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序言

  鄧禹(2-58年),字仲華,生於漢平帝元始二年(12年),荊州南陽郡新野縣(今屬河南)人。

  鄧禹少時敏慧,13歲便能誦詩,後遊學長安。時劉秀也遊學於長安,鄧禹雖年幼,但見劉秀後,知其非常人,遂跟隨劉秀,數年後方歸家。

  王莽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各地豪強紛紛擁兵自立。23年,劉玄稱帝,年號更始,鄉裏豪傑多推鄧禹起事,鄧禹不肯從。更始帝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不久命劉秀往定河北鎮撫州郡。

  鄧禹聞訊,即杖策北渡,追至鄴(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地,始與劉秀相見。劉秀大喜,遂留鄧禹同宿,做徹夜長談。鄧禹進言說:“更始雖都關西(泛指函穀關或潼關以西地區),今山東(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未安,赤眉、青犢之屬,動以萬數,三輔假號,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聽斷,諸將皆庸人屈起,誌在財幣,爭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離析,形勢可見。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於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劉秀大悅,對鄧禹深為敬重,令左右呼鄧禹為鄧將軍,每遇大事,必與商討。

  鄧禹不僅是一位善於運籌帷幄的謀士,而且還是一員勇於衝鋒陷陣的將軍。由於能文能武,故能出將入相,在平定河北、河東和建立東漢政權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更始二年(24年)平定王郎的戰役中,劉秀自薊至信都,派遣鄧禹征發數千人,令自將之,別攻拔樂陽。後來,鄧禹又隨劉秀擊王郎橫野將軍劉奉,大破之。在進攻河北農民軍的戰鬥中,鄧禹奉命與蓋延等擊銅馬於清陽,延等先至,戰不利,還保城,為銅馬軍所圍。禹遂進與戰,“大破之”;劉秀又追銅馬軍至蒲陰,“連大克獲”。

  鄧禹不僅能將兵,還能發現將才、舉薦將才。當時任使諸將,多訪於鄧禹,禹每有所舉者,皆當其才,光武“以為知人”。所以在“北州略定”中,他不僅是有定策、薦賢之功,也在征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秀在略取河北地區的過程中,采納了鄧禹羅致人才的建議,任用了不少有才能的謀臣武將,故勢力發展很快。平定了河北,取得了河內郡。

  建武十三年(37年),東漢削平各地割據勢力,完成了統一大業。鄧禹以功更封為高密(今山東高密縣西)侯,食邑達四縣之多。其弟鄧寬亦因鄧禹功封明親侯。

  東漢初年,光武“以天下既定,思念欲完功臣爵士,不令以吏職為過,故皆以列侯就第”。鄧禹深知光武對待功臣采取的賜以高官厚祿而不令其執掌朝政的旨意,“天下既定,常欲遠名勢。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資用國邑,不修產利”。所以“帝益重之”,令其與固始侯李通、膠東侯賈複與公卿大臣參議國家大事。

  光武中元元年(56年)又命其“複行司徒事”,即行宰相之職,這在東漢功臣中是罕見的破例之舉。明帝即位後,“以禹先帝元功,拜為太傅,進見東向,甚見尊寵”。

  永平元年(58年),鄧禹逝世,終年57歲,諡為元侯,有確認他為中興功臣之首的意思,故後來淩煙閣標名也以之為首。

  鄧禹早年雖與光武為布衣之交,但在中興功臣中,他既非首事之臣,也不如後來吳漢、賈複等人功績顯赫,其所以居中興功臣之首,蓋以運籌帷幄之功居多。他曾協助光武,初定取河北以成帝業之謀。後來以知人薦賢名世,並在一係列決策性問題上發揮了重大作用。如《後漢書》著者範曄所說“明定帝略”、“勳成智隱”,誠為中肯之言。

  §§第一章 生於亂世,結識光武帝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