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事事留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日月譯解
如果做任何事都留有幾分餘地,不把事情做得太過頭,那麽即使造物主也不會忌恨我,鬼神也不能對我有所傷害。假如事情要求絕對完滿,功業要求登峰造極,那麽即使不為此發生內亂,也必然招致外患。
日月評譚
《易經乾卦》雲:“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龍飛得太高,已經有所懊悔,滿盈的狀態不能長久維持。《易經,豐卦》雲:“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乎人乎,況於鬼神乎?”太陽到了中午就會西斜,月亮到了圓滿就會虧蝕,天地的滿盈與虛空,隨順時事而消退成長,更何況人呢,更何況鬼神呢?《老子》雲:“物壯則老。”事物壯盛到了極點就會衰朽。《老子》又雲:“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狂風刮不過一個早晨,暴雨下不過一整天。《老子》又雲:“強梁者不得其死。”柔和是天地道心,極端的強力違背宇宙運行大道。
禪宗“法演四戒”:勢不可以使盡,使盡則禍必至;福不可以受盡,受盡則緣必孤;話不可以說盡,說盡則人必易;規矩不可行盡,行盡則事必繁。也就是:不可過分地使用威勢,否則就會招來禍害;不要過分享受福報,否則會遭到孤立;說話要保留彈性,彼此關係就不容易變化;行規矩要靈活圓通,否則人們會感到煩瑣嚴苛。
不求盈滿,有餘不盡。我感觸深刻的有兩點:
第一,做事要遵循規律,欲速不達,過猶不及。從宇宙天理來講,事物的發展都要按照規律來,急不可,緩不得。從現實人生來講,飯要一口一口吃,學習要循序漸進,事情要一步一步做,發展要一個階梯一個階梯上。巨人集團的史玉柱,少年心性包天包海,大肆擴張企業規模,結果違背規律,落得破產的下場。不過史玉柱到底是個牛人,現已東山再起,遊戲做得風生水起氣勢如虹。中國移動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有句“臻於至善”,脫胎於“止於至善”,“止”是一次性抵達的意思,是躍進,而“臻”是不斷地靠近,是可持續。一個企業,不斷上升,穩健發展,才是績優股,才是狀態最好的企業。
業必求滿,功必求盈,勢必要竭澤而漁,透支未來,這樣就會破壞發展的根基,牽扯發展的後勁,爽過一下之後,衰敗就會提前到來。但在現實中,確實有不少官員都在孜孜不倦地玩“業必求滿,功必求盈”的把戲。一上台,先要弄些“政績”,以體現上級領導的“慧眼識人”,幹了幾年,覺得要升級了,於是竭一方之力製造所謂的“亮點”、“政績”,結果這些東西中看不中用,官升上去了,爛攤子由下一任來收拾,單由老百姓來買,可下一任來了,根本不給你擦腚,於是又另起爐灶,繼續抓新一輪“亮點”、“政績”,這樣,一茬一茬,周而複始。這種現象是國家發展的隱憂。
第二,人生的安穩妥帖,不在於持盈求滿,而在於恰到好處。中國傳統有個“半”字哲學。這個“半”字,古人在此悟得一些人生真意。半就是有餘不盡,恰到好處。其實也不用引經據典,我們生活中的所曆所觀就有感覺。比如登山遊覽,半山之間,林深澗幽,風光旖旎;待到了山頂,石凸木枯,風高天寒;比如喝酒,喝到半酣,則思維敏捷,舌綻蓮花,如喝到爛醉,則頭痛如裂,吐穢如鬥;比如欣賞花卉,含苞待放或者開到一半,最具美的張力,如開到極處,則枯敗就在眼前。比如我們交友,關係太密切,其實也最脆弱。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但也雋永綿長。李密庵《半字歌》雲:“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