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
日月譯解
修養品德務必在極細微處下功夫,樂善好施務必施於無力回報之人。
日月評譚
第一句可以叫作謹言慎行,大概出自《論語鄉黨》,記載孔子容色言動衣食住行,無不體現君子風範,仁德品行。第二句可以叫作無相布施,出自《金剛經》:“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認為施恩不圖報,才是功德無量的施恩。
《論語鄉黨》記載,孔子在家鄉父老麵前,態度謙恭,好像不善言辭,而在宗廟朝廷上,卻很善於說話,但很謹慎;上朝時,與下大夫說話,侃侃而談,與上大夫說話,和顏悅色。在國君麵前,則顯得恭敬不安的樣子。國君召孔子去接待外賓,他臉色莊重,腳步緊湊,向兩旁的人作揖,對左邊的人向左拱手,對右邊的人向右拱手,衣服前後擺動發出聲響。快步向前時,衣服兩邊張開像鳥兒展開雙翅一樣,賓客辭別後,一定向國君回複說,客人已經告辭了。孔子進朝廷的門,總是恭敬地屈著身體,好像門不足以讓他通過。站,不站在門中間;走,不踩踏門檻。經過國君跟前,麵色莊重,腳步緊湊,說話好像中氣不足一樣。提起衣擺上堂時,恭敬謹慎,憋住氣好像不呼吸一樣。出朝堂,下了一級台階,表情放鬆,顯得很自在的樣子。下了台階,便快步走,衣兩側張開像鳥兒展翅一樣。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恭敬而不安地站著。孔子出使鄰國,拿著圭,恭敬謹慎,像是舉不起來的樣子。舉在上麵時像是作揖,放在下麵時像是遞東西給人。麵色戰戰兢兢,腳步細小,腳跟不離地。到獻禮物的時候,滿臉和氣。和國君私人會見,則輕鬆愉悅。
從《論語鄉黨》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在不同的場合,對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態、言行都不同,以體現他那一套“仁義道德”:在家鄉,像極了一個老實人;在朝廷,畢恭畢敬但很能講話;在國君麵前,則莊重嚴肅誠惶誠恐。《論語鄉黨》的後麵幾章還記載了孔子穿衣服時的講究,祭祀時穿啥,居喪時穿啥,平常時該穿啥,衣服怎麽搭配,花樣繁複。在吃的方麵,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且有八種情況下他老人家是不吃的。在禮方麵,更是萬萬不可馬虎,一舉手一投足都必須合乎規矩。比如:肉不切得方方正正,不吃;席子不放得方方正正,不坐;吃飯睡覺不說話;睡覺不能像挺屍一樣,在家閑居不總板著臉等等。由此我們看到,孔老先生簡直是一個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現代人看起來一定會感歎:他老人家累呀,真不容易。
孔子處在一個所謂禮崩樂壞的亂世,這個社會殺伐無端,動蕩不安,欲望交織、善惡相纏。如何救世,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開出仁義道德、等級秩序、“克己複禮”的藥方。這個藥方,在當時是不受待見的,但這套東西成了後世封建王朝意識形態的主流,對中國政治文化影響巨大,對中國世道人心影響至深。站在現代普世價值立場上,孔子的那一套我們現在似乎可以商榷。比如,仁義,這個有點像施舍一樣,由上層統治階層給予草民,其實,你不來盤剝我,我過得好好的,要你的仁義幹什麽。比如等級秩序。孔子在鄉黨麵前,徇徇儒雅,大概是有優越感的儒雅,不說話,大概是我是儒你是民沒什麽好說的;在下大夫麵前侃侃而談,大概是你我官一樣大,我用不著對你多客氣;在上大夫麵前,他的官比我大,我客客氣氣但還保留一點尊嚴,因為畢竟是同僚;在國君麵前,那可不得了,那是恩主,是真正的衣食父母,所以誠惶誠恐戰戰兢兢一點可憐的尊嚴全部繳械。對統治層麵來說,這一套還真管用,我劃了那麽一些等級,每個等級給個相應的規矩,每一個納入等級體係的人,都得給我按著等級秩序老老實實待著,不要個性,不要尊嚴,不準犯上作亂,隻有我一個人高踞這個體係頂端,奉天承運,以天下奉我一人。據國家公務員局局長披露,中國現在有公務員600多萬人。如果加上國企民企、事業單位,這個等級體係的大大小小領導不下幾百萬。這幾百萬領導,無異於幾百萬個帝王,在各自的地盤上,享受著孔老夫子綿綿餘蔭,深仁厚澤。鄙人在這個體係中忝為小吏,自認為是一個個性乖張的人。但在比我在下的人麵前,我是不太願意說話的,即便講話,不小心便露出一副教導腔。在跟我差不多的人麵前,我總是放言高論。在比我官大的人麵前,我高論是高論,但多了一些顧忌。在我的單位領導麵前,我總是那麽不爭氣地局促不安。領導給我發短信,我總是誠惶誠恐立即回複;普通群眾給我發短信,我總是笑納笑納而已。我成為這樣的人之前,並沒有認真研讀《論語鄉黨》,可見孔老夫子這一套,經過幾千年的熏染,已經深入到一代代中國人的骨髓裏而不自知,真是化骨綿掌,功力高深。
現代基督精神體係下的老外應該是不喜歡孔子那一套的,老外哪怕是見了總統也是直呼名字。與孔子同時代的老莊是不太讚同孔子那一套的。老莊提倡簡單,無為,率性,自在。莊子更是一個不喜歡被世俗世故約束的人。身體不喜歡被約束,他寧可做汙泥中自由低賤的活龜,也不願做供在廟堂中高貴莊嚴的死龜;精神更不喜歡被約束,連展翅九萬裏的鯤鵬也不喜歡,因為它還有所依恃(有待)而隻是相對自由,他要做至人、神人、聖人,做絕對的心靈逍遙遊。孔子雲,吾與點也;日月君雲,吾與莊生也。
我其實是讚成修養品德要從小處著眼,從小事做起。謹德,是對的,但對“德”應該結合現代價值進行一個重新定義,不要盲從上麵對你定下的“德”,盲從古人給你留下的“德”,作為普通人,我心中的“德”應是:正直,善良,平等,簡單,守法,不要像孔老夫子養德養得那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