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成果領域
1.國際化/國際活動:教學與研究的國際合作;國際學術經曆(本土);課程國際化;跨國教育或同類項目;學生交換;員工交換或合作夥伴關係。
2.課程與評價:課程文件和教學計劃;課程開發、設計與審查;畢業生素質;工作崗位學習;學術能力;課程改善與認證過程;評估設計、執行與修改過程;課程與學科的更新及專業認證。
3.學生錄取與成績管理:錄取標準;選擇與錄取過程;學分認可與學分轉移;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上的支持。
4.教學質量:教學與教研成就;教學評估與學習影響;技能的強化;專業培養;員工招募;績效管理。
5.學習效果:課程開發、設計與審查;畢業生素質;工作崗位學習;學術能力;評估設計與執行;資質認定;繼續學習;就業。
6.靈活或混合學習模式:教學與教研獎勵;靈活學習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及檢查;評估與設計及執行;學習效果的一致性;學習支持;員工專業培訓;信息技術與基礎設施。
7.研究:管理方式;教研一體;努力的專注性;合作與夥伴關係;研究人員的保留與培養;學術成就;學術風氣;特別的研究規矩;谘詢;商業化;基礎設施的運用。
8.研究培訓:管理方式;錄取標準;導師指導及學生對導師指導的評價;對從事研究的學生及其導師的資助(其中也包括對合作與夥伴關係的支持);研究學位課程;技能培養與畢業生素質;成就;職業生涯規劃。
9.校外結合:校外結合的方式與成就;教學與研究的校外關係;作用與責任;校外利益相關人的介入情況;關係管理。
二、能力領域
1.學術治理:結構與作用;質量管理係統;課程開發與審查;教學培訓和教育研究問題;學術文化與學術風氣。
2.學生經曆:了解學生數量與學生生活規律;學習情況,即學習上的支持、生活上及社會上的支持;公平小組;不滿與問題;環境與設施;多個校區和海外運作項目;校友。
3.勞動力規劃與更新:規劃與技能要求;員工招募,獎勵與保留;公平小組;變化與調動的管理;非固定員工;學術工作量;組織範圍與交流。
4.職業成長和績效管理:規劃和技能要求;教學與研究人員的職業成長支持;一般員工的職業成長;非固定員工的職業成長;績效管理;組織氛圍與交流。
三、學科領域
如果選一門學科作為審核主題,雖然審核的發現會對於一個院校在某一學科領域的標準所取得的成就有所表現,但審核也隻是質量審核,而不是學科檢查或專業內容的直接評估。
以下是按照學科的大概分類而確定的部分主題領域:
農業/環境科學;藝術/社會科學;教育;商務/管理與商業;法律;IT;工程學;衛生學;物理學;生物學;設計/創造性藝術。
四、其他主題
跨學科方法;教學與研究;職業教育、培訓與高等教育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