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當嚴,待庸眾之人當寬嚴互存。
日月譯解
生活在清平之世,為人應當嚴剛方正;生活在動亂之世,處世應當委曲圓通;生活在衰亂將亡的末世,就要方圓並濟交相運用;對善人要寬厚,對惡人要嚴厲,對平庸之人則應寬嚴互用恩威並施。
日月評譚
所謂治世,對古人來講,可能是指帝製比較清明的時代,好比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世。在這樣的時代,做官的人,好比魏徵,犯龍顏批龍鱗都是可以的,隻要居心是為帝國好,皇帝是會把他當寶貝的。所謂亂世,可能是指時局動蕩的時代,好比五代十國,皇帝輪流做,亂哄哄你方下場我登場,這個時候要保全性命,就得向馮道學習。此公在四個朝代為官,做了六個皇帝的宰相,這也可算奇跡了。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中國政治倫理背景下,能有這樣的修為,當真是功夫爐火純青,這項功夫,當然是圓滑的功夫。
治世宜方,亂世當圓。這句話實際上經不起推敲。要方要圓,在任何時代,都要看主事者的秉性好惡和生存環境。貞觀是治世,魏徵這類猛人可以大行其道。開元也是治世,李林甫這種陰柔之徒一樣也可如魚得水。五代十國是亂世,馮道以圓通而得亨通;太平天國禍亂清廷,上億生靈死於非命,也算標準的亂世,而像左宗棠這樣傲氣十足的猛漢,也可建功立業萬裏封侯。
但考察曆史,不管他治世亂世,不管他好主子壞主子,絕大多數都喜歡圓滑柔媚,而不喜歡嚴剛方正。看看曆史,幾個方正的人能夠官運亨通事業順遂?王安石算是方正的人,可他的變法就是行不通;海瑞是一個方正的人,可是他每到一地做官,都鬧得雞飛狗跳神憎鬼厭,最後被朝廷以一個閑職給供起來;張居正做了閣老之後所作所為好像無比居正,但他在謀取閣老位子的過程中,卻是花了不少圓通陰柔功夫的。
其實,越是太平無事的時代,越不需要真本事,所以遍地要津,基本都是低眉順眼趨炎附勢之徒把持,這類人在謀取位子之前,多多少少傷過自尊賣過人格,所有的傷,所有的自尊,都是要補償的,如何補償,肯定是向後來者要。所以,在這等領導的屋簷下,你要嚴剛方正,那就一邊喝西北風去吧,你不卑躬屈膝,你不輸誠買好,你不圓滑柔媚,你就此路不通。龔自珍有才學有本事不肯折腰,在一個顢頇之徒把持朝政的所謂太平之世,卻是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一輩子怨簫狂劍叫天不應哭地不靈。左宗棠有才學有韜略不肯折腰,可是他卻有幸碰到了一個亂世,在太平天國的咄咄攻勢下,一幹巡撫總兵大員束手無策,唯有他運籌帷幄得心應手,扶持危局端賴他,匡複天下要靠他,所以他再狂再傲再放肆,這幹大員要讓他,就算是鐵娘子慈禧太後,也要讓他三分敬他三分。
一般來說,曆史給的答案是,嚴剛方正者,可以成就曆史英名,但多半要輸掉現實。圓滑柔媚者,也許失卻曆史英名,但一定大獲現實利益。不過話又說回來,我自榮華享盡,管他萬世千秋。就像路易十四所說的那樣,等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待善人宜寬,待惡人當嚴。這也算是書生之語,理所當然,但真正的現實卻不是如此。欺負善人,善人不會把你怎樣,而且還說要以德報怨,你打了他左臉他還讓你打右臉,但你開罪壞人試試看,包管你草木皆兵心驚肉跳眠不安寢食不甘味。好人誰都欺負,惡人無人敢惹,欺善怕惡,從古到今,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