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原文
有一念而犯鬼神之禁,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宜切戒。
日月譯解
如果起一個念頭就會觸犯鬼神的禁忌,說一句話就會傷害天地之祥和,做一件事就會釀成子孫的災禍,那千萬要引起我們的警戒。
日月評譚
佛家講人起惑造業有三種方式:一種是身業,一種是口業,一種是意業。身業是行為,口業是語言,意業是思想。若一個人身做好事,口說好語,心起善念,就是造善業;若一個人身做壞事,口出惡語,心起惡念,那就是在造惡業。造什麽業種什麽因,種什麽因結什麽果。
一念而犯鬼神之禁忌,那是造作了惡的意業,起了壞念頭;一言而傷天地之祥和,那就是造作了惡的口業,說了刻薄話;一事而釀子孫的禍害,那就是造作了惡的身業,幹了傷天害理的事。一般說,說了刻薄話,會對人產生精神上的傷害,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會給人帶來精神上或身體上的傷害。佛家講,這些都是要受到報應的。不過這種報應是自受,一般不會殃及他人。因果報應說原先是佛家專有,後儒道佛三教合流,儒與道也融入了佛家的因果報應觀。道家勸善名篇《太上感應篇》專說因果報應,而且有所延伸,造惡不但自己要受報,而且殃及子孫後代。同是道家勸善文《文昌帝君陰鷙文》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也就是說,人要行善,就有鬼神來佑護你,不但保佑自己,而且保佑子孫,反之,則會招惹惡鬼惡神,禍延子孫。文昌帝君是道教神祇,主宰人間功名利祿、文運科名,《陰鷙文》強調一切功名才具都是從陰德中來,人應廣積陰德,才能實現修齊治平的人生理想。這條菜根,其實是一條經過道家改造的佛家語。
其實,因果報應有兩種:一種是隱報應,是宗教意義上的,對此普通人似信非信;另一種是顯報應,現實中可以看得到的。比如,心裏經常起惡念,易使內心陰鬱,內心積惡太多,則眼睛是陰森森的,眉頭是皺巴巴的,臉色是鐵青青的,這樣的人,別人多半避而遠之,這就是報應;人經常口出惡言,痛快則痛快矣,但結果輕則會搞壞人際關係,重則會招到別人的暗中報複,這就是報應;經常做惡事的人,輕則進班房坐牢,重則上法場槍斃,這就是報應。坐班房殺頭,子女臉上無光,遭人嫌棄,輕則影響心理健康,重則影響學業前程,這就是禍延子孫。
心裏起了惡念,要不要算報應賬呢?有一副對聯說:“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食色性也,人從淫欲生,人恐怕最難斷的就是淫欲。對一般人來說,雖然心裏會經常想一想意淫一下,但隻要不付諸行動,我們就說這個人是個規矩人。但佛家對此就要求嚴格了,佛家本是修心,勤修戒定慧,也是為了心,心念清了,道業方成。所以,對起心動念管控嚴格,要求修行人時時善護念,勿使放逸。佛家講境由心造,心起惡念則必成惡境,心起善念則必成善境,隻等因緣成熟。惡境就是惡報,善境就是善報。八大人覺經說:“形為罪藪,心為惡源。”心是一切惡的源頭,最值得警惕,最要小心防範。
其實,人的意、口、身是在一條通道上的,裏應外合,是一條非常明顯的因果鏈條。人說,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心頭起了惡,必然會形於色,出於語,行於身。所以,人之修身,根本在於修心--狠鬥“惡”字一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