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麵楚歌

  在項羽身上閃耀著更多的是人性的光芒,古往今來太多人懷念這位失敗的英雄,就連李清照這麽一位女子也對他是推崇備至,寫下了一首懷念他的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太史公司馬遷離項羽的時代並不遙遠,因此還能聽到許多關於項羽的傳說故事。司馬遷對於這位英雄人物感到十分惋惜,但是也很實在地指出了項羽身上的許多不足,並且對項羽把失敗原因歸結於天的說法,提出了反對。

  看完了曆史,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項羽的失敗原因具體到曆史事件身上,主要由以下四點:第一,坑殺二十萬秦朝降卒;第二,優柔寡斷,沒有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第三,沒有籠絡住人心,把韓信、陳平等人才全推給了劉邦所用;第四,逆曆史潮流,大封天下諸侯。

  首先來看坑殺事件,項羽除了強烈的複仇意識外,最重要的就是對楚軍本身安全的考慮。因為這二十萬秦軍是秦朝最精銳的軍事力量,正是這支軍隊把農民軍和各路諸侯軍隊打得大敗。而且長期以來秦國的優勢地位,讓這些降卒並不是十分馴服。項羽集團的擔憂並不是沒有理由的。假如項羽率領著這支軍隊進入關中後,軍隊出現事變,後果是很嚴重的。於是,就采取了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殺!而作為楚軍最高軍事統帥的項羽就要對這個屠殺俘虜的行為負主要責任。在名聲和滅秦大計之間,項羽選擇了後者,他寧願自己背負殘忍好殺的名聲也要為滅秦大業而考慮。從他的這個行為來看,很難看出他的謀利心態。而劉邦表現的像是一個投機者,滅秦基本上沒他什麽事,雖然他是第一個進入關中的,但隻能說他運氣好,投機取巧罷了。正麵戰場有項羽的牽製,而最終勝利果實卻被一個投機分子給攫取了,任誰心裏也會不高興的。

  其次,對於鴻門宴上的表現。人們都歸結為是他優柔寡斷性格所致。其實,項羽之所以不殺劉邦,不僅是不忍,而且是不屑做這種事情。在吃飯期間,殺掉一個曾經的戰友,這顯然不是大丈夫所為!即使他料到這人日後會給他帶來麻煩,他也不願意這麽做。這就是他做人的原則,更是他心目中“道義”的精神。隻要他認為不義的事情,再有利可圖也不會去做。殺一個人的決心要比殺二十萬人要小得多得多!一個樊噲是救不了劉邦的命的。

  再次,他沒籠絡住人心,是因為像韓信、陳平這樣的人和他心目中的“道義”相差太遠,在項羽心目中他們做人都有問題,他們都太功利了,和項羽太難為伍了!

  最後,大封諸侯。項羽把自己一手打下的天下又分封給十八路諸侯,而這些諸侯在滅秦大業中,除了起哄和旁觀以外,基本上都沒做什麽實質性的事情。但項羽實在是個重義輕利的君子,他隻想讓自己心目中理想世界再次得以實現,即使那些人什麽都沒做,隻是知道稱王霸地。但項羽也沒說什麽,把天下封給了這些人。

  項羽的出發點是義,劉邦則是利。劉邦把攫取天下,作為自己一切行動的指南。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把兒女拋棄車下,才有了“欲烹我父,分一杯羹於我”的場景。

  在項羽身上我們還能看到春秋戰國時代“士”的精神,還能看到那段亂世留下的影子。可是項羽卻沒想到自己所崇尚的道義與他麵對的這個世界已經格格不入了,這已經不是春秋戰國,已經不是士的時代了!

  士的最大特征是尚義和勇敢,“士為知己者死”“重義輕利”就是形容那個時代的。而到了楚漢相爭時,這個講究“誠”“勇”“信”的時代已經遠去,而項羽卻還在信奉著這些。他不知道這個世界已經是一個信奉功利的世界了,人們都變得唯利是圖,背信棄義,變得為達目的而開始不擇手段……

  當劉邦、韓信、陳平等人開始出現在曆史舞台的時候,代表著項羽的失敗,代表著古典理想主義在中國的失敗。

  項羽死後,實用主義開始在中國占據統治地位,一個新的世界開始了!謹以此文遙祭中國最後一位“士”-項羽!

  §§第十章 建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