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司隻有在它的職工參與管理後,才能發揮效能,否則,隻能是死水一潭。
——保羅·高爾文
同美國重要企業的其他創始人相比,保羅·高爾文在更大程度上以公司為生命。公司的員工被視為他的家庭成員。這樣說,並無任何家長專製管理的含意,而是為了表明保羅·高爾文對他們的尊嚴最誠摯的承認。
對公司的活動,他不可能漠不關心,因為許多事情都同他有關。這體現在他年輕時在哈佛鎮擺攤賣爆米花,體現在遷移到威斯康星州馬什菲爾德滿懷希望地經營電池廠,也體現在失敗後憂鬱地退離那裏,然後同妻兒一起去亞特蘭大的充滿激情的旅行,接著是在不斷試驗、不斷出錯的歲月中,沒完沒了地清除汽車收音機裝置上的瑕疵,更體現在他無數次的外出日程裏,同客戶和服務站的工作人員的談話中。
這是他生活的中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反映他所感覺到的歡樂、滿意以及痛苦。他懂得,不能強求他的員工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公司。不過,毫無疑問,他看到自己的方法已經奏效了——用分配紅利的辦法充分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並且提高了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度。
但保羅對用金錢所換來的忠誠並不滿意,他認為這些紅利是他們通過自身勞動得來的。他強烈地意識到:讓所有人都對公司忠誠是件非常困難的事。保羅覺得,必須用真正的利益以及真誠的感情來說服他的員工們,使他們認識到,一個公司隻有在它的員工參與管理後,才能發揮效能,否則,隻能是死水一潭。
保羅排除種種障礙取得的成功,表現為員工們對他所表示出的尊敬與愛戴。沒有在艱難困苦的創業年代裏建立起來的忠誠,公司就不可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迎來巨大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