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日月譯解
位居大官的時候,不能沒有山林隱逸的淡泊趣味;退隱林泉的時候,又不能放棄治理國家的誌向才能。
日月評譚
做大官而不能權欲熏心,要在心裏保持一點淡泊素心。為什麽這麽說?
首先,權勢的熊熊烈焰,可以熏灼天下,但如把握不定,也容易燒到自己。有些官被人捧慣了,還以為這個世界唯有他英明蓋世,凡事強橫霸道,以己意為天下意;有些官高居要津,睥睨天下,王顧左右,自以為修成金剛不壞之身,任性囂張,胡作非為。做官而能心存一點淡泊素心,則可衝淡因權勢而起的妄念狂圖貪心欲焰,就能客觀清醒地認識到權力的雙麵刃效應,戒慎戒懼地使用它,強化正麵的效用,減少負麵的影響,則不但事功可期,又能善始善終保全自己。
其次,為官總是一時,而為人則是一世。曾國藩曾經說過,在位時常做去位想,上台時常做下台想。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官總有做到頭的那一天,但是人還是要做下去。有些人做了半輩子官,一身的行政幹部,一腔的八股套路,一臉的拒人千裏,等到退休時,突然發現自己什麽也不是,無人抬轎,無人鼓掌,無人提包,無人讓座,百無聊賴,隻好在老伴的買菜清單和孫子的家庭作業上簽字畫押過幹癮。如果在位勢煊赫之時,保存一些做人的平常心,在台上努力做官恪盡職守,在台下從容為民與人為善,就不會如此失魂落魄、狼狽不堪了。
再者,做官是有風險的職業。古往今來,官場翻雲覆雨,風波險惡,今日是廊廟操盤手,明日或許就是階下囚。所以,做官而有些淡泊的心思,在危急時刻就能認得清,在關鍵時刻就能把持住,在得意時就不會忘乎所以,在失意時就不會落魄失格。
如果沒有做官的機會,沒有可以發揮的舞台,隻能山泉林下行吟,邊緣角落徘徊,這個時候何以自處呢?範仲淹教導我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顧炎武督責我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條菜根鼓勵我們:要時刻關注國家大事,不要放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也許,天生我才必有用,隻因未到露臉時。曆史上這樣的人很多,比如,諸葛亮高臥南陽而洞察天下時局,劉關張三顧茅廬不就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霸業嗎?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也應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也許你隻有一個掃地看門剪枝修路的職業,也許一輩子都沒人顧你的茅廬,但不等於就不要心懷天下。北京的“的哥”不就是手操方向盤、口論天下事嗎?位卑不等於報國無路,做好了本分事,不也是報國嗎?所以,每當到了非常時刻,黨和國家就會通過“新聞聯播”號召全國人民:要把愛國熱情和本職工作結合起來。
唐朝有名的山中宰相李泌,本是道士,修道之餘,不忘修習廊廟經綸,所以他出山之後,即能輔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幾代皇帝,建立了舉世無雙的功業。但在做官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他並沒有忘記退隱誌向,在平叛大局一定,即兌現“枕天子膝睡一覺”的諾言,飄然遠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