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日月譯解
家庭裏立一個和氣的原則並在日常生活中奉行,成員之間能夠心平氣順、坦誠相對、表情愉悅、言辭溫和,那麽父母兄弟之間感情就會融洽無間、心意相通,這比起坐禪調息、觀心內省要強上千萬倍。
日月評譚
佛家有“六和敬”之說,它是佛祖釋迦牟尼為僧團立下的規約,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六和敬”指的是:身和同住。在僧團內,必須做到身業清淨,大家具足僧相莊嚴,和睦相處,不吵架、不鬥毆、不以語言和行為互相攻擊。口和無諍。必須做到語業清淨,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說話謙和有禮,不因惡口粗聲而起爭執。意和同悅:必須要做到意業清淨,即要起好念,行好心,彼此之間真誠相待,同一而悅,悅而祥和。戒和同修:大家共同莊嚴戒行,共同修正自己的語言行為、形體行為和精神行為。利和同均:利是僧團所獲得的利益,不論在經濟的財利,還是知識、宗教實踐上的法利,必須要平均分配,共同分享,不能厚此薄彼。見和同解:宇宙人生的真理具有不二性。大家同為教徒,在意見、見解、見地上要統一到這個不二性上來,否則,各持成見,自以為是,就無法同修同證。
“六和敬”的核心靈魂是一個“和”字。隻有“和”而無爭才能六根清淨,六根清淨才能內心平衡,內心平衡才能虛室生白,虛室生白才能人空法空,人空法空才能徹見真如佛性。所以,“和”的精神是一個修行人最基本的素養,對外與人和,對內與心和,內和外順,才能求得生命的圓滿和超越,才能荷擔如來家業,推動佛法弘揚,普度一切眾生。
對一個家庭來說,最大的幸福不在於鮮衣怒馬冠冕堂皇,而是在於家庭的和美: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友弟恭,婆媳相敬,妯娌相親。這樣一個家庭,上下內外彌散著一種和暢之氣、歡喜之氣、融洽之氣、活潑之氣,這種氛圍,這種氣息,就是“真佛”,就是“真道”,真佛真道就在身邊,還用得著打坐觀心去求嗎?
當下社會,大家都在外麵狼奔豕突,疲於奔命,為外物所牽,為名利所羈,甚至為畸情所絆,對家庭的親情不說是淡漠,但起碼也有所忽略。要知道,作為一家之主,一線微笑,一絲關注,一個擁抱,一條短信,一時半刻的傾聽,三言兩語的溫言,十天半月的團聚,說不定就給了你的親人以全部。所以,大家在外麵苦苦追索的同時,可千萬別忽視了對身邊一點小小的付出就能換來的家庭親情的歡悅,否則,得不償失。
佛教的“和敬”觀可以借鑒到我們的和諧社會的構建。小至一個家庭、一個單位,大到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和”,就沒有和諧共進的氛圍,就難以達成共同的目標,就沒有凝聚人心的力量。所謂“和為貴”、“和氣生財”、“和衷共濟”、“家和萬事興”等等,就是這個道理。很難想象,一個整天雞飛狗跳鬧騰不休的家庭、一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集體、一個貌合神離四分五裂的國家能夠興旺發達、長治久安。
雲居山一誠大師提出了一個新的“六和”觀: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際和順,社會和諧,人間和美,世界和平。希望這位大德的吉言能夠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