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日月譯解
在急風暴雨當中,要站穩自己的腳跟;在風流繁華之境,要抬高自己的眼目;在危機四伏之途,要及早能掉轉回頭。
日月評譚
古代做官,與現在比,風險大得多。第一,沒有人身保障,皇帝想什麽時候殺你就什麽時候殺你,想怎樣殺你就怎樣殺你,所以當官,其實也就是提著腦袋在辦差;第二,古代有比較厲害的言官製度,小官可以彈劾大官,所以古人當官,沒有今人當官那麽從容瀟灑;第三,官員薪酬低,要想過得好一些就必須搞點潛規則,而搞潛規則,皇帝閉眼可能沒事,皇帝要辦你這就是入罪之證,所以難免提心吊膽;第四,官場職位較少,要上位,就得擠掉別人,所以鉤心鬥角、拉幫結派很厲害,在官場討生活,風險萬端。
相對來說,現在做官比較滋潤。第一,不搞科舉,搞定了上級就可以做官;第二,有生命保障,一朝官來做,可以隨你怎樣瀆職,隨你怎樣胡搞,隨你怎樣揮霍,隨你怎樣鉤心鬥角,隻要不公開殺人滅口,一般不會判你死刑,頂多讓你換一個地方去享福(比如秦城);第三,現代人做到了一定級別的官職,就基本沒有監督,更沒有什麽言官鴰噪,即便是有監督,也好比牛欄關鳥,形同虛設,所以做官,特別是做大官,比較愜意,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第四,黨和政府職位多,一個地方,有五大班子,有數不清的閑職副職,而做副職閑職,雖然缺少權勢,但也不無滋潤。
所以,在古代做官,不能說你一入官場,就一定能功成名就,就一定有衣錦榮歸告老還鄉的那一日。沒有一點子冷靜、聰明、滑頭,根本無法在官場混。所以,我國盛產各種做官的訣竅秘方。比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知榮知辱牢緘口,誰是誰非暗點頭。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等等。所列幾條,基本上教人們如何混世保命,屍位素餐,而本條菜根,則是教人如何做個有節操、有定力、有作為的好君子。因為在明朝,讀書人崇尚心性之學,盡管社會糜爛透頂,但還是有一種昂藏之氣在氤氳,還有一種清流之音在回響。所以,明朝小人多,節烈之士也不少。
明代的皇帝,不作為的很多,瘋玩的瘋玩(正德),煉丹的煉丹(嘉靖),怠工的怠工(萬曆),做木匠的做木匠(天啟),所以,經常出現權力旁落的情況。而權力旁落,又不一定落到忠臣手上,而往往是落到奸佞之徒手上。奸佞之徒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無數的小人便如蟻附膻、趨炎附勢。而大凡投機弄來的權勢,往往基礎不穩,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弄權者也非常希望讀書出身的官員能夠賣身投靠,以強化其權勢的正當性。你投靠我,我給你榮華富貴。你看不起我,我讓你坐冷板凳。你反對我,我讓你不得好死。在這樣的情境下,讀書君子就要接受嚴峻的考驗了。另一條菜根雲:操存要有真宰,無真宰則遇事便倒。是賤賣人格,放棄操守,與世浮沉,同流合汙,還是坐冷板凳,喝西北風?譚主的態度是:風急雨斜處,要立得腳定。在這種大是大非、大榮大辱的關頭,一定要牢記聖賢的教導,堅守內心的信仰,即便是不與你雞蛋碰石頭,最大限度也要保持距離,濁者自濁,清者自清。
明朝中晚期,由於朝綱廢弛,整個社會縱欲、奢靡、享樂蔚然成為風氣。李文先生在《中國文人的活法》一書中寫道:“要是能通過時光隧道,回到萬曆年間,那時的北京也好,南京也好,乃至大小城市,妓院娼館,充斥市廛,神女孌童,誘色賣身,媚藥秘方,大行其道,淫具褻器,公開買賣。而在街市集鎮,茶樓酒肆,那些禦女之道,房中之術,淫穢文字,春宮圖畫,更是堂而皇之地大明大擺。因此,實際上全社會對於Y蕩,已到了毫不以為羞恥的田地。”明朝中晚期商品經濟發達,物質生活文化也達到高峰,各種各樣的生活上的享受,都已經推到了極端的地步。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之中,連戚繼光、張居正這樣有作為的大官都不能免俗,他們私生活奢華糜爛,乃至成為受清算的把柄。所以,譚主奉勸讀書士子,在這個花柳濃豔、聲色彌漫、享樂縱欲的世道中,要高處著眼,不要陷溺其中。肥甘喪誌,聲色亂性。不要忘記了心性的修養,不要忘記了士君子的使命擔當。
最後一句,告誡士君子,謀取富貴功名,要走正道,如果不是正道,就很危險。投機取巧,拉幫結派,趨炎附勢,為虎作倀,很快可以通向富貴功名,但這富貴功名能持續多久,是個問題。也許,雲霞燦錦的背後,就是萬劫不複之地。所以,路危徑險之處,要及早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