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章 粵北歲月

  10.粵北歲月

  八年抗戰,饒彰風輾轉於香港、曲江以及粵東地區,與戰友們一道同兩萬多日偽軍周旋,幾次擊退國民黨頑固派一再掀起的反共高潮。在一係列殘酷的鬥爭中,他的愛妻張黎明同誌壯烈捐軀,他自己也好幾回死裏逃生。然而,喪偶之痛、艱險曆程並沒有改變他的初衷,他始終堅持不懈地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廣泛地團結一切抗日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化劣勢為優勢,不斷推動著廣東大地上的抗日戰爭向前發展。

  1936年10月,饒彰風任中共南臨委秘書,並出任救國會華南區總部幹事。其主要任務就是要進一步做好抗日救國的宣傳,做好統戰工作。該總部以國民黨左派人士李章達為首。彰風以救國會名義深入到香港各行業工會團體中,大力宣傳,廣泛聯係群眾,擴大群眾基礎,並負責與新聞界、文化界聯係。

  “彰風同誌,你已經忙了一天了,就休息一下吧!”

  “嗬嗬,沒關係的,我不累,我年輕有的是精力,再說了,為了革命事業,我現在是渾身帶勁啊——”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總可以看到彰風的房中透出微弱的燈光,看到他那伏案工作的身影。

  其實,當時形勢是相當艱難的,反動派的勢力還很強大,他們對彰風等人的工作也一再阻撓。但是,彰風等人沒有在困難麵前退步,而是積極地想方設法去解決一切困難。

  反動當局為了阻止彰風等人與當地的傳媒單位建立良好的聯係,經常對相關單位進行恐嚇,或是在彰風等人辦事的途中設障礙。但是,所有一切陰謀詭計最終都化為泡影,彰風憑著對革命的執著,加上高效的辦事能力,一一突破難關,順利地與地方新聞媒介等單位建立聯係。

  同時,他主辦了南臨委的機關刊物《大路》,領導《激流》等進步刊物,迅速轉載延安《解放》周刊、《救國時報》及其他進步刊物上的重要文章。

  一時之間,廣大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國內戰爭的情況。彰風是一個宣傳能手,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他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後來,饒彰風的同鄉、革命戰友連貫在回憶這段往事時曾說道:“當時我們的處境很困難,可是我們通過各方麵的上層人士,向海外各地開展工作,打開了局麵。饒彰風善於做宣傳工作,他寫了許多文章,動員廣大人民支持抗日救國運動。”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後,國共合作已成定局。1937年中央派來了張文彬主持穗港黨的工作。年底,彰風與薛尚實等同誌一道自港返穗。第二年春天,張文彬主持召開了中共廣東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決定成立中共廣東省委,張文彬為書記,薛尚實為組織部長,尹林平為軍委書記,饒彰風出任省委宣傳部長兼統戰部長。

  其時,抗日戰爭剛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剛剛建立,還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在國民黨統治下的廣州,宣傳導向的責任仍然非常重大。饒彰風憑著多年的宣傳工作經驗,自然成為這一方麵工作的最佳人選。

  年僅25歲的彰風,負責領導與聯係《救亡日報》、《新華日報》廣州分館、中心出版社、《抗戰大學》等進步刊物與新聞出版機構,並兼任廣東文華界抗日救亡協會的領導。

  雖然身兼數職,任務繁重,但是彰風並沒有一點怨言,反而因能夠為黨為革命出力而高興。他將滿腔熱情都投入到工作中,每一樣工作都做得有聲有色。

  在這些刊物中,彰風十分看重《抗戰大學》。這是一個大型且較有影響力的半公開刊物。彰風親自出馬,建立了由陽光、梁威林等人組成的編委會,把該刊辦成以抗日統一戰線麵目出現的公開刊物。彰風親自參與出版工作,審定版麵、批閱重要稿件,他還常以蒲特、追光等為筆名為該刊撰寫文章。

  在彰風等人的努力下,《抗戰大學》越辦越出色,廣受讀者歡迎,廣大群眾經常是爭先恐後地搶著訂購刊物。《抗戰大學》的成功創辦大力推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此外,刊物上還刊登了很多有關青年學生到陝北學習鍛煉的通訊、照片和招生廣告等,積極鼓勵和指導青年學生奔赴革命聖地延安,投身於抗日戰爭的洪流中,去體驗與鍛煉。由於報刊上所講述的都是青年人的事跡,於是很多青年學生都積極響應,一大批新的革命力量茁壯成長!

  《抗戰大學》成為宣傳抗日救亡運動的主要陣地,在全國產生深遠的影響。葉劍英同誌專為刊物題詞“民族解放的血花”。這“血花”不僅意喻著《抗戰大學》為革命注入新鮮的血液,擴大革命的力量,也隱含了這一工作是十分艱辛的。

  抗日救亡宣傳日盛,國民黨政府當局自然是感到不安。為了降低抗日救亡宣傳的力度,當局居然成立了一個“審查圖書委員會”。

  “聽聞當下社會上十分流行一種刊物,稱為《抗戰大學》,聽說是中共的一個用來宣傳抗日的重要期刊。現在廣大群眾都如中了毒般對此刊物愛不釋手,這樣發展下去,情勢對於我們是十分不利啊!”

  “是啊,我也得知這一消息,看來共黨這方麵的功夫很厲害啊,再這樣下去,想必大家的頭腦都將被他們給洗幹淨了。”

  “我們不能就這樣坐視不理,為了黨國,我們應當立即采取行動。”

  “對,要不然共黨太囂張了。”

  ……

  就這樣,一個反動當局自認為高明的對策便出台了——“審查圖書委員會”,“審查圖書委員會”對當前市麵上流行的各類圖書一一審查,隻要是稍微有點傾共的就被封殺,被判“死刑”。

  這不有點類似於古代的“焚書坑儒”嗎?隻不過氣勢、強度及場麵不及當年,但是目的卻都是為了鞏固自身統治,其實這是一種心虛、膽怯的表現。

  一時之間,廣州整個圖書市場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書店、報刊小攤、群眾,凡是接觸了《抗戰大學》刊物或是其他宣傳抗日救亡圖書的,都一一遭到恐嚇、威脅。反動當局妄圖以這種強硬的土匪式的方式讓中共知難而退。可是,誰料到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饒彰風拍案而起,以追光的筆名在《抗戰大學》上發表了《關於查禁救亡圖書與審查原稿》的文章,文章重申抗戰救國綱領關於言論出版自由的規定,揭露了當局審查圖書“公開地違反政府的法令”的卑劣行徑。

  反動當局力圖蒙騙群眾,擊退共產黨人,重新鞏固統治,可是事實卻告訴他們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取得一時的“勝利”,那也僅僅如曇花一現,不會長久。曆史的車輪始終是要向前進的,任憑反動勢力怎樣努力都無法扭轉乾坤。

  後來,廣東省委撤到了粵北曲江,派遣尹林平、饒彰風到東江地區籌建東江特委,擴大統一戰線,開展抗日遊擊戰爭。由於在統戰工作這一方麵饒彰風早已是聞名四方,被人稱為“統戰能手”,因而這個工作就很自然地落在他的肩上。彰風對工作也是來者不拒,欣然接受了任務。

  東江各縣的許多地區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開展了工農革命群眾運動,群眾基礎較好。尹、饒二人不負眾望,很快便組建了東江特委,饒彰風為特委常委、宣傳部長。緊接著,又先後建立了和平、河源、五華、紫金、博羅、惠陽縣委與海陸豐中心縣委。

  “兵民是勝利之本”,必須依靠群眾的力量,才能在革命戰爭中獲得主動權,才能擁有勝利的力量,才能真正將戰爭持續下去。彰風等對此有深刻的認識,於是把發動群眾擺在首位。

  彰風與當地的抗日民眾團體——“抗先隊”、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一道,在整個粵東辦夜校、演戲劇、出牆報,兼送醫送藥,發放救濟棉花,解決農民群眾的實際問題,把抗日的烽火點遍了山山水水。

  彰風等同誌還堅持深入基層,經常起早摸黑,跋山涉水,一天步行幾十裏,到各縣農村親自拜訪農民群眾,與農民打成一片。

  作為宣傳部長,饒彰風尤為重視幹部的培養。1939年上半年,河源舉辦了兩期青年幹部訓練班;同年,又在博羅舉辦了東江中級幹部訓練班;又在紫金縣古竹鎮雙坑舉辦了黨幹訓練班;1940年,在紫金縣古竹鎮禾沙坑舉辦第二期黨幹訓練班。幹部培訓班裏的學員幾乎人人都喜歡彰風所宣講的有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內容。

  或許正是出生農家,曾在山區生活過,所以彰風特別善於抓住廣大農民群眾的心理,在宣傳革命思想時能結合農民群眾的喜好,用簡單、貼近農民群眾生活的方式傳遞革命思想。也正是這樣一種結合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辦事方法,使得東江這一帶的農民群眾很好地接收了革命思想。

  一批抗先隊骨幹通過訓練加入了共產黨,增強了黨的力量,尤其是一大批婦女幹部,走上了抗日鬥爭的第一線。

  彰風的統戰工作更做得有聲有色。他善於對各界人士開展工作。早在河源籌備特委時,他便利用同鄉關係團結該縣萬泰棧碗店老板曹少明,用曹老板的碗店來掩護地下黨的活動。

  “少明,如今形勢可見抗日救亡是蒸蒸日上,作為國家的一分子,我們都應當出一份力。”彰風與曹少明是同鄉,相互之間都比較熟悉,所以彰風對曹少明說得很直接,而曹少明本人也是一個具有強烈愛國意識的人,自然十分讚同彰風的說法。

  “彰風,咱們都是老熟人了,你說吧,需要我怎麽配合,能為國家民族做點事是我曹少明的榮耀!”

  就這樣,曹少明的碗店成了地下黨的秘密聯絡點。曹少明敢於接受這個任務不僅僅因為其身為中華兒女一分子應出一份力,同時也反映出饒彰風在群眾的心中聲望是很高的。大家都相信他,信任他,所以才可以發動這麽多群眾參與革命事業。

  饒彰風還讓胞弟黨員饒高認在河源縣城開了個“東江書店”,專與工商界聯絡。他派人打進了該縣稅務局,開展統戰工作。

  從一開始,饒彰風就始終堅持著“爭取團結大多數,孤立打擊極少數的頑固分子”的工作原則,隻要有爭取的機會,他都不會輕易地放棄。

  饒彰風的這一做法響應了黨中央統一戰線精神的號召。不能否認在眾多的群眾、民族資產階級和海外僑胞中存在投機取巧、貪圖利益的“小人”,因此必須明察秋毫,要“特殊”對待。當然這是在不觸及大的統戰原則基礎上的處理方式。隻要有一點希望的都必須爭取團結,因為抗戰時期團結力量最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統戰是一項需要藝術技巧的工作。

  黎雨樓是當地的名紳,他兒子黎孟持卻是地下黨員,饒彰風當時就住在他家裏。在與黎雨樓多次接觸後,彰風認為很有必要把黎老先生也爭取過來,於是他便請黎孟持幫忙說服和勸導其父。

  “孟持,你的父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紳士,他為人很正直,要是我們能做好他的思想工作,把他爭取到我們革命的隊伍中來,那對於抗日事業是大大有益的。隻要是可以團結的力量,我們都要設法爭取。隻有這樣我們的抗日戰爭才會最終勝利,光靠幾個黨員不能完成這一艱巨的使命。”

  黎孟持聽了饒彰風的話,感觸頗深,他十分佩服眼前這個年紀輕輕、個頭矮小,但做起事卻來極其穩重成熟的男子。

  於是,在饒彰風和黎孟持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黎雨樓逐漸提高了革命覺悟。在黨的影響下,黎雨樓積極支持抗日,黨的機關就設在他家裏。

  那一時期,包括鄉長、醫生都成了黨的支持者。甚至大地主、大紳士賴朗文,也被吸收入了黨,並打入了國民黨紫金縣警察局,被派回古竹鎮當警長,以此為掩護,開展抗日工作。

  在這一係列的活動工作中,彰風響應東江特委的精神一直都很重視對青年的培養,即便是出身不好的青年,也嚴格按照黨的原則和本人的政治表現給予培養。

  彰風還發動集資,開辦了古竹鎮民眾合作社,在古竹鎮水東開設了油坊。通過這些企業,進一步為黨在東江地區的統戰工作籌集資金。

  東江特委所進行的這一切活動,引起了國民黨方麵的驚恐,再加上當時正值日本對國民黨進行誘降,而英美又對之進行勸降,導致國民黨反動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這一反共逆流下,國民黨紫金縣黨部書記劉瑞東終於也按捺不住了,赤膊上陣,強令要解散該縣的“抗先隊”與“服務團”。

  麵對反動派的高壓,東江特委堅決執行黨的方針,反對投降,反對倒退。彰風派出黎孟持,直奔縣黨部,以堅決的態度同劉瑞東說理。

  “劉瑞東,現在日寇未除,為何要解散‘抗先隊’、‘服務團’?”

  “抗日何罪之有?解散‘抗先隊’和‘服務團’有利於誰?”

  麵對黎孟持振振有詞的質問,劉瑞東無言以對,理屈詞窮的他不得不收回“成命”。

  可是後來,隨著全國性反動高潮撲來,形勢進一步惡化,已經不好再公開進行革命。東江特委指示各地“抗先隊”、“服務團”分散轉入地下,以其他形式堅持抗戰。

  太平洋戰爭前夕,中共廣東省委審時度勢,認為日軍必將打通粵漢鐵路南侵,為了適應新情況和鬥爭需要,決定將省委分為粵北與粵南兩部分。1941年春,彰風又被調到了粵北省委任統戰部長。

  一到粵北,彰風以黃清慶這一化名,向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曲江事務所借了五萬元,辦了樟油工業合作社,在乳源縣開樟油廠,在韶關市犁市鎮設門市部。粵北省委便以此為活動基地,並從中得到了很大的經濟支持,解決了省委財經困難。

  由於香港淪陷,《華商報》被迫停刊,鄧文釗參與了震驚世界的香港大營救——他本人既是營救者,又是被營救者,輾轉來到了粵北韶關,來到了饒彰風工作的地方。

  1942年5月,南方工委秘書長郭潛被捕,當天叛變,向國民黨泄漏粵北省委的重要信息,並且帶著特務到處抓人,粵北省委遭到了破壞,省委一些主要負責人被捕,這便是著名的“粵北事件”。

  那日,叛徒直接帶著特務來到粵北省委辦事處,一進門便大肆抓捕省委同誌,好在那日彰風等其他一些同誌由於有事不在現場。特務們不甘心,便叫叛徒帶領他們分別到彰風等人的家中搜捕。可是特務們在彰風家卻撲了個空。

  原來,省委電台黎百鬆等人獲悉事件發生後即通知各位同誌,饒彰風和省委其他同誌在千鈞一發之際迅速轉移、疏散隱蔽,這才死裏逃生,他們隨即電告了中央。

  同年9月,待時機好轉後,彰風幾經曲折又進入東江遊擊區繼續工作。12月,中共廣東省臨時工委成立。

  翌年12月,經中央批準,籌備已久的東江縱隊正式宣布成立,彰風出任縱隊司令部秘書長,投入到武裝抗戰的硝煙中,直到抗戰勝利。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