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15節 人生百年,電光石火。要打拚,也要享受生活

  菜根原文

  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隻百年,此日最易過。幸生其間者,不可不知有生之樂,亦不可不懷虛生之憂。

  日月譯解

  宇宙天地萬古永恒,但人的生命卻隻有一次;人生短短不過百年,但光陰卻最容易消逝。我們有幸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不可不珍惜擁有生命的快樂,但也不可不保持虛度生命的警惕。

  日月評譚

  記得小時候讀金庸《倚天屠龍記》,讀到明教徒眾唱“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時,不覺淚眼婆娑,為明教徒眾舍生取義而崇仰不已,也為人生無常而沉吟不已。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如今自己也年過四十,想起張岱《自為墓誌銘》所雲:“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節義不成,學文章不成,學仙學佛,學農學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為敗子,為廢物,為頑民,為鈍秀才,為瞌睡漢,為死老魅也已矣!”不覺心有戚戚焉。

  雖然天地也有生滅,但相對於人生短短之一瞬,說天地萬古,那是一點也不誇張。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生百年,電光石火,往往還沒有活出一個滋味來,轉眼便是須發斑白,無常迫至。唐伯虎在《一世歌》中歎道:“人生七十古來少,前除幼年後除老。中間光景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過了中秋月不明,過了清明花不好。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需滿把金樽倒。世上錢多賺不盡,朝裏官多做不了。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春夏秋冬彈指間,鍾送黃昏雞報曉。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裏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此身不再得,這是唯物的觀點。佛教認為人死後要進入六道輪回,基督教認為人有靈魂,死後或下地獄,或上天堂。但霍金在《大設計》中,似乎傾向於否認上帝的存在,等於顛覆了基督教宇宙生命觀的基礎。伊斯蘭教說人死後要在世界末日接受審判,而善的則可以複活並永生。儒家則認為人死後或變成鬼,或變成神。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六合之外存而不論,所以儒家比較注重現世的安頓,對死後怎樣是不怎麽去管的。但對一般人來說,死生幽冥之事,實在是談天說龍,無從對證。近現代有人對瀕死體驗做過很多研究,有種種靈魂出竅的說法,但瀕死並不是真正的死亡,所以一般人還是半信半疑。就算我們比較樂觀地接受佛教的說法,人是有來世的,稍微可以化解一點生命斷滅的恐懼,但佛陀又告訴我們:一般人死後要得人身,那是相當相當難的。就好比深海中有一隻瞎眼的烏龜,一百年才出來一次,茫茫大海中漂浮著一根木頭,這根木頭中有一個龜頭大小的洞孔,瞎眼烏龜的頭要嵌入浮木的洞孔,這個概率大不大?佛說,一個人死後再世為人,概率就跟盲龜值木差不多。依這個概率,說此身不再得,幾乎也差不多。

  人身難得,人生短暫,生而為人,是幸運中的幸運,所以人要珍惜此生。《古蘭經》說:阿丹的子孫啊!每逢禮拜,你們必須穿著服飾,你們應當吃,應當喝,但不要過分。因為人身難得,所以不提倡人人都做苦行僧,希望人們都能在不妨礙人的情況下好好享受生活,即便是要做苦行僧,也要有些臥雪眠雲、聽風觀雨的閑雅之趣。我們黨和國家現在提倡要建設和諧社會,廣東高調宣揚要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度,這也都算是鼓勵人民“不可不知有生之樂”吧。但既然有人享受,也要有人創造享受的東西,所以,國家和社會容不得每一個人隻享受不創造,而是鼓勵人們有才的要盡才,有情的要盡情,該幹事業時努力幹事業,該盡人倫時努力盡人倫。所以理想的人生是,一半要用來享受生命,一半應該用來努力打拚。

  為敦促人們抓緊今生,佛陀點化眾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所以要趕快普度眾生,度人度己;基督教勸導子民,人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就是要努力創造財富,然後把取之於民的財富用之於民,這就買到了進入天堂的門票;真主勸人在虔誠信仰的同時,要有積極的生活方式,認真學習,發明創造,為社會服務,建設美好的家園;我們國家每年都要評勞模和先進,鼓勵人民努力工作盡心奉獻。不過,人們在整材料的時候,總是突出某某帶病堅持工作,然後鞠躬盡瘁,吐血而死,接著便是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個人覺得,還是讓健康的人或人在健康的時候去加班加點,因為我們國家有十幾億人,犯不著讓病人去拚死拚活,讓人家英年早逝還是比較可惜,似乎不符合現在的“以人為本”的國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