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日月譯解
謙讓處世,才是高明,因為退後一步就是向前進步的基礎;寬厚待人,即是福德,因為方便別人就是方便自己的根基。
日月評譚
強者有強者的邏輯,弱者有弱者的智慧。這條菜根,是紅塵浪裏是非窩裏得來的人生智慧,也體現了老莊哲學的傳統。某種程度上來講,中國文化有關懷弱者的一麵,由此我對中國文化感到一絲溫情和敬意。
這條菜根,是弱者的求全求勝之道,是芸芸眾生的相安相和之道。確實,人生有緣相逢共處,大家彼此互諒互讓,有矛盾也不會激化,冷靜下來自有化解之道,而如果錙銖必較,針鋒相對,小的爭執也會釀成大的災難。還有,待人如果寬性寬懷,好醜都包容得,處處替別人著想,結果就是利人利己,助人助己,辦什麽事都容易。
讓就是退步,退步就是示弱,示弱就是柔。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孫子兵法雲:以迂為直,以退為進;禪宗偈雲:手把青秧插滿天,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雖然說柔弱勝剛強,但其實在人類史上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強者的叢林法則。世道是強者的世道,天下是強者的天下。一部人類史,牛人們打打殺殺,輪流做莊,亂哄哄你方下場我登場。強者有夠強,攻城略地橫掃千軍一如當年的成吉思汗,是用不著也無須示弱的。什麽時候人會示弱呢?第一,雙方情勢相當下會示弱。特別是人類由冷兵器進化到熱兵器時代,有核國家的核武器足以將整個地球幾十遍地打回到沒有生命跡象時的洪荒狀態,彼此之間就不能意氣用事。比如當年古巴導彈危機,眼看核戰就要爆發,關鍵時刻蘇美雙方各讓一步達成妥協,化解了這場危機。第二,力量對比中弱勢的一方會示弱。在這種情況下,示弱是保存自己、壯大自己、成就自己的最好方式,或者說唯一途徑。
籠統地說,示弱有兩大效用:
第一,可趨利避害。用強而不讓,是人性中最剽悍最深刻的特點。不但是要爭天下,爭財富,還要爭“氣”,所謂“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好漢不吃眼前虧”。春秋無義戰,很多戰爭理由可笑,不是為了一個美女就是為了某句不中聽的話,鬥得血流漂杵;在過去不少地方的農村,為著村與村之間三尺五尺的界址之爭,發生大規模械鬥,死的死,傷的傷,其實爭到了那幾尺地也種不出糧食;我們還經常看到,一些血氣旺盛的年輕人在街上為著一點很小的事情大打出手,甚至鬧出人命,招致牢獄之災;一些家庭成員為了一點雞毛蒜皮,可以讓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甚至釀成家破人亡的局麵。現實中的教訓告訴人們,忍得一時之氣,免卻百日之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有一則故事,說清朝閣老張廷玉與一位葉姓侍郎老家都在安徽,而且比鄰而居,因為都要起房蓋樓,兩家為地皮發生爭執。張家火速修書北京,要張廷玉出麵幹預,張廷玉在來信上回了一首詩:“千裏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由此,張家主動把牆退讓三尺,葉家見此情景,也讓後三尺。就這樣,張葉兩家的院牆之間,形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試想,如果不讓,兩家都不是省油的燈,鬧起來如何收拾?
第二,可以弱製強。弱者麵對強勁的對手,怎麽辦?好漢不吃眼前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這個時候,退它一步,讓它三分,自己還有機會回去修煉武功,修成真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以卵擊石無異自戕,退讓才是大勇,示弱才是智慧,最終的勝利才是真理。所以說“退步就是進步的張本”。再者,向強者示弱,可以麻痹對方,讓對方忽視自己,不在乎自己,在這個時候,臥薪嚐膽,勵精圖治,火候到了,反戈一擊,這個時候強者便不是強者了。康熙朝九王奪嫡,諸王子龍騰虎躍,唯四王子姿態低調,辦事時辦事,不辦事時參禪打坐,一副逍遙散人的樣子,沒想到贏得君心的偏偏是他,最終取得帝位的偏偏是他,而讓其他阿哥們扼腕到斷。
但是任何一個道理在運用的時候,都會出現兩麵性。在現實中,少數人也會利用這個“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口蜜腹劍,笑裏藏刀,當麵拱手,背後下毒,姿態做足,壞事幹絕。這可要防著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