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苦命的祖母曾灶嬌

  3.苦命的祖母曾灶嬌

  如果說鄧文釗的曾祖父鄧阿六為他們這一輩的成長創立了優越的成長環境,那麽他的祖母曾灶嬌更是在其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要是沒有曾灶嬌,鄧文釗出生後很難過上那般殷實的生活,也沒有與何家千金結合的緣分。這在後麵還會說到。

  話說經鄧阿六一手創辦的“鄧元昌堂”,很長時間內在香港一直有著很好的聲譽名望。可是隨著時間流逝,隨著社會時代發展,鄧家的事業也發生著變化,而這一變化卻是走向下坡路。

  鄧阿六妻妾一共生有四子,四子各擁有“鄧元昌堂”一部分,各成一個支係。老香港都知道在荷裏活道有一個鄧元昌堂,在灣仔道也有個鄧元昌堂。鄧阿六去世之後,鄧元昌堂就由這幾個支係各自分別延續發展著,可是後來,除了三宅這一支係還能繼續保持住上層社會地位,其他支係後來都一一家道中落了。三宅當時繼承了荷裏活道舊居,而鄧文釗就在那裏出生。

  鄧文釗出生於1908年12月1日,在家裏排行最小。姐姐蘇女早年夭折,長兄文樞亦在17歲時剛訂婚不久便病逝,家中隻剩下二兄文田和鄧文釗兩兄弟。這兩兄弟從小由祖母曾灶嬌一手帶大,備受其寵愛。兩兄弟從小過著錦衣玉食、嬌生慣養的生活,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上學定當是坐轎子上山下山,倘若碰到刮風下雨的天氣,兩人除了身穿雨衣,轎子外麵還要加一層帆布簾。可見,曾灶嬌是多麽溺愛她的兩個孫子。不過也正是因為有曾灶嬌的存在,才讓這一支係的鄧元昌堂還能在香港上層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正是因為她才促成了鄧文釗之後的一段美好姻緣。

  在還未嫁入鄧家之前,曾灶嬌其實已經小有名氣。她本是當時香港“曾家大屋”創始人曾貫萬的長女。“曾家大屋”也是一個在香港幾乎無人不知的望族。曾貫萬和鄧阿六一樣,原本也是廣東五華縣的石匠,後來到香港發展謀生,逐漸發財成為香港的望族。不過據說那是由於他的家址風水好,背靠著山,麵對著田,還有一條河。這可是一個絕佳的風水:山是“龍頭”,河是“龍尾”,而屋正好建在“龍脈”上,住在這裏後代會人丁興旺。果然後來曾貫萬一連生了五個兒子,三個女兒,於是才有了後來“曾家大屋”的美名。曾灶嬌就出生在這麽一個名門望族,自然從小也是過著衣食無憂、舒適自由的生活。但是,在這樣一種物質富足的環境中,曾灶嬌並沒有形成懶散懈怠的做事習慣,反而具有一種堅強、幹練、潑辣的個性。這是為何?這取決於她是客家女的傳統身份,她是這支古老民係中的一員。客家女人有著她們自己的特色,她們雖然不像客家男子那般在外闖蕩、打拚,但是卻巾幗不讓須眉,當客家男子在外闖蕩時,她們便自覺地承擔起家中一切事務。她們去田中耕地做農活,很少待在閨房中做女工,當然這並不表示她們不會,而是因為家中需要靠她們來維係,男人都已外出奮鬥,自然她們要成為家中的管事者。就因為這樣,客家女人吃得苦、耐得勞。曾灶嬌就是這麽一個客家傳統女人,雖然她已無需為家中生計去下田做活,但是那種從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精神品質並沒有隨著時代變遷而消失,而是隨著種族的繁衍一道傳承下來,因此,在曾灶嬌身上還是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客家女那股潑辣能幹勁。

  曾家一共有姐妹三人,曾灶嬌是老大,她的二妹在很小的時候就夭折了。二妹死後葬在肖箕灣極樂洞,但是,當時有外人前來找茬,硬是不讓曾家人給二妹的墳頭上立碑,而僅僅讓曾家人種一株黃皮樹,每當曾家人前來祭祀時,就拜這黃皮樹。

  “這算什麽啊?怎麽能這樣呢?”曾灶嬌看著那脆弱的黃皮樹,憤憤地說道。她仿佛從這株瘦小的樹苗看到了自己那可憐的妹妹。妹妹生前就已經飽受病魔的殘害,痛苦不堪,死後怎麽還能這樣被人欺負呢?

  她越想越氣:“不行,我不能讓二妹死後還這麽苦,我定要為她墳上立碑,為妹妹討回公道。”

  她明白這件事是全然不可能請父親兄弟們來幫忙的,不是他們不願幫,而是他們要去應對外麵更多更複雜、關係整個家族命運的事情;這種立碑的家事自然是落到她這個長女的肩上。

  她思考了片刻,立刻想到一個主意。

  曾灶嬌花幾日時間四處串聯,她將全族的婦女全部發動起來,帶領著她們一齊同外人打官司。在拉動人手的同時,她也積極準備打官司用的材料和事實,所以在打官司當天,她底氣十足,氣勢宏大。外人一看到這架勢,早就心知肚明這場官司定當敗下陣來。就這樣,在曾灶嬌的帶領下,全族婦女發揮出強大的集體力量,最終獲得勝訴。曾灶嬌終於實現了自己對妹妹的諾言,為她奪回了立碑的權利。

  這種敢於挑戰的勇氣並不是人人都具備的,尤其是在以前那個複雜動蕩的年代。由此可見,曾灶嬌非等閑之輩。曾灶嬌嫁入鄧家後所經曆的事情更可以說明這個女人的不平凡。

  鄧曾兩家聯姻結合,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自然的事。曾貫萬和鄧阿六有著類似的發家過程,又是同鄉,自然有份親切之感,所以很自然地曾灶嬌嫁入了鄧家,嫁給鄧阿六的三子鄧榮泰。成家之後,曾灶嬌一如既往,本著客家女人的傳統,勤勞能幹、善於持家,一家人過得和和氣氣。可是幸福的生活總是短暫,正當曾灶嬌沉浸於自己幸福的家庭生活中時,她的丈夫卻撇下她和年幼的兒子走了。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早年喪夫,該是多麽大的打擊。曾灶嬌的確為喪夫而痛苦,但是她沒有消沉,而是馬上恢複過來,選擇了向前看,選擇了積極的生活態度。曾灶嬌非常堅強,她時常鼓勵自己,雖然丈夫離去了,但是還有兒子啊,這是她和丈夫生命的延續,是未來的希望,更是她生活的寄托。從此,曾灶嬌將所有的愛都傾注於兒子的身上,更加寵愛兒子,將對丈夫未釋放完的愛加倍地給予兒子。然而,老天並沒有放棄對這個女人的考驗,死神再一次從她的身邊將她年輕的兒子帶走了。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是一件多麽悲慘的事情。早年喪夫、中年喪子,在短短的半輩子,她就經曆了兩次人生的生死大事。

  “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要這樣對我?”曾灶嬌仰頭問天,“老天爺,難道你給我的苦難還不夠嗎?為什麽一次又一次從我身邊將我心愛的人帶走,為什麽要留下孤單的我,難道我做錯了什麽,要懲罰我?”

  不管多麽堅強,曾灶嬌畢竟隻是一個普通的女人,有什麽事情比親人離去更讓人傷心欲絕呢。

  經曆過兩次親人從身邊離去的打擊,一般人都很難再站起來。可是曾灶嬌沒有被打倒,她又一次從痛苦中站立起來了。丈夫、兒子先後離去,的確給予她沉重的打擊,從她那日漸消瘦的麵龐就可以看出,可是她依然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她相信老天不會對她這麽殘酷,她相信老天爺還是為她開了一扇窗,一扇希望光明之窗。

  是的,老天的確為她留著這麽一扇窗戶。雖然她的兒子早早地離她而去,但是卻為她留下了鄧家的骨血,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這足以幫助她減少孤單。“對,為了孫子們,我也應該堅強地生活下去!”

  為了孫子們,曾灶嬌堅強地活著。此時的鄧元昌堂已經不如當初那般興旺了,各個支係都開始走下坡路。隨著鄧元昌、鄧榮泰先後去世,曾灶嬌分到一部分遺產。她並沒有打算一輩子就僅僅靠這些遺產生活,反而是盡力發揮她的理財天賦,讓這些遺產成為活物,讓它不斷成長。也許是小時候受到家族生意的影響,讓她具有這種意識,更或者說是客家的危機意識使她明白繼續奮鬥的重要性。再加上,她深深地明白,她現在不僅僅是為自己活著,她還要照顧鄧家的這兩個小兄弟,鄧家的骨血,她生命的希望。

  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某種天賦和潛力,隻不過很少有人發現罷了。要是沒有管家理財的機會,曾灶嬌也許一生都不會知道原來自己是如此具有理財天賦。鄧家留下來的遺產是一些死資金,那麽該如何讓它“活”起來並且創造更多的價值?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曾灶嬌,後來她發現娘家放款的做法很有效,於是她便模仿起來。

  她將手中的錢借貸出去,讓對方用房屋做抵押,到了期限要是對方不能將款還清,那麽就沒收對方的房屋。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她通過放款的方式變相地得到了很多房屋,她手中的遺產已被她翻了一倍。由於曾灶嬌的努力,鄧元昌堂這一支係還繼續在香港保留著上層社會的地位,而其他的支係已斷斷續續地一一中落。也正是因為她,鄧文釗、鄧文田兄弟才可以過著少爺式的生活。

  雖然曾灶嬌對於孫子們很是舍得花費,可是於己她卻十分苛刻。鄧氏後人在書中有寫道:“每次從半山家宅去灣仔,都步行下山,從來不坐轎子;晚上點油燈寫租單;收藏錢也用土辦法,把鈔票用報紙卷成一卷,放在家裏。”這是作為客家女人的天性啊。家庭於她們來說永遠是第一位的,她們永遠是先考慮到丈夫孩子,最後才想到自己。也許有人會覺得客家女人傻,但是我們寧願相信這是一種寬容博大的犧牲精神的體現。客家女人並不傻,她們隻不過是選擇了一種在她們看來更值得的生活方式——奉獻。

  在祖母的嗬護下,鄧文釗和鄧文田兄弟倆度過了快樂、舒適的童年、少年,並且還順利結婚,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看著鄧氏兩兄弟都已長大成人並且都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曾灶嬌的心裏不知有多麽欣慰,她終於還是看到她的生命之花綻放了。但是,正當憧憬未來幸福的晚年生活時,一切卻突然停止不前。她再也沒有機會去寵愛她的孫兒,再也沒有機會去享受那幸福的晚年,她的離開,也許是因為她的生存任務完成了,也許是她的命運本身就是要這樣一波三折,也許這僅僅是個也許……

  當時鄧文釗他們所住的地方在西摩道,這是一套由前後兩棟樓組成、中間以天橋相連的樓房。從外麵一看便知道這是一個大戶人家,而且非常有錢。正所謂樹大招風,鄧家這等氣派,自然會引來災禍,甚至是殺身之禍。

  一夜,月朗星稀,房外沒有一絲涼風,一切顯得那麽安靜,靜得讓人有些害怕……

  和平常一樣,鄧文釗、鄧文田兩兄弟領著妻子一同前來跟祖母道“晚安”。

  “奶奶,天晚了,您老早點休息吧!”

  “哎,好的好的。”

  兄弟二人邊說邊將曾灶嬌扶上床,看著老人安靜地躺下後,他們悄悄地走出房門,朝樓上個人的臥房走去。

  夜靜悄悄的,一切顯得那麽平和、寧靜,靜得讓人恐懼!

  這是半夜時分,正是人們睡得最香最熟的時候,可是這也是突發事情容易發生的時刻……

  鄧家的樓房裏同外麵一樣,死一般的寂靜。這時的曾灶嬌正在夢中甜甜地睡著,她怎麽會意識到天大的災禍即將發生在她的身上,她怎麽會知道這將是她最後一個美夢,最後一個夜晚呢!

  本來好好的夜晚,突然被兩個人的身影給攪亂了。這兩個身影從牆上縱身跳進鄧家住宅大樓裏。他們是兩個盜賊,他們打算趁著夜深人靜時刻,潛入鄧家,從中好好撈一筆。在行動之前他們已經想好了整個計劃,可是,事情卻往往喜歡背道而馳。

  兩名盜賊躡手躡腳、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朝鄧家大樓行去。他們的目標是曾灶嬌——鄧家財產的掌管人。在行動之前,兩名盜賊已經對鄧家大樓的裏裏外外進行了仔細地考察,所以現在對於他們來說,要想找到曾灶嬌的住房是件不費吹灰之力的事。

  鄧文釗、鄧文田兩兄弟成家之後,便住在樓房的二層,而曾灶嬌自己則跟一個內侄女住在樓下一層的同一房間。不用幾分鍾,這兩盜賊就已經來到了曾灶嬌房門前。他們並沒有急切地進入房中,而是將自己的耳朵輕輕地貼在門板上,確認房內一切正常後,二人相互使了個眼色,接著輕輕地推開房門,躡手躡腳地走進去。房內靜悄悄的,偶爾可以聽到幾聲輕微的酣睡聲。兩名盜賊此時開始工作了。盜賊甲輕快地挪步到近房門的一個小床邊,用事先準備好的灑滿迷藥的手帕捂住床上正熟睡的少女的鼻子,片刻,少女便昏過去了;而另一邊,盜賊乙輕輕地來到房內一個大床邊,上麵睡的正是曾灶嬌,盜賊乙拿出和盜賊甲一樣事先準備好的灑有迷藥的手帕,也想將曾灶嬌迷暈,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曾灶嬌突然從睡夢中醒了過來,還沒等到她張口呼喊救命,她的口就被盜賊乙用一個橙子給堵上了。

  “哼,老不死的,想叫,我看你這下怎麽叫!”

  “嗯——嗯——”曾灶嬌口含橙子不停地掙紮著,可是這會兒無論她怎麽用勁都沒有用,因為她早已被盜賊們用結實的繩索捆綁了起來。

  “大哥,這下怎麽辦,她這一醒可把我們的計劃給搞砸了。”

  “他奶奶的,真是麻煩,這個老東西可真會多事。好吧,既然是這樣,那咱們就一不做二不休,把她給哢嚓了!”

  “大哥,真這麽做?”

  “那要不怎麽辦,留著她等她日後好去報案揭發我們嗎?”

  兩名盜賊商量之後,盜賊甲惡狠狠地看著曾灶嬌說道:“您老休怪我們無情,今天這個結局是您自己找的,要怪就怪你自己沒事半夜要醒過來。”

  曾灶嬌此時還能說什麽呢?是啊,自己為何半夜會醒來呢?以前都很少會這樣啊,老天真會捉弄人啊,唉,如今到這一步也隻能認命了,也許這是上天對自己的安排吧,這也許就是命吧!她輕輕地搖了搖頭,而後慢慢低下頭來。她想著樓上睡著的孫兒們,他們已經長大成人,並且也成家了,想著自己的任務也都完成了,已無任何牽掛,如今自己也可以沒有遺憾地離去了。她慢慢地閉上了雙眼,仿佛又安靜地睡去……

  不知何時,東方已露魚肚白,一絲耀眼的陽光射進鄧家大樓內。

  清晨一切都還處於朦朧狀態中,人們都還在被窩裏掙紮著不願起來,然而隻聽見一陣陣淒慘的尖叫聲從鄧家大樓裏傳來。

  “啊,來人啊,來人啊,姑媽您怎麽了,姑媽、姑媽——”

  睡在二樓的鄧文釗、鄧文田兩夫婦被這大清早的尖叫聲驚醒,他們迅速跳下床,三步並兩步地跑下樓,衝進曾灶嬌的房內。他們一進去就被眼前狼藉淩亂的場麵給嚇了一跳,再看到親愛的奶奶被人五花大綁,嘴裏塞著一個橙子,早已氣絕身亡,更是嚇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半晌,鄧文田才意識到他的奶奶被人謀害了。他立馬跑過去,跪在曾灶嬌的腳下,失聲痛哭著:“奶奶,奶奶,您怎麽了,醒醒啊——醒醒啊!”此時,曾灶嬌再也聽不到孫子的喊聲了。

  看著鄧文田在哭喊,鄧文釗卻依然立在門口一動不動,他已經被眼前的一切嚇得魂不附體,頭腦一片空白,險些昏厥過去。

  經過曾灶嬌這件事之後,鄧文釗便得了神經衰弱,精神再也不能經受任何刺激與驚嚇,否則就會頭痛萬分、難以入眠。

  曾灶嬌謀殺案在當時轟動了整個港九,可是由於證據不足,警方始終都沒有破案。

  就這樣,命苦的曾灶嬌離開了鄧氏兩兄弟,生前她已經受了人間最苦的喪親之痛,沒想到還不能善終。她的一生是悲苦的,但正是有了她鄧氏家族的家業才得以延續下去,也為鄧文釗今後的革命事業發揮了一定的基礎性作用。

  鄧家自從來香港發達之後,便成為香港上層社會的大戶人家,但是盡管如此,他們依然沒有忘記祖輩的優良傳統。從小嬌生慣養的鄧文釗,在家庭遭到變故後,一夜之間成熟起來。他在聽取了何香凝的建議後,選擇出國留學,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回來更好地為祖國建設出一份力。後來鄧文釗認識了廖承誌和廖夢醒兩姐弟,而革命的啟蒙則更要歸於鄧文釗與何家的聯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