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次審核概述
根據2006年澳大利亞教育、就業、培訓和青年事務委員會(MCEETYA)在布裏斯班召開的第二十次會議決定,根據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機構批準程序國家協議》,將會有一些新的大學得以成立或一些機構獲得自行認證的資格。由於這些高等教育機構沒有經曆第一輪的質量審核,因此,AUQA在今後對這些機構的質量審核中,將不限定於采用選兩個主題進行審核的方法,而是采用“首次審核”的方法。
AUQA的“首次審核”是一種全校性的目的符合型(Fitness for Purpose)審核,但還是和第二輪對自行認證機構的審核一樣,采用外部參照點的方法及注重院校教學活動的績效、標準與結果。AUQA對照院校的教學目標尋找院校目標達成的證據。在檢查院校的主要措施、工作目標與其辦學方向是否一致的同時,重點關注院校有關的教學績效、科研績效及其他方麵的工作成果。AUQA希望看到的是院校在製定、執行和檢查其院校教學標準與結果方麵的證據(即:與學生進步、學生成就、畢業生素質與能力、研究成果有關的材料),院校同時還應提供本校的績效與國內和國際上同等院校績效比較的情況及相關的專業認證條件符合的情況資料。
首次審核檢查的是以下方麵的問題:
(一)院校的標準是如何確定和更新的?內部和外部的利益相關人對標準的製定與更新可以在哪些方麵得以介入?
(二)院校有哪些程序可以確保標準能夠在全校得以一致性地執行?
(三)結果是如何監控的?
(四)這些標準與國內同等院校的標準相比較的情況如何?在國際上的比較情況如何?標準的製定與更新采用了哪些明確的參照基準?多長時間進行一次基準參照?
(五)標準的結果與內容在國內領域比較的情況如何?國際上如何?這些比較的信息審核如何適用到標準的改善與更新工作方麵的?多長時間才會有一次這樣的標準改善或更新活動?AUQA Audit Manual Version 6.0,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9:31,http://www。auqa。edu。au/qualityaudit/auditmanuals。
二、首次審核範圍
AUQA的章程規定,首次審核主要涵蓋的是被審核院校的質量保障活動,尤其注意以被審核院校名義進行的教學活動。具體指標範圍如下:
(一)組織領導與治理規劃。
(二)教與學(包括全部的模式);課程項目的批準與監控的程序。
(三)本土與海外項目的教學標準的可比較性。
(四)科研活動與成果,包括商業化成果。
(五)與社區結合情況。
(六)國際化情況,包括與國際合作夥伴的協議、合同。
(七)對員工與學生的支持機製。
(八)與內、外部利益關係人的交流。
(九)內部自發的係統性檢查活動(比如,係部檢查或主題檢查),包括對所采用的檢查機製本身的力度與效果的檢查。
(十)行政支持與基本建設情況。AUQA Audit Manual Version 6.0,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9:9-13,http://www。auqa。edu。au/qualityaudit/auditmanuals。
三、審核小組的構成
AUQA院校審核小組成員是AUQA董事會根據一定的審核內容要求及被審核院校對審核員在專業背景與工作經驗方麵的特殊要求,從AUQA的注冊審核員庫裏挑選出來的。為了配合審核員選擇的程序,AUQA會要求被審核院校的CEO以書麵形式陳述院校在審核員安排方麵能夠加以考慮的特殊背景與專業要求。一般的審核小組由以下方麵的成員構成:
2位來自澳大利亞大學內部的成員(通常與被審核院校不屬於同一個州)。
1位來自工商業界具有較高水平的質量管理、規劃認識與實際經驗的成員。
1位海外成員(通常來自一所大學)。
1位AUQA專業職員(執行董事長或審核組長)。
四、院校提供的績效材料
(一)根據AUQA的要求,院校準備的績效材料主要內容包括以下方麵:
(1)被審核院校的辦學目標。
(2)奪取目標的相應規劃與策略。
(3)實施規劃的係統(包括外部質量程序,如ISO9000認證),包括相關外部參照點的符合性參照。
(4)取得的成果及院校質量管理程序與這些成果之間的關係說明、對基準參照活動的結果說明、績效與教學成果的比較評估。
(5)院校使用的檢查與評估程序,包括風險管理及該程序的運用效果。
(6)被審核院校對其目標實現程度的分析及針對分析即將采取的行動和行動時間表。
(二)AUQA對附件材料的要求:
附件包括統計數據與證據材料等。
(1)關鍵績效指標的價值。
(2)學生滿意度及學校參與活動情況調查的數據。
(3)畢業生就業數據。
(4)職工人數明細表與學生人數明細名單。
(5)學生入學要求。
(6)未完成學業學生比率。
(7)科研績效指標。
(8)其他相關績效指標和院校采用的評測工具。
(三)AUQA對支撐材料的要求
支撐材料包括院校現有的文件:
(1)院校簡介,包括院校特色。
(2)組織與管理結構說明(組織結構圖)。
(3)按行政管理劃分的院係清單。
(4)校區及校區內院係清單。
(5)質量管理係統概述(包括委員會情況、基準參照情況、報告製度及運作機製)。
(6)院校檢查程序與檢查時間表。
(7)最新年度報告、戰略規劃及功能與運作性實施規劃的詳細計劃。
(8)在可能的情況下,提供教育、就業及勞資關係部(DEEWR)的院校評估框架對被審核院校情況的分析。
(9)海外辦學項目清單,含合作院校的名稱與合作協議性質。
(10)外部合作夥伴清單。
(11)材料規格:核心材料及附件的長度不應超過2 萬字。AUQA Audit Manual Version 6.0,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2009:33-34,http://www。auqa。edu。au/qualityaudit/auditmanuals。
此外,AUQA認為院校自己提供的審核材料及附件都應被視為公共文件,因此要求院校將所有審核材料都公布在自己相關的網站上,以使院校的質量審核活動更具透明性。而且AUQA的審核報告的基本素材也是以院校的自評材料為背景。此舉大大加強了院校自評工作的嚴肅性,促使院校極為認真地準備自評材料。而且院校的審核材料必須從審核報告公布之日起,至少在其網站上掛滿1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