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遊學長安,與劉秀結布衣之交

  王莽元鳳二年(15年),年方13歲的鄧禹在熟讀詩書、頗通經義之後,為了求學深造,不遠千裏來到了京都長安。

  鄧禹在前往長安求學前,結識了去新野看望二姐的劉秀。這個劉秀就是後來建立東漢的光武帝。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光複漢室的皇族後裔劉秀的成長經曆以及與鄧禹的結識過程。

  劉秀的父親劉欽,於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被任命為濟陽令。在劉欽攜帶家眷剛剛到濟陽上任時,正懷著劉秀的劉夫人嫻都就快要分娩了。

  漢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十二月六日這天,天剛黑,劉夫人腹痛如刀絞——臨產前的預兆。侍女仆婦慌了,公子劉、劉仲,小姐劉黃、劉元,都是生在綺繡帳裏。而濟陽府舍,牆壁透風,怎麽能迎接新生兒?偏偏烏雲漫卷,紛紛揚揚地下起了大雪。侍女仆婦走馬燈似的向劉欽稟報,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劉欽也認為府舍不宜,徘徊犯難。

  濟陽府書辦看出了劉欽的心思,上前建議道:“大人,府衙後邊有座博園宮,是供京都王室避暑所用,平時有專人打掃,裏邊的布置富麗堂皇。大人何不暫時住到那裏?”劉欽轉憂為喜,當即把眷屬全部移進博園宮。

  到了深夜,雪下得越發大了,博園宮的房脊屋簷,積著厚厚的一層白雪;博園宮的庭院,玉樹銀冠。劉欽讓人搬來十幾個炭火盆,堆上木柴,燃起篝火,再點起上百支蠟燭。瞬間,博園宮亮如白晝。跳躍的燈光、火光,映著晶瑩的雪光,越發鮮亮紅火。劉欽站在廊廡下,眺望著漆黑的遠方夜空,再轉過身來凝視著夫人的內室,越發感到“赤光照室”。恰在這時,嬰兒響亮的哭聲從內室傳出。“恭喜老爺,小公子出生了,夫人、公子平安。”侍女滿麵喜色地跑來報信。劉欽邁步,正要進內室探望,宮門外傳來鬧嚷的嘈雜聲。這個小公子,就是鄧禹後來要輔佐的明主——劉秀。

  劉秀2歲時,正是漢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方士夏賀良依據齊人甘忠可的《天官曆》、《包元太平經》等,向哀帝上書,陳述漢家曆運中衰,當再受命於天,宜改元易號。於是,漢哀帝下詔改號為“太初元年”,稱“陳聖劉太平皇帝”,並按述職業績升任一批地方官。

  劉欽政績顯著,詔封南頓令,全家隨之遷到了汝南府。

  在汝南府邸裏,劉縯、劉仲、劉嘉愛舞弄刀戈,南頓令聘來武師,特辟演武場,讓子侄騎馬練箭。6歲的劉秀,經常站在場外觀看。劉的長戈一挑,就把劉秀摔倒。他笑道:“小弟,光看不練,永遠打不贏我。”劉秀爬起來,不服氣地說:“我還小,等我長大了,一定會超過你。”倔強的劉秀,暗自與哥哥較著勁。哥哥的招式陣法,他瞧在眼裏,記在心中,朝夕揣摩著。

  演武場看夠了,劉秀趴在劉夫人的肩頭上,聽母親講解《詩經》。他最喜歡聽《小雅·生民》詩所敘述的關於後稷的故事。後稷生下來時是個肉球,三次被扔掉,後來裏邊蹦出個男孩,名字叫棄。棄種植莊稼,發明了五穀,成為周朝的先祖。有時母親忙著照看剛過百天的幼妹伯姬,劉秀就坐在大姐劉黃的身邊,跟著姐姐熟讀漢初散文家賈誼的文章。

  更多的時候,劉秀出入父親的府衙,或站在一側,靜靜地注視著父親處理政務,或與父親相伴,侍弄著府衙外的幾塊園田。就像劉縯迷戀軍事一樣,劉秀“性勤於稼穡”,喜歡春種秋收,劉夫人為此憂歎,劉欽不以為意地說:“順其自然嘛!船近渡口可以回。兒子大了,自然知道該怎麽做。”

  漢平帝元始三年(3年),劉欽病逝任所。失去父愛的劉秀,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南頓令劉欽病逝,身為長子的劉縯仿佛一下子長大了。他遵從母親的吩咐,指派吏屬,封閉庫府,接待賓客,安排父親的喪事。內務女眷交由妹妹劉黃掌管。府衙外務,親自決斷。劉嘉、劉仲、劉秀前後幫襯著,闔府內外,雖被悲哀的氣氛籠罩著,卻喪而不亂,井井有條。吏屬賓客私下相議說:“南陽國姓,子侄絕非等閑之輩。”

  漢平帝元始三年(3年)十月,節哀順變的嫻都夫人,帶著三兒、三女,族侄劉嘉以及役眾,扶著劉欽的靈柩,返歸舂陵老家。

  嫂嫂與侄兒扶著兄長的靈柩歸來,劉良哭泣著迎出舂陵。劉良,字次伯,漢平帝時舉為孝廉,漢哀帝四年(前3年),薦為蕭令,後辭官歸隱。他選擇鬆柏蒼鬱之地,隆重地安葬了哥哥劉欽。

  劉縯依從古禮,要為南頓令守孝三年。劉夫人怕曠野孤寂,風寒侵蝕肌體,不肯答應。劉縯兄弟涕泣跪拜,劉夫人見他們誌堅意篤,隻好同意。

  “南頓君之墓”的墓碑旁,背山倚樹地搭起幾處簡陋的茅草房。宗人劉稷自願前來服侍。劉縯兄弟著素衣,吃素食,虔誠地為南頓令掃墓守靈。

  劉良擔心日子長了,子侄們耐不住寂寞,不務正業,壞了宗族名聲,就派宗室子弟劉賜(字子琴)、劉玄(字聖公)、劉社(字子祉)等,不間斷地來往墓地。兄弟們湊到了一起,便在墓前曠野草地上,馬打盤旋,苦練不止。夜晚,移燈一處,切磋學業。劉良也按時應節地前來祭奠,他見子侄們或演武,或習文,總算放了心。在眾位宗室子侄中,劉良最喜歡小侄兒劉秀。

  漢孺子二年(7年)的春天,結束3年孝期的劉要去京都遊學。他長跪在地,對叔父劉良說:“父親英年早逝,我們兄弟少孤。小弟執拗,萬望叔父加意撫訓。侄兒此去,不得功名,決不回來。”劉良扶起劉,滿口應諾。劉帶著劉稷,與劉仲、劉嘉一起,俱去長安。

  花開花落,春去秋來。

  這天是中秋佳節,玉盤似的明月懸掛夜空,皎潔的月光傾灑下來,給萬物鍍上一層銀色。劉黃帶著弟弟妹妹坐在花園裏。陪著母親賞月。兒女承歡膝前,劉夫人很高興,高興之中夾雜著憂思,不禁想到了遠在京都的劉。說劉,劉就到了。他和宗人劉稷,衣衫襤褸,麵帶倦容,腳步踉蹌地奔進園中。劉夫人驚訝地站起來,詫異地問:“縯兒,你們帶去那麽多銀兩,怎會窮困到這種地步?仲兒呢?嘉侄呢?他們怎麽沒回來?”劉黃望著劉,也顫聲問道:“哥哥,求到了功名麽?怎麽如此狼狽?”

  劉兩隻大手抱住寬闊的額頭,說出事情的原委。

  劉人到了長安,就進了太學。所謂“太學”,是古代的一種政治大學。西漢名儒董仲舒在他的對策中,就曾建議朝廷“興太學”,“以養天下之士”。元朔五年(前124年),漢武帝采納丞相公孫弘的奏議,正式建立太學。那時,太學規模很小,僅有學生50人,稱作“博士弟子”。顧名思義,太學的教師就是博士,而博士的弟子便是太學生。他們的來源,一是由朝廷的太常(即奉常,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景帝時改名太常),從“民年十八以上儀狀端正者”之中選拔;二是由郡國從“好文學,敬長上,肅政教,順鄉裏,出入不悖”者中選拔保送。另外還有個別憑借父祖的官位被保任者。由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以太學裏的博士皆為儒經博士,他們給太學生們講授的自然也全是儒家典籍了。昭帝時,博士弟子增加為100人。宣帝末又翻了一番,為200人。元帝好儒,盡管當時財政緊張,但他還是把太學生增員至1000人。成帝時,有人建議說,孔子以一介布衣尚且有弟子三千,如今天子太學弟子實在少得可憐,應該大大增加,於是像孔子看齊,博士弟子增員至3000人。平帝元始四年(4年),秉政的王莽“奏起明堂、辟雍、靈台,為學者築舍萬區”,“立樂經,益博士員,經各五人”,太學的規模再次擴大。

  劉縯在太學中習《尚書》、《春秋》,舍生流輩,都稱其賢,可謂文武全才,專待朝廷征用。孰知安漢公王莽攝政,居然以“未央殿前出現銅符帛圖、攝皇帝當真”為征兆,自稱黃帝、虞舜之後,廢掉年僅4歲的宣帝玄孫孺子嬰而即天子位,國號新,改孺子嬰十二月朔為新始建國元年。王莽大改幣製,罷錯刀、金刀、五銖錢。帶去的金銀錢幣,或貶值,或作廢,劉四人頓顯拮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安眾侯劉崇起兵討王莽,東郡太守翟義立劉信為天子,起兵反王莽。王莽遣兵分屯函穀關、武關,派將鎮壓,殺死劉崇、劉信。

  新始建國二年(10年),篡奪漢政的王莽,唯恐劉姓餘波再起,幹脆繳回漢諸侯王璽綬。劉姓諸侯王32人、列侯181人同日遭貶,廢為庶人。性情剛毅的劉,口出微言斥責王莽大逆不道,招來橫禍,新朝緹騎四出,追捕捉拿。潛逃中,劉縯與劉嘉走散。

  劉說到悲痛處,捶胸頓足,連連大呼:“鼠輩奪我劉姓天下,我必複高祖帝業!”

  劉夫人拉住兒子,好言相勸。她怕兒子莽撞行事,得罪新朝,就張羅著給兒子定親。舅父樊宏為媒,娶來新野令潘臨的侄女。接著,劉黃出嫁,劉元納采。府中大事更迭,件件離不開長子劉。

  光陰荏苒,劉秀已到了及冠之年,長得一表人才。他“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劉秀性勤稼穡,早晚不輟。劉縯與潘氏合巹,雖然嬌妻惹人憐愛,但他胸懷“光複社稷之誌,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好俠美士,交結天下雄俊”。劉見弟弟仍是老樣子,心憂如焚。他思索了幾天,想出個好主意。

  正當劉秀在地裏鋤草時,劉率領宗室兄弟與賓客俠士,一大群人圍過來。劉指著劉秀,問眾人道:“我小弟劉秀好為傭耕,能飽一人肚腹,比諸高祖兄劉仲如何?”

  原來漢高祖劉邦的哥哥劉仲(又名劉喜)擅長理家治產業,劉邦的父親總數落劉邦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劉仲勤力。後來劉邦做了皇帝,一次在給老父親祝壽時,竟問道:“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給老父親一個很大的難堪。當時“殿上群臣皆稱萬歲,大笑為樂”。劉仲對於政治更是一竅不通,劉邦封他為代王。一次匈奴進犯,他竟嚇得棄官逃跑,被削奪了爵位。劉把劉秀比作劉仲,意思是說他和劉仲一樣,也是個窩囊廢。

  聽了這番話,眾人嘩然大笑。笑聲未停,劉又說:“諸位能成大事,勿望提攜我的小弟。”眾人七嘴八舌,盡是嘲諷之意。劉秀臉漲通紅,拄鋤沉思,頓時醒悟:天下方亂,稼穡非人生長久之計。於是,踏禾棄鋤,憤然變色道:“大丈夫生長天地間,你們能建功立業,我亦能名載史冊。”

  弟弟要去長安求學,劉特別高興,親自為劉秀打點行裝。劉秀與二姐夫鄧晨很談得來,他去新野話別,結識了姐夫家左鄰鄧禹。鄧禹年齡比劉秀小,卻能誦詩書,談論獨有新義。他審視劉秀,認為劉秀“非比常人,遂相親附”。劉秀與鄧禹結伴,執轡東行。兩人遊覽名勝,逢高必登,把酒臨風。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