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
日月譯解
良好德行是事業的基礎,沒有基礎不牢固而高樓大廈能堅固長久的現象;心地善良是子孫發達的根本,沒有根係紮得不深而枝繁葉茂的樹木。
日月評譚
其實,搶到天下的不一定是有德者,有德者不一定搶到天下。無德者搶到天下後,無一例外都要提倡有德,而且要用德行來化導一方敦倫天下。中國人的思維特點是,我可以無德,但別人一定要有德。
動物無德。不是你吃我,就是我吃你,弱肉強食,即便是對後代孺慕溫情,也不過是本能,不需要經過情緒調節大腦盤算的。人不過是動物的進化,即便是進化到成了一根能思想的蘆葦,在自私自利、以強淩弱方麵怎麽也逃脫不了動物的本性,所以,越是強的,越是無德,隻有弱者,才會借助思想來盤算讓強力者有德,達到保全弱者的目的。而強者搶到了天下,以一人而統領億萬人,不免感覺到自己有些像弱者,所以他要想辦法讓子民們有德,以方便江山萬年萬萬年。於是,一代代的強人搶到天下後,不免都要和孔夫子那套儒家學說暗通款曲,提倡“仁義道德”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大流氓劉邦坐了天下之後,再也不在朝堂上撒尿了,而是找了個迂腐儒生叔孫通定了一個禮儀製度,大咧咧坐上了寶座,下邊那幫鳥人再也不敢拿劍去砍柱子了;苦大仇深的惡棍朱元璋坐天下之後,認了朱熹做祖宗,把“程朱理學”做了新朝的意識形態,用“敬天”、“忠君”、“孝親”那一套來教導臣民,讓天下人存天理、滅人欲,規規矩矩聽話做良民。此皇帝讀《孟子》,讀到“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時,居然勃然大怒,下令把孟子的牌位從文廟裏撤下來;朱元璋的兒子、殺人狂魔朱棣在屠滅方孝孺十族以及其他抗拒服從者之後,居然一本正經地編印起《大藏經》來了,還真有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樣子;八旗子弟屠滅了億萬漢人之後,依循前例,尊孔,禮佛,忙得不亦樂乎。試問,劉邦、朱元璋、朱棣、八旗子弟等,他們有德嗎?但照樣一統天下,建百年不世之基。就算這些人在有些時候標榜有德,甚至在殺人後弄一點“秋毫無犯”的噱頭,也不過以“德”作為幌子,作為工具而已,不能算是真正有德。
有德者是很難成大氣候的,當然小氣候可以成就一點點。還是提倡仁德的孔夫子無心點破了一個世道真相:君子固窮。就像那個宋襄公,居然要用仁義道德來和楚國開戰,不肯半渡而擊,非要等到楚軍所有主力全部渡河後才下令出擊,結果被楚軍打得稀裏嘩啦。當年我們在大後方養精蓄銳,也不見得是仁義之師的派頭。我們現代這些企業,企業文化都像“正德厚生,臻於至善”那樣道貌岸然,但財大氣粗的巨無霸有幾個是真正有德的?陳光標搞慈善,好像是有德。所以,德者事業之基,要麽是弱者對強者的美好期盼,要麽是強者對弱者別有用心的化導,世道人心,不過如此而已。
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這也是一種弱者的期待語,統治者的教化語,宗教的勸善語。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文昌帝君陰鷙文》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