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的構成

  自2000年以來,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擁有一個五位一體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這五個組成部分是: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州或領地政府、大學、澳大利亞學曆資格評定框架署(AQF)和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署(AUQA)。

  以下分別對它們進行介紹。

  一、聯邦政府(Commonwealth)Higher Education Division DETYA。The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0:11,http://www。auqa。edu。au/occational Publications/。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在其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製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實際上通過其教育、就業、培訓和青年事務部已成為高等教育主要政策的執行者。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途徑有三個:撥款、監督、公布運行狀態相關數據和提供管理工具並且激勵大學提高質量管理水平。聯邦政府按照1988年頒布的《高等教育經費法案》,由公共經費資助的大學必須每年向聯邦政府遞交一套教育文件。這些文件必須概括性地介紹大學在幾個主要領域所采取的戰略措施與取得的成果、關於學生的借貸情況,還有詳細的財務報告。

  大學接受運行經費的一個條件就是大學必須根據自己向聯邦政府遞交的教育文件來使用政府所提供的經費。教育、就業、培訓和青年事務部通過文件準備的過程,從大學收集信息的分布情況,大學準備的材料使得它能夠檢查各個大學在不同層麵的績效狀況,從而也提供了一套能夠評估大學需求的工具。作為文件程序的一個部分,每所大學需要遞交一份有關本校在質量保障、科研、原住居民教育及教育公平等方麵的情況報告。聯邦政府每年向社會公布各大學有關質量保障與改進計劃、原住居民教育與公平教育計劃的情況報告,從2001年起,還增加了科研情況和科研培訓與管理情況的報告。

  此外,聯邦政府還采取一係列措施對大學實施監控,並提供各種管理工具以促進大學的質量管理工作的進行。

  (一)質量保障與改進計劃

  聯邦政府為了對大學的運行進行監控,要求大學提交相關文件反映學校運行情況。從1998年起,所有享受聯邦政府3年一輪撥款的大學,在每次撥款前,須向聯邦政府提交一份質量保證和改進計劃,並將其作為教育文件程序的一個部分。

  該計劃必須介紹自己在教學、科研、管理和社區服務等重要領域的工作目標。這是一個製度性的質量保證和改進計劃,也被作為教育年鑒內容的一部分。在計劃中,每個院校需要就已經采取並已取得較好結果的策略以及用來評價這些策略成功情況的指標體係提供一個詳細的情況介紹。

  該計劃需包含兩項全國調查成果數據,以說明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及近期畢業生對大學教學的意見與看法。該項計劃也使得聯邦政府能夠廣泛地向社會報告澳大利亞大學質量和質量保證的程序。更為重要的是,該計劃既是聯邦政府了解澳大利亞公立大學在質量保障領域的績效的問責手段,同時也有助於希望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了解各所大學的辦學情況並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院校來完成高等教育。

  (二)質量管理工具

  為促進大學的質量管理工作,聯邦政府向大學提供了一係列質量管理工具。具體有Higher Education Division DETYA。The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n,2000:13,http://www。auqa。edu。au/occational Publications/。:

  1.高等院校基準檢測指南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提供有關質量保障的工具、激勵措施和相關信息以鼓勵大學實施改進措施,取得卓越成效。近年來聯邦政府資助有關院校與部門進行高等教育院校基準檢測指南手冊的製定。該指南提供了大學可進行自評及與其他院校進行參照標準比對的67項基準。基準內容涉及從教學到科研、財務、內部管理和國際化等各項大學活動領域。

  2.GDS

  這是關於大學生畢業後就業去向與成就的一個係統性的廣泛調查,通常被稱為畢業生就業去向調查(Graduate Destination Survey)。該項目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由澳大利亞畢業生就業委員會實施。聯邦政府對項目調查給予資助,而院校則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調查由畢業生在課程結束4個月之後完成。調查可提供有關每一所院校的畢業生全職工作(包括就業行業與薪水級別)與全職學習(學習層次與專業領域)比例的情況。調查向公眾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可比較的信息,也為大學自身提供了一係列可參照的基準信息以幫助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勞動力市場評價本校畢業生的業績。此外,聯邦政府也於每個年度公布一次GDS數據。

  3.CEQ 與PREQ

  CEQ(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即課程經驗問卷,該項目是由聯邦政府資助的每年進行一次的本科生課程經曆問卷調查項目。此外還有一個新設的PREQ項目。PREQ(Post 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就是研究生研究經曆問卷調查。這兩個學生調查項目都是由聯邦政府資助,並由畢業生就業委員會公布調查結果。大學生切身的學習體驗、他們的研究經曆及所形成的認識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信息來源。課程經曆問卷的內容涉及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對所經曆的教學、教學目標與標準、學習工作量、考試方法、專業技能訓練等各方麵的綜合滿意程度。聯邦政府目前還在資助製定另一個CEQ檢測標準。該項標準可以測試學生在學生支持、學習資源、學習社區、畢業生質量和各種能力培養等更加寬泛領域的滿意度。

  PREQ是由澳大利亞教育研究委員會與畢業生就業委員會聯合組建並且於1999年首次實施的項目。它測評的是研究生對學校提供的輔導、技能培養、學習風氣、基礎設施、論文評審和辦學目標等方麵的滿意度。大學每年都需按照院校文件程序要求收集CEQ和PREQ的各方麵的資料,並將數據納入其質量保證和改進計劃之中。

  4.GSA

  GSA(Graduate Skills Assessment),是畢業生技能評估項目。這是聯邦政府資助的另一個評估績效的工具性項目。GSA的設計是為了評估大學畢業生的一般性技能,該項目由澳大利亞教育科研委員會開發,是一項可由大學自願采用的評估工具。學校可在學生入學和畢業的時候,測試大學生一般性基本技能。技能測試的內容包括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書麵交流能力等方麵。2000年初,GSA項目在一些大學的協助下得以試行,並於2000年末在澳大利亞全國畢業生中得到正式實施。GSA在學生畢業時的評估結果可被大學用來作為研究生錄取的參考條件,也可被用人單位用來判斷畢業生是否符合本單位用人的專業需求。GSA也能用於評估各個院校畢業學生的不同專業方向的不同能力的情況。

  聯邦政府還發布《高等教育機構的特點和績效成果》報告,該報告所提供的一係列指標也可用來說明高等教育機構內部的多樣性特點。指標係統內容包括學生的素質、師資、科研、財物及其他方麵的評價的成果。這些評價包括學生保持率(學生流失率)及其他如上所述的畢業生成果方麵的數據。院校可運用成果數據來評定他們自己的績效(院校內外的基準),而聯邦政府則可應用這些數據監控各高等教育機構的辦學質量。這些數據也可通過商業化途徑,列入大學的招生指南之中,以幫助學生選擇自己理想的就讀學校。

  5.質量維護計劃

  聯邦政府於2000年確立澳大利亞大學教學委員會(AUTC)以促進澳大利亞大學教學質量達到卓越的標準。

  AUTC職能有以下幾方麵:

  關注澳大利亞大學教學出現的問題並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

  確定和支持有關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策略;

  鼓勵澳大利亞各大學宣傳和采用這些有效的方式;

  增進國內外協作和教學方麵的信息交換,以及激勵和培育高等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革新;

  管理澳大利亞大學教學獎的頒發並維護其良好聲譽。

  6.科研評估原則

  該原則用於指導學校進行科研評價工作。該原則內容包括:嚴密、可信和透明度;對高等院校活動的幹涉減少到最低限度;用公正和前後一致的態度處理所有科研領域的活動,包括學科間的、跨學科的、合作性的和新興學科領域的活動;對廣大社區利益和社區所關心問題要有快速反應能力,包括對國家創新體製的反應能力;澳大利亞政府和高等院校都應有高效率的辦事能力;始終堅持澳大利亞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質量保障原則。

  二、州和領地政府(State and Territory Government)

  澳大利亞是一個由6個州和2個領地組成的立憲聯邦國家。立法是州和領地的政府參與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主要形式。近年來,雖然聯邦政府也加強了它對高等教育的權力和影響,不過州和領地政府仍保留正式的教育立法職責。州政府在高等教育質量方麵的責任於2000年4月由澳大利亞教育部部長簽署的《高等教育機構批準程序國家協議》進行了標準化的規定。在此之前,各州與領地所采用的審批程序與標準各不相同,而這份協議書的製定就是要確保在全澳大利亞實施統一的高等教育標準與規格。Higher Education Division DETYA。The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0:14,http://www。auqa。edu。au/occational Publications/。根據澳大利亞的相關法律規定,州及領地政府對高等教育的具體責任包括:

  (1)製定大學設置的條件和標準,對新建的大學進行認證;

  (2)高等教育的課程認證,即對大學和無自我認證權的院校提供高等教育有關課程的認證;

  (3)協調大學和專業設置與課程所涉及的外部團體之間的關係;

  (4)負責澳大利亞大學海外高等教育辦學項目的運行;負責國際合作辦學的審批和海外高等教育機構的運作、國外學曆鑒定等事項;

  (5)授權高等教育機構為海外學生開設高等教育課程。

  此外,就大學質量保障體係的運作而言,新設大學須得到州或領地政府的認可之後,才可以去AQF注冊登記。州或領地政府對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李兵,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製綜述[J],高教探索,2003(3):62.:

  1.大學的確立和認可

  對於本地區想要從普通院校升格為大學的教育機構,州和領地政府負有審核批準其申請的責任。為了確立一套全澳大利亞大學認同的常規標準和程序,草案明確界定了澳大利亞大學的一般概念,即:大學是能夠“滿足國家統一規定的標準,且為根據各州、領地或聯邦立法所規定的大學形式而建立或認可的一種機構”。

  根據澳大利亞州及領地的規定,一所大學必須具備以下特征:

  獲得相應的法律授權,可在一定的專業範圍內製定資質標準且確保該標準與國內和國際標準相等同,能夠頒發高等教育資質證書;

  能夠進行致力於先進知識的傳播與探究的教學活動;

  具有傳承學術的文化,既能提供充足的真理探究與基礎教學的知識,又能通過實施科學研究及具有原創性的探索而保障新知識的不斷創造;

  教師、研究者、課程設計者和測評者都能夠致力於自由探究,具有讓知識體係得到擴張與發展的責任感;

  能夠在上述價值觀和目標的指引下,加強管理,規範程序與製度,健全組織,具有完善的招生政策、財政規劃和質量保證程序,能夠充分保證大學學術科研計劃的實施與完成;

  擁有能夠保證院校計劃的執行和持續發展的充足資金和其他資源。

  2.涉及其他組織的實施辦法

  澳大利亞的一些院校本部在一個州,而在其他州或領地還設立了一些分部校區。《高等教育機構批準程序國家協議》詳細列出了各州和領地行政部長對在自己管轄區內的這些從事大學教育的分部機構的管理權力。部長們可以關注這些院校分部校區的教學質量,並且可以在與院校總部的州或領地的行政部長協商之後,對其進行獨立的檢查。這些檢查可以使得州或領地政府做到以下幾點:

  保證在本州或領地區域之內的大學教育活動的連續性與一致性;

  要求各州或領地區域內的院校的運作能夠在其他院校的學術督導下進行;

  必要時能夠關停這些大學,令其停止教學活動。

  此外,草案還規定:頒發學曆文憑的院校,無論它們是否采用了別的院校提供的課程和教材,都必須符合院校運行地所屬的州或領地的高等教育認證要求。

  3.對非自行認證院校提供的高等教育課程的認證

  大學之外的高等教育機構若要提供高等教育學曆與文憑教育須獲得州或領地政府批準。各州及領地之間可相互認可課程,教育機構可申請獲得在2個以上的州及領地同時授課的認可。非自行認證的教育機構提供的高等教育課程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滿足AQF規定的各級學曆文憑的要求;

  與澳大利亞大學同等課程具有可比性;

  課程教學能夠達到規定的水平;

  教育機構必須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具備合適的教學條件,必須有一個健康的、合格的人員負責課程的教學。

  4.對海外高等教育機構的認可

  海外高等教育機構指的是一所在法律上隸屬於澳大利亞以外的一個國家的大學或一個取得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海外高等教育機構要獲準在澳大利亞法定區域辦學,必須符合以下標準:

  該機構必須是一個正式的高等教育機構,在其所屬國也為合法建立的機構;

  教育機構所提供的課程得到所屬國主管機構的認證,該主管機構必須是澳大利亞法定的相關決策者認為恰當的權威機構;

  如果認證機構的資質狀況不為澳大利亞有關部門的決策者所接受,可要求計劃提供的課程接受全麵的認證程序;

  機構提供的課程必須在學習要求和學習結果方麵與澳大利亞的同領域、同等級的課程具有可比性;

  辦學機構提出的教學安排,其中包括其教學監督與質量保障措施與澳大利亞得到正式認證的教育機構所提供的安排措施具有可比性;

  具備良好的財務及其他條件,以允許各項課程的教學得以在澳大利亞境內圓滿完成。

  5.對“大學”名稱的保護

  截至目前,在澳大利亞,每一所大學都一定是一個依據相關法規而建立的機構。澳大利亞各州及大陸領地都設有相關的立法及程序規定,用以要求那些希望在合法地區開辦一所新大學的機構依照合法的程序來建立大學。

  為了維護澳大利亞大學在國內及國際上的地位,“大學”這一名稱從兩個途徑得到保護,一是根據商業名稱與協會立法及聯邦公司法來保護“大學”這一名稱;二是在全澳大利亞立法體製內製定了一個框架,明確規定了一個組織或機構可以獲準使用“大學”這一名稱的標準與程序。

  6.對供海外留學生學習的課程進行認證

  從1991年起,各州和領地政府就需負責根據聯邦海外留學生教育服務法令(ESOS 法令),批準適合留學生學習的課程。聯邦政府根據課程批準情況,為學生頒發入境留學簽證。為了保護學生利益和澳大利亞學曆文憑的國際聲譽,認證機構必須在確信所提供的有關課程能夠達到其他同類課程的學術標準,教學設施和服務設備能夠滿足較高標準,該教學組織能夠提供充足的財力和其他資源保證教學項目,以及具備良好的教學質量的情況下,才能給予認證。海外留學生所接受的課程是由授課地點所在的州或領地政府批準。李兵,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製綜述[J],高教探索,2003(3):60.

  三、大學(Universities)

  澳大利亞的大學是通過聯邦、州或領地政府立法建立的。在全國統一的大學認證標準中明確規定:大學有權認證本校提供的專業與課程,而且對其教學標準及鞏固教學質量的保障程序負有主要責任。

  相關的立法賦予類似於大學委員會這樣的管理機構以統轄和管理職責。該委員會對聯邦、州和領地政府負責。像大學委員會這樣的主管團體一般由一些大學校長,包括學術委員會主席這樣的高級學者、外部成員、政府委任人員、工作人員、教師以及學生代表共同組成。

  所有大學都必須製定各年度質量保障計劃。這些計劃也是院校發展規劃的一個綜合部分。質量保障計劃說明院校的發展目標,介紹院校的發展戰略、策略並對院校的工作成就進行報告。報告還需提供本校對其畢業學生的素質要求的界定,其中也必須包括學生培養成果方麵的信息。

  大學擁有自己內部的質量保障體係,以保障大學在其招生、教學、學習、考試等各個領域的工作質量。在新開課程評審以及常規課程的監督與評價方麵都有定期的長效機製。這些機製中,除了大學本身進行的評測之外,還包括相關企業與專業團體的谘詢與評價活動。

  外部機構在確保高等教育持續的質量保障活動中也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在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界,已經形成了一個慣例,就是在會計、建築、牙醫和藥劑等專業領域,邀請專業協會人員進行專業評估。專業認證機構對大學的課程設置、課程的結構及內容、教學標準和課時安排進行檢查。他們就大學的專業入學標準、實踐課程經驗、專業必修科目及課程的學習方式提出一般性的要求。這一慣例能夠使大學將本校的教學活動質量與其他院校同類課程的教學活動進行一些比較,從而確保自己的畢業生能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處於前沿水平。

  大學之間也相互合作,彼此相互提供榮譽學位、高級研究性學位課程的外部評價以及競爭性授獎項目的同行評價。許多大學都加入了國內和國際網絡以及由這些網絡提供的基準參照項目。

  在澳大利亞大學,對於教職員工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評估與改善也采取了各種措施。院校一方麵實施學生評教,激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一方麵為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設置專門培訓項目,設置校內教學優秀獎。教學人員的晉升主要參考其教學質量、科研活動及社區服務的貢獻這三個方麵的表現。大多數院校都加入了與其他國內及國際大學建立起的網絡,以促進員工交換、科研合作及課程教學的基準參照。

  大學及其他自行認證教育機構如果需要在異地辦學及頒發本校畢業文憑,大學或機構的大學委員會及主管機構須負責這些項目的質量。對於海外項目,無論海外項目所在地的政府有何需求,大學或機構都必須維持該項目的基本質量水平。對於大學沒有直接授課的授權教育項目,也必須確保其教學水平。一旦這些教育項目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就必須接受州或領地政府的檢查。Higher Education Division DETYA。The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0:16-18,http://www。auqa。edu。au/occational Publications/。

  四、澳大利亞學曆資格評定框架署(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簡稱AQF)

  AQF由教育、就業、培訓和青年事務委員會(MCEETYA)澳大利亞政府中主營教育與培訓工作的部門,在不同的政黨執政時期,有不同的稱呼,除了MCEETYA以外,還有DEST,即:教育科學與培訓部,DEETYA,即:教育、就業、培訓和青年事務部,DETYA,即教育、培訓和青年事務部,DEEWR,即:教育、就業及勞資關係部。於1995年建立。AQF為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培訓及高等教育從中學職業教育文憑、高等職業技術文憑到大學的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規定了一整套學曆晉級的國家標準,以確保整個高中後的教育係統的完整性。AQF負責對澳大利亞境內擬將開辦的大學和其他不具有課程認證資格的培訓機構的資質進行審查與認證。教育機構隻要在AQF中注冊,就意味著其教育資質得到了MCEETYA的擔保。

  五、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署(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簡稱AUQA)

  雖然上述質量保障機製與措施,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不斷得到改革與完善,但是澳大利亞的大學與政府還是認為需要有一種獨立的機構能夠對大學及其他方麵的質量管理辦法進行驗證和檢查,並一致同意創建一個新的質量審核機構。因此,在2000年4月由文化、教育、就業、培訓和青年事務部批準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國家機構,對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進行監控與審核,並提供質量審核報告。這一新機構就是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署(AUQA),這也是本書研究的主要對象。AUQA於2001年4月正式開始運行並開始實施質量審核。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