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日月譯解
遇到不如意事,就去想想不如自己的人,那麽心中埋怨自然就會消失;
出現懈怠之心,就去想想比自己強的人,那麽奮鬥精神自然就會振作。
日月評譚
大人物總是號召民眾勇往直前,敢於犧牲;各組織總是號召民眾唯旗必奪,勇爭第一。在我們這個國度,似乎到處都籠罩在一種莫名的狂躁和亢奮之中。
現在,人們的總體生活水準提高了,但人們的幸福感似乎沒有提高。即便是本來可以提高,但就是有種種壓力不讓你提高。還沒有搞和諧社會之前,舉世都在搞GDP,經濟掛帥,效益優先,於是乎“拍腦袋工程”,政績工程,“弄虛作假工程”,“勞民傷財工程”,一窩蜂上馬,省與省比,市與市比,縣與縣比,鄉與鄉比,全國熱火朝天,高樓拔地而起,數字突飛猛進,官員紛紛升遷。在這個人心被功利攪亂的社會,一方麵人們被當成工具使,一方麵又把人當成工具使,擰緊發條,疲於奔命,上級加壓,自我加壓,浮躁焦慮,患得患失。我所在的國企是典型的以功利為導向的組織。這個組織富可敵國,但這個組織的員工同時也是最可憐的員工,他們沒日沒夜,加班加點,被指標壓得喘不過氣,被上級壓得喘不過氣,被競爭壓得喘不過氣。各級高管把員工綁架到爭奪名次的戰車上,給他們套上紅舞鞋,讓他們永不停息地跳著,跳著,跳得筋疲力盡,跳得神經兮兮。這個國企的企業文化叫做“正德厚生”,但不知正什麽德,厚什麽生。功利主義的爭搶氛圍毒化了人的安詳心境。據統計,咱們國家十三億人當中,至少有一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本條菜根告訴我們,人要善於比上,也要善於比下。比上,是讓自己不荒怠,產生積極進取之心;比下,是讓自己知足常樂,產生幸福感。“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等我回頭看,還有個挑腳漢”。比上,是“速效救心丸”;比下,是“安神補腦液”。人生於世,不能虛度光陰,不能浪費生命,要努力向上,成就自己,造福別人,這是題中應有之義。但人生於世,總有各種各樣的不如意。當人生欲望和人生不如意產生糾結時,人的幸福感就有可能缺失。而現實生活中,容易幸福感缺失的,往往並不是那些一無所有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有產有業有功有名的人。
所以有人說,人應經常去四個地方看看:一是醫院。當看到人被病痛折磨時,才知道人無病無痛就是幸福。二是殯儀館。當看到人生的最後一縷青煙轉瞬即逝的時候,才知道擁有生命就幸福。三是監獄。當看到犯人套上腳鐐手銬的時候,才知道擁有自由就是幸福。四是貧困地區。當看到世界上還有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時候,才知道豐衣足食就是幸福。
在一個浮躁功利的社會,人往往一味向上攀比,而不肯目光向下。所以,人人都在拚命攫取,人人都在攀高比低,由此人人都不快樂幸福。而更要命的是,身居高位者,往往一人焦躁,引得全民焦躁,一人癲狂,驅動集體癲狂。自己本來有好日子過,偏偏不讓自己過好日子,群眾本來可以過好日子,偏偏不讓群眾過好日子。所以,各級高官高管,更應該去四個地方看看。一是去醫院看看,為了貪欲把自己弄進醫院值不值得;二是去殯儀館看看,為了貪欲把自己弄進殯儀館值不值得;三是去監獄看看,為了貪欲把自己弄進監獄值不值得;四是去貧困地區看看,往往自己一頓飯,可能就是人家一年或幾年的衣食,摸摸自己的這顆心,自己是幸福,還是不幸福?還有,為了自己的官大官小而把治下的百姓帶入焦慮和恐怖當中,摸摸自己這顆心,究竟是一顆良心,還是一顆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