其溫暖;清風徐來,不知其和煦;春花爛漫,不覺其美麗;秋水長天,不覺其高遠。就像一湖水,如果是風雨大作,濁浪滔天,給人的感覺就是不安甚至恐怖;而當麗日晴天,風平浪靜,天上的淡淡雲影倒映在蔚藍澄澈的湖水中,給人的感覺,就是靜逸,安寧,美好。

  心靈傳統告訴我們,人都有一個內在的慧命。這個慧命蘊含著宇宙人生的真相和超脫生死的密碼。但我們這個慧命被一層層濃豔的欲望所包裹,被一層層情緒的汙垢所染汙。而我們這個慧命,隻有在心靈處於寧靜淡泊的狀態才能顯現,處於空寂無染的情況下才能與之邂逅。如果人們營營擾擾,無暇返顧內心,這個慧命便會越來越遠;如果人們嗜欲深重,沉溺於花濃柳豔,那麽這個慧命便會越來越遠;如果人們機心不息、百般智巧,那麽這個慧命就會越來越遠。所以,心靈傳統告訴我們,人生的情味在於簡單平凡中,生命的真相在寧靜淡泊中。人在生存所需得到滿足或較好地滿足的同時,就應返顧內在的心靈需求,思考生命的真正意義,探究精神的甚深層次,追求生命的終極超越。這就要從絢爛歸於平淡,從繁華落於真淳,從喧鬧歸於沉寂,從奔忙歸於閑適,從濃烈歸於淡泊。《紅樓夢》說:“桃紅柳綠待如何,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

  中華文化向內探究的心靈傳統,看透富貴繁華,遠離欲望喧囂,修美於內,自甘淡泊,恰如真水無香,滋潤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心靈。望當下的人們,在營建功業係統的時候,不要忘記去營造一個精神世界,以真正安頓此心,畢竟,此心安處,才是故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