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發展情況

  一、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所取得的成就

  中國開展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活動已有20餘年的曆史。質量保障方法主要以評估為主。1985年國家教委頒布了第一個有關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文件《關於開展高等工程教育評估研究和試點工作的通知》,並在一些省市開始高等教育評估試點工作。這是中國高等教育評估工作的開端。1990年,國家教委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評估暫行規定》,這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部關於高等教育評估的法規。1994年初,國家教委組織實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該評估經曆了三種形式,即:合格評估、優秀評估和隨機性水平評估。合格評估始於1994年,主要評估對象是1976年後新建立的學校,評估目的是為了檢查這類學校是否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辦學水平和質量標準。被評學校由國家教委指定。優秀評估始於1996年,主要針對100所左右的本科教育曆史較長、基礎較好、水平較高的大學,評估目的是為了促進這類學校深化改革、辦出大學特色。被評學校由國家教委根據學校申請確定。隨機性水平評估始於1999年,主要針對介於上述兩種情況之間的普通院校,被評學校由教育部隨機抽取。2002年,教育部將三種評估方案合並為一種,即現行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種,截至2004年底,使用該方案評估了116所普通高等學校。2003年教育部明確提出實行五年一輪的普通高等學校工作水平評估製度。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正式成立。建立五年一輪的評估製度以及成立評估中心,標誌著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評估工作走向規範化、科學化、製度化和專業化的發展階段。”趙钜明,超越評估--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建設之設想\[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09(1):50.

  經過20餘年的努力,中國高等教育評估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有高等教育研究專家將這些成就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麵楊德廣,高等教育管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6-173.:

  (1)確立了中國高等教育評估發展的政策基礎,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評估在各級各類教育中的地位,明確了高校的質量責任及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督和由其組織的評估的義務,明確了中國高等教育評估的發展思路,初步建立了高等教育評估的法製框架。

  (2)建立了國家主導的高等教育外部評估體製,初步形成了學術界和社會參與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機製,改進了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

  (3)建立了以五年一輪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三年一輪的學科評估和一年一度的國家精品課程評估為主要方式的國家高等教育評估體製框架,發展了教育行政部門與行業組織配合共同進行專業評估的製度,確立了高校必須接受國家評估和社會監督的義務,強化了高校的質量責任,高等教育評估進入法製化、規範化、常規化發展階段。

  (4)發展了以獨立的國家專業評估機構為主、民間專業服務性評估機構為輔的高等教育評估組織體係,高等教育評估組織已經從與教育行政部門一體化,發展到建立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的相對獨立的評估機構;評估活動的組織實施逐步從依賴谘詢性、任務性、臨時性評估組織,發展到由常設專業評估機構在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或授權獨立實施評估。

  (5)強化了各級政府和高校的質量意識,調動了政府和高校改進高等教育質量的積極性,改善了高校辦學條件、辦學過程和辦學績效。評估作為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手段被引進高校,優化了高校內部管理機製,促進了高校管理的規範化和校內管理機製的建立,促進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6)促進了高等教育評估研究和評估教育的發展,提高了中國高等教育評估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培養、鍛煉了一支高等教育評估專家隊伍,為中國高等教育評估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知識和人力資源準備。

  二、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方向

  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負責人的總結,“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評估在經曆了合格評估(1994)、優秀評估(1996)、隨機水平評估(1999)和統一的教學水平評估(2003)等幾個階段,前前後後共有850所(次)普通高校參加了本科教學評估,評估在促進高校教學、改革、管理和規模質量方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通過評估,我國高校普遍樹立了科學定位意識、質量意識和特色意識”劉振天,高校評估中的三個認識問題\[J\]。新華文摘,2007(23):127-128.。經過20餘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國的以高等教育教學水平評估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既需要本國實踐者的長期探索與總結,還需要借鑒國際先進的質量保障理念與科學的質量保障方法,需要先進的質量管理理論進行指導。從實際情況看,中國現行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的構建與完善還是需要進一步總結與探索,尋求構建更加合理高效的質量保障模式與方法。

  從質量保障模式的特征來說,中國現行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還是屬於控製性模式。所謂控製性模式,是指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活動中,國家權力起主導作用,由國家意誌的執行機構--政府對高等教育進行質量控製,監督高等教育機構的執行,對其實施全方位的質量控製,並向社會作出質量承諾和擔保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製度。控製性模式具有強製性、統一性和直接性的特征田恩舜,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87.:

  (1)強製性。

  受國家主義教育價值觀的影響,國家權力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中相當強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製定統一的質量政策與質量標準,並運用法律、行政、評估等手段迫使高等教育機構嚴格執行。在質量保障方法上,學校內部自我評估一般僅僅充當外部評估的一個環節,其作用非常有限。外部評估在整個質量保障中扮演主要角色。外部評估的結論作為政府部門教育規劃和投資決策的依據,評估報告予以公布,對高校具有強製性的影響。

  (2)統一性。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事宜由政府行政部門規劃、組織、協調與管理,在質量標準、質量保障的程序與方法等方麵具有統一性。

  (3)直接性。

  政府行政部門不是通過專門的評估中介機構進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事宜,而是直接由政府負責,自上而下地對高校的日常工作和教學、科研質量進行檢查與評估,旨在通過政府部門對高校的微觀管理達到保證高等教育質量的目的。

  控製性模式不利於社會各界參與高等教育管理活動,不利於高等教育界內部實施自發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措施,不利於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革。

  國內有關專家也認為目前中國實行的高等教育評估體係,在理論研究、相關政策法律製定,在評估體製和評估方法等方麵都還需要有很大的改進。具體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麵楊德廣,高等教育管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8-169.:

  (1)在高等教育評估理論研究方麵。

  高等教育評估理論研究滯後於評估發展的需要。目前中國對高等教育評估的性質和功能認識過於簡單;高等教育評估理論研究落後於實踐,還沒有能夠為高等教育評估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持;高等教育評估實踐缺乏自覺的高等教育理論追求和專業知識。

  (2)在評估製度和政策法律方麵。

  評估製度的政策法律基礎不夠完善,缺乏完整、係統、權威的高等教育評估的立法。現存的各種評估機構開展評估活動的政策依據不同,缺乏統一的評估行為規範,相互之間也缺乏協調。

  (3)在評估體製和評估方法方麵。

  評估體製和評估方法有待改進。一是評估主體單一,評估活動的開展主要依賴於國家行政權威,整個評估係統的製度基礎和運行機製不夠完善。二是強調單個高校的質量責任,忽視高等教育行業的集體質量責任。三是現行評估係統尚未將分散的評估活動整合為一個內容完整、有機協調的體係,使評估活動難以係統地對高等教育質量產生作用。四是評估體係的功能單一,過於強調評估的鑒定、分等等總結性功能,評估方法唯技術的傾向強烈,倚重量化方法,作為組織管理控製手段的功能過強。此外,學生評價的理論基礎比較薄弱,評價方法也相對落後,而教師的評價製度功利性過強,功能單一,技術也比較粗糙,評價策略不符合學術發展規律,而且缺乏對評估本身及其效益的評價機製,等等。

  當前,中國的高等教育和世界上多數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軌跡相同,也由早期所謂的“精英教育”轉變為現代的“大眾教育”。在學生數量大幅增加,辦學規模迅速擴張的同時,高等教育界麵臨著質量保障的嚴峻挑戰。沒有相應的質量的保障和質量的提高,高等教育又快又好的發展就得不到實現,因此也無法達到高等教育規模擴展的根本目的,並將最終影響中國通過發展教育、培養人才而實現強國之夢這一遠大目標。對於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與方法的改革,國內許多專家都曾提出過一些建議與設想,比如楊德廣就認為中國的高等教育評估應該實施以下改革措施楊德廣,高等教育管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72-174.:

  (1)完善高等教育評估的政策法律基礎,引導、規範各種高等教育評估行為。

  (2)完善高等教育評估組織體係,整合各類評估活動,建立國家主導、社會與學術界共同參與的一體化的高等教育評估係統。

  (3)改進國家評估製度,探索科學的高等教育評估製度。

  (4)加強校內評估製度建設,改進校內評估實踐,建設以評估為主要手段的學校教育質量保障體係。

  (5)加強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研究,完善高校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製度,改進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的方法技術。

  還有專家在對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進行研究後認為:提高教育質量和加強宏觀管理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迫切任務。如何把握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的發展趨勢,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澳大利亞的做法給了我們諸多的啟示:

  (1)轉變觀念,理清思路,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的框架。當前已構建一個‘政府宏觀管理、中介評估服務、高校自我保障、社會需求調控’的內外結合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框架。

  (2)政府要分化權責,實行宏觀管理,充分發揮專業評估機構的職能。

  一方麵,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分級管理的原則,分化、調整對高等教育的職權,分工負責把好高等院校的‘入門關’,另一方麵,政府要切實轉變職能,運用立法、撥款、評估等手段進行宏觀管理。

  (3)評估機構要主動服務、加強合作,不斷提高評估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水平。

  (4)高等院校要強化主體意識,努力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係。金同康,顧誌躍,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及其啟示\[J\]。雲南教育,2002(20):78.

  此外還有學者認為:“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的框架勢在必行,並且要掌握六大原則,即:符合國情原則、調動各方積極性原則、主體建設和係統建設的原則、因事製宜原則、獨立性原則、可行性原則。”王平,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製度評介\[J\]。蘇州大學學報,2004(5):59.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