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裁汰冗員,大刀闊斧整頓吏治

  姚崇在“十事要說”中,有好幾處是講到整頓吏治的。玄宗對這些意見完全讚成,因為他深知吏治敗壞是中宗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韋後、安樂公主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用高官厚祿來網羅親信死黨,也用賣官鬻爵來搜刮錢財。當時花錢三十萬,就可以別降墨敕,斜封付中書授官。這種斜封官的任命,不通過正常的考選途徑,不能保證任官者具有合格的素質。斜封官補授沒有限製,員闕不夠,就置員外官,多達數千人。“時政出多門,濫官充溢,人以為三無坐處,謂宰相、禦史度員外官也”。吏治的敗壞達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睿宗朝初期,宋璟任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義、盧從願為吏部侍郎,姚崇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陸象先、盧懷慎為兵部侍郎。他們都為官清正,不徇私情,文武選舉,取舍平允,銓綜有敘,又罷去斜封、待闕、員外等官數千人,使吏治的情況好了一陣子。不久,由於太平公主幹權弄政,姚、宋被貶職,斜封官又重新起用,賄賂公行,任人唯私,吏治的腐敗一如中宗之世。

  玄宗從睿宗那裏接過來的官僚隊伍是一支冗員眾多、素質不良、辦事效率極低的隊伍。他必須整頓和改造現有的官僚隊伍,使之變得精幹、有效率,才能使整個國家機器有力地運轉起來。

  因此,姚崇上任以來,裁汰冗員、整頓吏治就成了首要任務。姚崇和唐玄宗主要采取了下麵這些措施:

  1.撰寫《五誡》,嚴整吏治

  姚崇嚴格要求官吏,開元二年(716年),姚崇集中撰寫《持秤誡》、《彈琴誡》、《持鏡誡》、《辭金誡》、《冰壺誡》(合稱《五誡》)。今天,當人們讀到姚崇的《五誡》時,無不為他的浩然正氣、高風亮節、博大胸懷、精辟見解所折服!

  他撰寫的《五誡》,向官吏提出了在道德規範上的具體要求。其中在《持秤誡》中,他要求官吏像持秤那樣,“不差毫厘,使錙銖不惑,輕重無疑,智不能矯,愚不能欺,存信去詐,以公滅私”。在《辭金誡》中,他極口稱讚了“昔子罕辭玉,以不貪為寶;楊震辭金,以四知為懼”的為政廉慎的高貴品質。他要求官吏廉潔:“爾以金玉為寶,吾以廉謹為師;爾以夜昏可納,吾將暗室不欺。”他告誡官吏貪贓受賄必將暴露:“欲人不知,莫若勿為;欲無悔恡,不若守慎”。在《冰壺誡》中,他讚揚了冰清玉潔、表裏如一的為政者,抨擊了“當官以割剝為務,在上以財賄為親”的卑鄙齷齪行徑,並規勸官吏說:“在位祿厚官尊,當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冰壺是對,炯誡猶存”。姚崇主張行法公正,不避權貴。開元二年,薛王李業的舅舅王仙童驕橫不法,仗勢欺壓百姓,遭到禦史的彈劾,將依法治罪。李業聞訊後,立即到唐玄宗那裏去求情,玄宗念舅甥之親,下令重新審理此案,旨在寬免。姚崇知道後,與另一宰相盧懷慎聯名上奏:“仙童罪狀明白,禦史所言無所枉,不可縱舍。”姚崇堅持法行自近,即便是皇親、近臣犯罪,也決不寬貸。玄宗隻好同意依法懲治,“由是貴戚束手”。

  黃門監魏知古,論其功勞、地位和聲望,與姚崇不相上下。魏知古原蒙姚崇薦舉,後來竟與姚崇並列相位,姚崇漸漸地瞧不起魏知古,最終把魏知古排擠到東都洛陽去專管那裏的吏部事務。魏知古心懷不滿。姚崇有兩個兒子,都在東都做官,他們知道魏知古是自己父親提拔的,就走魏知古的後門牟取私利。魏知古回到長安時,將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報告給了玄宗。有一天,玄宗與姚崇閑談,順便問道:“你的兒子才能與品德怎樣?現在做什麽官?”姚崇十分機敏,一下子就猜透玄宗的話裏有話,答道:“我有三個兒子,兩個在東都,為人貪欲而又不謹慎,必定會走魏知古的後門,不過我還沒有來得及問他們。”玄宗原以為姚崇要為兒子隱瞞,在聽了姚崇道出真情後,很是高興。玄宗又問姚崇,他是怎麽知道的。姚崇說:“在魏知古社會地位很低時,我保護過他,提拔過他;我的兒子蠢得很,以為魏知古必定因為感激我而容忍他們為非作歹,故而去走他的門路。”玄宗聽了,認為姚崇為人高尚,而鄙薄魏知古,覺得魏知古有負於姚崇,要罷他的官。姚崇又請求玄宗說:“我的兒子胡鬧,犯了法,陛下赦免他們的罪已經是很萬幸的了,倘若因為這件事而罷魏知古的官,天下必定以為陛下出於對我的私人感情而這樣做,這就會連累到陛下的聲譽。”後來,玄宗遷魏知古為工部尚書。

  姚崇的吏治思想影響了當時的皇帝和各級官員。唐玄宗和姚崇身體力行,開元之初基本上扭轉了中宗以來的不良風氣,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嚴格銓選製度,裁汰冗員

  自武則天末年以來,銓選製度比較紊亂,王公、妃主與權戚有的賣官鬻爵,有的隨意請托,斜封官多,冗官濫吏盈溢官府,甚至宰相、禦史及員外郎無有處理公事的地方。這種弊端睿宗未能革除。玄宗即位後,開始與姚崇一起整頓吏治。開元二年(714年)二月,玄宗的二哥申王李成義請求把王府錄事官(從九品上)閻楚珪破格提拔為王府參軍(正七品上)。宰相姚崇、盧懷慎聞訊後上奏玄宗說:“先嚐得旨,雲王公、駙馬有所奏請,非墨敕皆勿行。臣竊以量材授官,當歸有司;若緣親故之恩,得以官爵為惠,踵習近事,實紊紀綱。”玄宗嘉納二人的奏議,遂停止了此事。

  接著,又開始裁減冗官。這時的斜封官已多達數千人,他們坐食俸祿,無所事事,還增加了國家的財政開支。開元二年五月,玄宗下令罷免所有的員外官、試官及檢校官等冗員,嚴格控製官吏的銓選,規定沒有戰功及別敕,吏部、兵部不得注官,結果“大革奸濫,十去其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精簡機構和裁汰冗員,認為各類補署頗多繁冗,決定停廢諸司、監、署府十餘所,減免冗散官300餘員。既克服了機構龐雜、官吏冗多、人浮於事的現象,又提高了各官府的工作效率。

  3.認真選拔牧宰守令,改善地方吏治

  重視京官而輕視地方官,在唐朝積習已久。在中宗時期,宰相韋嗣立曾上疏指陳此弊,他說:刺史、縣令多不加選擇,把一些犯錯誤的,或聲望低下的京官充任牧守,吏部也選用一些年高體衰及無文才者做縣令。至開元初年,重京官而輕外任的風氣仍然盛行一時。班景倩由揚州采訪使調入京城任大理少卿,路過大梁。汴州刺史兼河南采訪使倪若水在西郊為他餞行。宴會結束後,班景倩登舟而去,倪若水遠望著行船帆影,悵然若失,對部下說:“班公是行,何異登仙乎?為之騶殿,良所甘心。”默然很久,才整頓車馬回城。大理寺少卿官秩僅從五品下,官位不如汴州刺史,在倪若水眼裏,調入京師任京官,卻如同羽化登仙一樣,甚至不惜屈尊甘心做他的騎從,由此可見一斑。

  為了改變這一弊風,加強對地方州縣的治理,玄宗特別重視牧宰守令的選任。他特意頒下《戒牧宰敕》,其中說:“郡縣者國之本,牧宰者政之先,朕每屬意此官,有殊餘職。”開元二年(714年)正月,玄宗下令從現任京官中挑選一些有才有識者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同時又從都督、刺史中選拔有政績者充任京官,使出入有常,並成為定製。用這種內外對流的辦法來改變重京官而輕外任的社會偏見。

  開元四年(716年)五月,有人向玄宗反映說,今年選舉的官員粗濫,一些縣令多非其才。他很重視這一情況,當新官入朝謝恩時,就把所有的新任縣令召入大明宮宣政殿,親自出題考試,了解縣令是否通曉經國治民之道。其中鄄城令韋濟才學位居第一,當即提拔他做禮泉令。其餘200餘人不入第,依舊任原職,另有45人被淘汰,放回去重新習讀。為了整肅選舉,還把這次的主考官、吏部侍郎盧從願貶為豫州刺史,李朝隱貶為滑州刺史,以示懲前毖後。

  玄宗尤其留心提拔地方上的廉潔、正直、奉公的官吏。開元十三年(725年),從泰山封禪回京。一路上,他了解各地的風俗民情,察看地方官吏施政的善惡利弊。懷州刺史王丘除了上獻幾頭牲畜外別無他獻,玄宗認為他為官正直,不買恩寵;魏州刺史崔丐派人供應玄宗路上用物不用錦繡,這是向玄宗表示要儉樸;濟州刺史裴耀卿上書數百言,聲稱“人或重憂,則不足以告成”。玄宗對這三個刺史的做法十分讚賞,對隨從宰相說:朕將把奏書放在座右,常常自戒,因為他們都很愛護百姓。

  玄宗還建立了嚴格的考核製度,通過對刺史、縣令的實際考核,作為陟黜的依據。他頒行了《整飭吏治詔》,規定每年十月委派各道按察使對刺史、縣令的政績進行考察,按政績的大小分為五等,上等為最,下等為殿,中間又分為三等,以此定為優劣,作為地方官改轉、升降的基本依據,以獎善勸能。

  4.勉勵京官到地方任職

  開元八年(720年),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源乾曜上疏說:權要子弟多任京職,俊義之士多任外官,不該如此。他請求玄宗將自己現任京官的三個兒子中的二人出任外職。玄宗欣然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大力褒獎宰相源乾曜身先力行的做法,並下令:凡文武百官父子兄弟三人並任京官的,都要仿效源乾曜的做法,出二人為地方官。於是公卿子弟由京官出外任職的有100多人。

  開元十六年(728年),玄宗還親自選拔一批京官充任各州刺史,許景先、源光裕等11人分別任虢州、鄭州等州刺史,並命宰臣、諸王、禦史等朝廷要員在京城外餞行,盛具酒宴,奏太常樂,儀式隆重而熱烈。

  玄宗勉勵新任州刺史要愛民如子,當好父母官;還要注意發展生產,獄訟清明,抑強扶弱,安定人民生活;他還告誡刺史要腳踏實地,且不可沽名釣譽,弄虛作假。

  為了保持地方官的廉潔清明,玄宗對一些貪贓枉法者也繩之以法,嚴懲不貸。開元十年(722年)八月,武強縣令裴景仙貪贓5000匹絹,被揭發後,他又畏罪潛逃,以避懲罰。玄宗命緝拿歸案,追回了全部贓物,命在百官麵前斬首示眾。大理卿李朝隱奏請,贓物已追回,不該死罪。玄宗又改罰杖刑100,然後流放到嶺南荒僻之處。玄宗打擊貪贓枉法的官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新、舊《唐書》立傳的良吏、循吏共65人,其中屬於開元時期的即有12人,約占五分之一,於此可見一斑。

  玄宗雖然厲行法治,卻嚴而不酷。武則天重用酷吏,羅織罪狀,鬧得大臣人人自危,朝不慮夕。玄宗即位之初,武則天重用的醅吏仍然在任。開元二年(714年)閏二月,頒下一道敕令,說:涪州刺史周利貞等13人,都是則天時的酷吏,比周興罪狀稍輕,應放歸田野,終身不許做官。開元十三年(725年)三月,禦史大夫程行諶奏請玄宗,說來俊臣等23人,情節嚴重,請禁錮其子孫,不許做官;傅遊藝等四人稍輕,不許任近職。玄宗聽從了他的奏請,不僅懲罰了過去的酷吏,對現任的官吏也是個極好的教訓。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