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意義

  一、研究的背景

  (一)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問題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對其進行研究和探索是保障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也日益增強。“全球化進程加劇了世界範圍內知識勞動者的競爭,促進了與之相適應的對他國學曆、文憑和學位的認可,以及對他國的各級各類教育質量的關注。許多國家越來越認識到,一個沒有國際公認度的所謂的‘教育質量高或低’的評估,是沒有說服力的。特別是隨著世界各國之間高等教育的相互交流及跨境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建立基於國際公認的可比較的質量標準和不囿於財政問題或數量指標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顯得極為迫切。”世紀90年代以來,高等教育質量愈益成為世界各國關注和研究的熱點。與此同時,各國的高等教育界也都成立了不同形式的質量保障機構,以不同的質量保障模式與方法大力開展質量保障的實踐活動。從國家層麵來說,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成立了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在地區層麵,有成立於2003年的亞太地區質量保障組織(APQN),還有1999年為回應同年簽訂的歐洲國家《博洛尼亞宣言》而成立的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網絡(ENQA)及後來成立的中東歐國家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網絡(CEE Network);在全球層麵有1991年成立的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網絡(INQAAHE)。所列舉的僅僅是部分與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署(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以下簡稱AUQA)在形式與功能方麵比較接近的其他國家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

  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都在研究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理論問題,並積極探索和試驗不同的質量保障模式,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熱潮。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的興起,尤其是質量認證、質量評估及質量審核這三大質量保障形式在各國不同的機構得以使用,為各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帶來了可喜的變化,為促進高等教育為各國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對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保障模式與保障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對發展高等教育具有戰略意義。

  印度NAAC(National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Council,國家評估與認證委員會)和AICTE(All India Council on Technical Education,印度技術教育委員會)

  南非HEQC(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mmittee,高等教育質量委員會)

  澳大利亞AUQA(Australian University Quality Agency,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署)

  亞太地區APQN(Asia Pacific Quality Network,亞太地區質量保障組織)

  歐洲大陸ENQA(the European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歐洲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網絡)

  國際上ICDE(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開放與遠程教育國家委員會)和INQAAHE(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網絡)

  (二)中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初現規模,在保障理念、形式與方法方麵亟待發展與完善,需要對國際上先進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理念以及國際通用的評估、認證與審核這三大質量保障方法進行學習與借鑒

  在中國,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高等教育改革也不斷深化,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招生人數看,“1977年,普通高校本專科生總招生為27.3萬人,1998年上升到108.36萬人,22年間增長397%,平均每年增長18%。而從1998年到2007年間,招生數從108.36萬增長到565.92萬人,10年間增長522%,平均每年增長52.2%”。從畢業人數看,“1977年,我國普通高校本專科畢業人數僅為19.44萬人,2007年上升至447.79萬人,增長了23倍多”。從高校數量看,“1977年,我國隻有普通高校404所,到2007年,普通高校數量達1908所,30年間增長了5倍”。從在校生人數看,“普通高校本專科生在校生數量從1977年的62.53萬人增長到1884.90萬人,增長了30倍”。從學校規模看,“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高校的校均規模較小,長期徘徊在2000人以下。但從1991年到1999年,校均規模從2000人增長到4000人,在2000年即達到5600人,在2007年已達到1.05萬人”王英傑,劉寶存,中國教育改革30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5-6.。在過去的30年裏,中國的高等教育實實在在地得到了一個大發展,早已進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但是,“高等教育的發展應是一個由數量、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的過程。隻有在教育規模擴大的同時,實現質量、結構、效益的有機統一,才能實現高等教育的完整發展。因此,規模與質量是高等學校發展所必須麵對的問題。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戰略的具體實施,大眾化高等教育質量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強化質量意識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內在要求,不顧質量的數量增長隻能是泡沫式的數量增長,勢必造成有限的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蔣冀騁,大眾化條件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研究\[J\]。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22.。原中國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也曾提出:“要把高等教育的質量作為高等學校的永恒主題和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從戰略上來認識,從高等教育的走向、從一個學校在21世紀的發展全局,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地來研究新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問題。”周遠清,新世紀把教育質量提到戰略高度來認識\[J\]。中國高等教育研究,2002(2):3.因此研究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質量保障模式與方法,結合中國的國情、一省的省情、一校的校情,建立起具有活力和實效的教育保障體係,全麵實施科學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方法,是一個非常重要而緊迫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雖然,經過20餘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國高等教育評估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就,建立了國家主導的高等教育外部評估體製,初步形成了學術界和社會參與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機製;建立了以普通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學科專業評估、國家精品課程評估為主要方式的國家高等教育評估體製框架,確立了高校必須接受國家評估和社會監督的義務,強化了高校的質量責任等,但是從實際情況看,中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內有關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實行的高等教育評估體係,除了理論研究滯後、相關政策法律不夠完善以外,在評估體製和評估方法上也需要很大的改進。需要解決“評估體係單一、評估功能單一、評估活動分散、高校質量責任單一、評估方法理論基礎薄弱、具體評估方法陳舊落後等問題”楊德廣,高等教育管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68.。因此,有必要研究國際上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的軌跡,探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的規律,吸收國際上先進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經驗,尤其是關注世界各國不同高等教育機構實施的不同質量保障方法,如質量認證與質量審核方法及基準參照與績效評估等多種質量評估工具的使用效果與特色,建立適合中國高等教育條件與發展需要的質量保障體係,實施科學合理、形式多樣、效果顯著的質量保障方法與措施,促進中國高等教育健康、高速發展,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重點需要、滿足人民大眾對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

  (三)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機構(AUQA)是其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的中堅力量,其獨特的質量審核(Audit)模式為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運動提供了一個方法上的範例

  20世紀9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的教育發展十分迅速。在澳大利亞,“教育是一項重要的社會活動。在澳大利亞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學生,在100個勞動者中,就有7個是在教育機構工作的”西蒙馬金森,澳大利亞教育與公共政策\[M\]。嚴慧仙,洪淼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4.。目前,在國土麵積為740萬平方公裏,總人口數僅為2000餘萬的澳大利亞,有42所大學(根據澳大利亞的相關法律,那些不能在至少三個以上的專業提供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的教育機構不能被稱為“大學”),其中37所為公立大學、2所為私立大學、3所為自行認證大學,其餘為非自行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到2008年止,有150餘所其他非自行認證的教育機構,其中包括TAFE(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組織反對任何形式的大學排名,因此沒有國內大學排名榜,但是在美國《時代周刊》(Times)的2009年世界大學500強排名中,有7所進入100強,共有19所大學進入400強。資料來源:2009年三大國際權威大學排名,http://au。edutime。net/auinfo/rank2009.aspx。澳大利亞還有12位科學家獲得過物理或化學等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

  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機構(含高等職業技術培訓學院)辦學形式多樣,學生規模不一,從小的幾百人到大的幾萬人不等。總體說來,非大學教育機構的平均在校學生規模為400人,而大學的平均在校學生數為25000人,學生數量最多的可達到54000多人。教育是這個國家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另外兩大產業是礦業和旅遊),也是最大的出口創匯產業之一。“2006年,高等教育為92萬人口提供了就業崗位,創利155億澳元;2007年教育出口收入為125億澳元,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服務行業和第三大出口創匯行業(僅次於排位第一的煤炭收入208億澳元和第二位的鐵礦石收入161億澳元),在教育出口創收總額中,高等教育占了70多個億,遠大於本土高等教育創收。”資料來源:Bradly。Review of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2008,Discussion paper,DEEWR,2009:5,http://www。dest。gov。au/HEreview。2008年,教育服務出口收入的數額又有所增長,達到141億澳元。早在1995年,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就達到71.7%,進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階段。但是,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迅速擴展,教育質量問題越來越成為高等教育發展進程中備受關注的問題。自2000年以來,政府為了協調高等教育數量增加和質量有所下滑的矛盾,為滿足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進行了許多改革與嚐試,構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以大學為樞紐的五位一體的質量保障體係。在這一體係中,“大學自身堅持嚴格的學術標準來保障教育質量;州政府通過立法手段來實現對大學質量的監控;學術團體和行會根據學術或者技術標準對大學提出要求;聯邦政府一方麵直接通過提供資金支持的手段來控製大學,另一方麵又通過數據指導、方向規劃、信息反饋、科研規劃等行政措施來監督大學的質量”陳玉華,杜根長,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簡述\[J\]。教育研究。2007(11):27.。聯邦政府同時還獨立出來兩個機構,一個是澳大利亞學曆資格評定機構框架署。這是一個認證機構,主要負責學校注冊和國家獎勵基金的解釋說明。而另一個則正是本書的研究對象,即:負責對澳大利亞大學實施定期質量審核的質量保障機構--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署(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即:AUQA)。

  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署(AUQA)是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大學質量保障機構。它是由澳大利亞文化、教育、培訓和青年事務部(MCEETYA)部長理事會於2000年3月正式設立的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的國家機構,其職責是對澳大利亞所有的高等教育機構進行定期的教育質量審核並向政府與民眾公布其詳細的審核結論與報告,以此確保每一所澳大利亞大學的教學質量,促進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的提高。自2001年以來,AUQA平均每年對國內的8所大學進行審核,2007年完成了對國內所有大學及高等教育機構的第一輪審核並於2008年開始了第二輪審核,2009年還對19所大學及部分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進行了質量審核。AUQA采用的質量審核模式以國際上先進的管理理論為依據,以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係的構建與自評結果為基礎,關注的是大學發展目標的製定與目標實現的程度及保障目標得以實現的內部質量保障體係的運行效果,關注的是被審核學校的發展與進步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發展的結果。由於AUQA審核程序的結果是一份針對被審核院校辦學情況提出的包括讚賞、肯定與建議三大部分詳細內容的審核報告,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分數或等級,所以,這一方麵能夠較為客觀全麵地反映學校的辦學情況,另一方麵,相比質量評估以等級評定為結果的模式,質量審核對學校未來的發展和內部質量保障體係的自主運行與完善具有更好地推動與促進作用。

  AUQA除了完成大量的審核工作外,還通過舉辦每年一次的國際高等教育質量論壇和出版高等教育質量研究成果及公布國內各院校在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活動方麵的先進經驗與辦法等形式,在全澳大利亞搭起了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信息與經驗交流的平台,不僅在整個教育界起到了提高質量意識的作用,還在全國範圍乃至在國際上宣傳先進的質量意識,呼籲高等教育各方麵的利益相關人正確看待高等教育質量問題並積極參與高等教育質量改革運動。AUQA每次都會將大學的質量審核報告定期公布在自己的專門網站上,同時也向全國各大媒體披露相關信息,AUQA的報告對大學及其他教育機構辦學情況的公正如實的反映,為高等教育各個利益相關方麵,即: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用人單位等提供了寶貴的決策參考資料,因而,它在澳大利亞的政府、民間及高等教育界都享有較高的威望,得到了多方麵的認同,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完善的國家級質量保障機構。

  AUQA的運行模式及其實施的質量審核方法具有典型的獨立中介性質量保障機構的特征,也反映出一個現代化質量保障機構所應該具備的國際化、專業化、多元化及學習性、先進性與發展性的特色,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對於發展和改革中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具有很大的參考與學習的價值。

  (四)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是高等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每一個置身於高等教育事業的人都有義務關心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有責任在可能的情況下研究高等教育質量問題

  中國從1999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高等教育法》在確立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同時,也明確規定了高校的質量責任與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監督和由其組織的評估的義務。近年來,國內高校都會不時地接受各種不同形式與規模的教育檢查或教學評估。作為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者,筆者所工作的學校經曆了多次外部質量保障活動,其中有2002年與2008年由教育部專家組分別兩次進行的本科院校教學評價,有2006年教育部專家組進行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質量與辦學資質檢查,有澳大利亞的學校對中澳合作辦學項目進行的內部教學質量審核。通過參加連年不斷的自評、迎評與被評活動,筆者對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認識不斷得到提高,對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體係、模式、機製與方法等方麵的問題也經常有所思考。尤其是因為工作關係,有機會對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體製與管理機製進行一定的了解,有機會與澳大利亞質量保障工作方麵的專家一同進行質量審核工作,有機會參加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工作的年度論壇,與澳大利亞各個大學的質量管理工作者分享大學質量保障活動的新思想、新理念與新的探索途徑,從而對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與高等教育體製改革的趨勢更加關注,並企望通過對澳大利亞的大學質量保障模式與方法的研究,就其審核活動的法律依據、質量審核隊伍的人員資質、審核目標與重心、審核觀測點與過程、審核結果公布形式等進行分析,為中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的完善與質量保障方法的豐富帶來一些啟發與借鑒。

  二、研究的意義

  筆者之所以選擇以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機構(AUQA)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組織運作形式、審核方法、過程、效果、影響及未來發展方向來探究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方法的特性與可借鑒性,一是因為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其高效的質量保障機製分不開,這種質量保障模式與機製具有較好的理論支撐基礎;二是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模式一直處於變革與完善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強健的活力與良好的發展勢頭,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三是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機製具有中央集權特點,實行設立全國統一審核機構的方式,這對中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的構建與方法的采納,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四是因為對於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領域普遍采用的三種質量保障方法,即評估、認證與審核,中國一直以來主要采用的是教學水平評估的方法,對於認證和審核這兩種方法涉及較少,筆者對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機構的質量審核模式及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其結果將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論和現實兩方麵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1.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AUQA)奉行的是多元化質量觀,並在這種質量觀的指導下對各種類型的大學進行目標符合性(Fitness for Purpose)質量審核。對AUQA進行研究,有助於深化對多元化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理論的認識,明確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價值取向,豐富和提高對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目的與方法的認識。

  2.澳大利亞質量保障署(AUQA)在其質量審核過程中采用的是源於美國波多裏奇卓越質量保障模式中的ADRI(Approach,Deployment,Results,Improvement)檢查方法,這是在全麵質量管理方法基礎上的一個創新方法,對該方法的運用進行探究,可以在理論上豐富現有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方法與工具的種類。

  3.通過對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的曆史性動態進行研究,以及對其質量審核方法的完善與發展過程進行研究,可以為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製中外部質量管理的機製與方法的發展提供研究依據。

  4.澳大利亞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機構審核內容,尤其是其第二輪審核中確定的審核主題,反映了AUQA對高等教育功能與目標新觀察點的認識與重視,對其進行研究有助於對高等教育的價值與目標進行研究。

  (二)現實意義

  1.從公共管理工具的角度來看,高等教育是政府投入巨資的項目,澳大利亞質量保障署是政府為了保障該項目的質量與效益而成立的一個獨立的質量監控與審核機構。對該機構進行研究,有助於拓展對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機製與保障機構形式的認識;中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多數是國家資助對象,政府的投入是否有效,也必須通過多種管理工具的運用才能得到檢驗與保障。對享有巨大社會資源的高等教育機構的產出效果,即知識的產出量和高等知識人才的數量與質量進行審核,這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國民而言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從模式的角度看,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采用的是多元複合型模式,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其功效與利弊,有利於增加對該種模式的認識與了解。中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以政府行政主管部門保障為主,對高等院校構建自身的質量保障體係缺乏標準指導和水平要求,缺乏多元的質量保障工具,存在保障主體單一、保障形式單一及保障方法單一的問題,研究和了解AUQA模式的運作,能夠為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的構建提供參照與借鑒。

  3.從質量審核方法的實施與效果來看,澳大利亞大學質量保障署采用的基於目標達成和以“審核發現”為依據的審核方法,在維護大學主權,鼓勵大學特色的前提下,對大學辦學的質量與教學效果進行審核,其審核方法獨特有效,AUQA的質量審核十年來取得了國內外公認的成就,在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界建立了良好的聲望,在其努力下澳大利亞高等教育界追求質量、追求完善、追求卓越已然形成風氣,AUQA為各大學健康快速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其工作成效既受到了政府的肯定也受到了國外專家的讚賞。其審核模式經過10年的實踐,不斷完善、不斷發展,已進入成熟階段。鑒於中國高等教育界的質量保障體係中還缺乏對質量審核模式的運用與實踐,對AUQA的這一成熟有效的模式進行研究和分析,有助於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專家對這種模式進行了解和適當借鑒。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