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譯後記

  套用唐德剛教授關於中國現代化轉型的“曆史三峽”理論,清末民初這十數年,應該算是一段灘險浪急的艱難航程了。武昌起義的一聲槍響,千年帝國眨眼間轟然崩塌。民國肇建,創業殊艱;共和締造,前路尚遙。本書所敘述的,正是從清室遜位、民國建立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尾聲、中國決定正式參戰為止的這段曆史。這是一段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其間波譎雲詭、山重水覆,每每令後世讀史者為之廢書而歎。

  本書作者署名帕特南·威爾,其實是辛博森的筆名。在中國近代史上,辛博森算得上是一位大名鼎鼎“洋鬼子”了。他1877年出生於中國寧波,父親是寧波中國海關稅務司辛盛之。辛博森早年在瑞士留學,除母語英語外,能流利運用法語、德語和漢語。回中國後進入進入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署,在赫德爵士手下任總司錄司事,庚子拳亂期間亦曾被困使館。1902年,辛博森辭去海關職位,投身新聞業,先後任一些英國報紙駐北京的通訊員,辛亥革命後,任倫敦《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駐北京記者。1916年被黎元洪聘為總統府顧問,1922-1925年兼任張作霖的顧問。期間,他還創辦了當時北京最大的英文報紙《東方時報》(The Far Eastern Times)。1930年,協助閻錫山接收海關,引起西方列強的強烈不滿,9月閻錫山反蔣失敗,遂將海關交出,11月遇刺身亡。辛普森是著名的中國通,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在中國度過,畢生關注遠東問題。他以“帕特南·威爾”為筆名,出版過不少討論遠東問題的著作,除本書外,還有《遠東的新調整》、《滿人與俄國人》、《來自北京的有欠審慎的信函》、《東方的休戰及其後果》、《中日兩國真相》等書。

  本書最早於1918年在倫敦出版,當時在西方引起廣泛的關注。因為此時作者依然是中華民國總統府顧問,書中所記述的這段曆史,也正是作者在中國政壇和報界最活躍的幾年,是這段曆史的親曆者。在當年信息尚不透明的情況下,此書幾乎就是一份內幕報告。

  民國初建,百廢待興,在一個帝製的香火延續了兩千餘年的古老帝國,要建立現代議會民主製度,一切還得從頭學起,當國者似乎也願意擺出一副虛心學習姿態,於是,聘請洋顧問成了一時風氣。莫理循之於袁世凱,辛博森之於黎元洪,皆一時之選。辛博森充任總統府顧問期間,看來也並非隻是白拿薪水的花瓶,現存《黎元洪藏函電稿》中收有《辛博森外務報告》計30件,時間從1916年9月至1917年6月,且不管這些報告對當時中國的外交政策有多大影響,這樣的數量至少說明,辛博森對顧問這份閑差,還是頗能勤勉盡力的。

  書中對黎元洪,頗多溢美之詞。以我輩這等小肚雞腸度之,大約也是“拿人家手軟,吃人家嘴軟”吧。不過話說回來,黎元洪雖然素有“黎菩薩”的雅稱,做事缺乏果敢,但考其生平,應該說大節還是無虧的:武昌首義,舉國憬從;洪憲封王,數次嚴拒;張勳複辟,通電反對。這些,在那個風雲變幻、泥沙俱下的時代,並不是那麽容易做到的。知人論世,殊為不易,後世讀史者,不可不察。

  辛博森雖然號稱中國通,但畢竟是洋鬼子,與中國的曆史和現實,到底隔膜得很。書中許多言之鑿鑿的預言,在我們這些事後諸葛亮看來,實在是太過樂觀了。按照唐德剛教授的估計,中國的現代化轉型,從1840年算起,大約需要200年,方能走出“曆史三峽”,才能“享受點風平浪靜的清福。”(參見《晚清七十年》)在本書所記述的那個時代,這段“曆史三峽”,行程尚未及半,其後又有多少崎嶇坎坷,多少艱難挫折。風高浪惡,一波數回,沉舟側畔,關山萬裏。讀史者披卷至此,能不扼腕唏噓,撫案長歎。

  秦傳安

  2005年7月30日北京花家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