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汙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惠要包容得。
日月譯解
為人不可太過清高,對一切汙濁屈辱的事情都要容忍;處世不能太過計較,對一切好壞善惡的人物都能接納。
日月評譚
《易經》講陰陽,一切事物都是分陰分陽,但同時又陰陽合體;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莊子講齊同萬物,講泯滅是非、人我、善惡;佛教講慈悲,講怨親平等,好人要度,壞人也要救;基督教講“博愛”,耶穌說,愛你的敵人。
《五燈會元》有兩則公案:一是僧問雲門文偃:如何是佛?文偃答曰:幹屎橛。二是如僧問歸省:如何是清淨法身?歸省答曰:廁坑頭籌子。《莊子》裏頭也有則故事。東郭子問莊子:所謂道,究竟在哪?莊子說,道無所不在。東郭子說,說具體些。莊子說,在螻蟻之中。東郭子問:怎麽在這麽低下的地方?莊子說,在稊稗之中。東郭子問:怎麽更低下呢?莊子說,在磚瓦之中。東郭子說:怎麽越來越低下呢?莊子說:道在屎溺!東郭子徹底無語。以上佛道的公案和故事,要表達的意思是:佛性和道體,存在於一切萬有之中,不分美醜潔汙貴賤高低。也就是說,在佛道兩家的眼中,再低下卑賤的東西,都是本體的造化,都是本體的體現。
佛家認為,一切善惡都是非美醜賢愚潔汙都是來自清淨法性,體現清淨法性,一切對立都是一體之兩麵,所以,不必刻意執著於各種分別對立的某一麵。分別心、是非心、善惡心對於禪者來說,都是明心見性的障礙;道家認為,一切善惡是非美醜賢愚潔汙都是同一個本體所化作,所以,對立的雙方本質上都是一體的,不必厚此薄彼。中國的文化傳統,在這一點上基本上統一了認識。宇宙人生都化自一個先驗的本體,從無到有,陰陽二分,由陰陽而生分別對立,分別對立彼此又互相依存,互相生發,互相轉化。所以,世界就是一個對立的世界,又是對立統一的世界。
以上觀念是本條菜根的哲學基礎。運用到人情事理,我們認為,人性有善有惡,隻有絕對的聖人,才能修成絕對的善,比如釋迦牟尼佛。一般來說,善惡都是來自欲望。有的欲望有利於人,所以是善;有的欲望不利於人,所以是惡。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善的一麵,也有惡的一麵;對一個人群來說,一定有好人,也一定有壞人,但絕對的好人和絕對的壞人是沒有的。任何國家、團體、組織,都是由好人壞人組成,所以,不管好人壞人,都不應歧視,隻要他不至於違法違規,就有生存的權利,都應該照看好,都應該把他們“和諧”起來。
人性複雜。人都是父精母血的產物,吃五穀雜糧長大,都有形形色色的欲望,“貪嗔癡慢疑”五毒俱全,程度不同而已。而正是這五毒具備的具體的人,構成了形形色色的人際社會。要在這樣的社會中生存、發展、和諧、如魚得水,就必須認同並接受人性的這種形而下特色,所以智者推崇“和光同塵”。也許你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君子,但你在一個俗世社會中,你不要刻意凸顯出自己的高尚,如果你要刻意凸顯,那麽別人就有“不高尚”的嫌疑,你就會脫離大多數,成為孤家寡人。這還不打緊--如果你的刻意凸顯約束了別人的飲食男女生活,影響了別人升官發財的謀求,多半還容易使別人以你為敵。
此外,即便你想教化他們,也必須先接受乃至接納他們,取得他們的信任,才能影響乃至改變他們,否則,你一定會灰頭土臉,铩羽而歸,如孔子般到處碰壁。宋明以來,我國盛產道學家,一些道學家以道學自許,嫉惡如仇,是非分明,把人分成君子、小人,聞君子則喜,見小人則怒。很多道學家以為自己讀飽了仁義道德,仿佛自己就成了仁義道德的化身了,結果在酒色財氣的考驗麵前,天理很快敵不過人欲,一兩個回合不到便敗下陣來,成為笑柄。
從人生事功上來講,這個俗世不是道德家的俗世,而是俗人的俗世;這個事功不是道德家的事功,而是俗人的事功。俗世是俗人的跑馬場,他們是好人,也是壞人,他們有時高尚,有時卑鄙,隻要高尚和卑鄙能做通行證就行了。他們搞陰謀,也搞陽略;他們精通人情世故,他們迎合各種俗人的心理和需求,好也包容得,壞也包容得,能人包容得,庸人包容得;他們不分好歹賢愚,隻要能用。好人好用,壞人壞用,能人能用,庸人庸用。總之,雞鳴狗盜之輩,誌士能人之屬,山容海納,來者不拒。隻有俗人才能贏得俗人的支持,贏得事功的成就,比如劉邦、劉備之流。而一個真正純潔的道德家,最好不要到俗世中去渾水摸魚。從曆史上來看,凡是清高自持的人,凡是是非分明的人,最好就是做個教師爺吃碗安穩飯。下海的,基本上都被嗆死。這是可悲的事情,但也是無奈的事情。哲學家說,存在就是合理,奈何。
從形而上的追求來說,無論佛道,都要求超越對立分別,隻有等到人我兩空,能所雙忘,內心清明洞徹的時候,才能明心見道;從普通人生的生命安頓來講,好的人際關係是人生快樂的基石。太清高的人,太分明的人,基本上人際關係比較不好,往往影響生命的幸福感。所以,綜上所述,人要得到最高層次的徹悟,人要得到世俗的成功,人要得到普通的人生安頓,都必須藏汙納垢,包羞忍辱,泯除善惡,接納賢良與不肖。
台灣人王鼎鈞寫過一篇文章叫《恕道》,其中有一段:“你必須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視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你必須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擊那些蠅營狗苟的人。你必須培養高尚的趣味,但是不要公然與那些逐臭之夫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