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而有餘;能者勞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日月譯解:
揮霍者雖富有但總覺得錢不夠用,怎比得上儉省者雖貧窮但總有餘財;有本事的人既辛苦操勞又經常招惹是非,怎比得上庸常之輩既安享清福又能夠保存天性。
日月評譚:
中國的曆史,清平的時候少,動亂的時候多,所以中國人安全感特別差,養兒以防老病,積財以防不虞,就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的一個結。古代中國人崇尚節儉,喜歡細水長流、綿綿不絕;喜歡囊有餘錢,甕有餘糧,家有餘慶,年年有餘。“有餘”,是中國人比較看重的狀態。豪奢大戶,大進大出,家裏再有錢也容易折騰幹淨,敗家子淪為乞丐屢見不鮮;節儉之家,雖然小打小鬧,但持家有方,一不小心就奔了小康。
天地分陰分陽,任何事物都有兩重屬性。聰明能幹的人當然好,事業成功、富貴發達。但聰明能幹的人會比較辛苦焦勞。第一,聰明能幹的人,壓力太大。因為聰明能幹,所以心大,這是內部加壓。因為聰明能幹,所以被人家寄予的期望大,這是外部加壓。第二,聰明能幹的人,操勞太重。因為聰明能幹,所以找上來的人多,引上門的事多。第三,聰明能幹的人,容易涉險。聰明能幹的人,管的事多,掌的權大,所以涉及的是非多,恩怨多,利害多,容易招惹冤仇。這是一。聰明能幹的人,管事掌權,容易陷入權力魔障,卷入情色陷阱,步入貪腐歧途,這是二。所以,聰明能幹,不一定都是好事。君不見,古今中外是是非非說不清的人,很多都是聰明能幹的人;古今中外壞事幹絕的人,很多都是聰明能幹的人。
拙者。就是庸常之輩。誰也不甘於平庸,包括平庸之人。平庸之人,沒有富貴來逼,沒有美女來投,沒有功業來找,讓人一聲歎息。但平庸的人,相對就少了是非恩怨,多了清閑安逸,能夠保全天性不變態,能夠保全性命於濁世。蘇東坡聰明一世,顛簸半生,也曾感慨萬千:人皆生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