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章 雲南起義

  無論客觀形勢怎樣,前麵所講述的曆史奇觀,都會以一種與其開局並無不同的奇特方式,奔向它既定的結局,這隻不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罷了。袁世凱,這位尚未加冕的皇上,平靜無事地享受他的空頭銜實際上也不過隻有兩個星期。由他的接受皇位而引發的最初騷亂漸次平息之後,那種似夢似幻的古怪氣氛,變得越來越顯而易見了。雖然1915年在慶祝新政製的華燈異彩中悄然落幕,新的一年,也遵照古老的東方慣例而改號“洪憲”,但冠冕堂皇的喜氣洋洋,就像已經被民眾的懷疑所喚醒的睡眠一樣虛假。

  新年的鍾聲剛剛敲響,充滿不祥預兆的謠言就在外交圈子裏不脛而走,說的是南方形勢有了戲劇性的發展,這不僅直接挑戰了苦心經營數月之久的密謀,而且也使得天下大亂看來已經不可不免。幾天之後,事情已經變得眾所周知,中國最南端的省份——雲南,已經通電中央政府。這是一份並沒做太多掩飾的最後通牒:要麽取消君主政體並將首要分子立即法辦,要麽各省將采取他們認為合適的步驟。下麵抄錄的電文,是北京《政府公報》某位吃了豹子膽的編輯在12月31日發表出來的,一時間震驚了北京城。盡管頗具戲劇性,但精明的讀者不會不注意到,其中蘊含著多麽豐富的諷刺意味。

  北京大總統鈞鑒:華密。自國體問題發生,群情惶駭,重以列強幹涉,民氣益複騷然。僉謂:誰實召戒,致此奇辱,外侮之襲,責有所歸。乃聞頃猶籌備大典,日不暇給,內拂輿情,外貽口實,禍機所醞,良可寒心。竊惟我大總統兩次即位宣誓,皆言恪遵《約法》,擁護共和。皇天後土,實聞斯言,億兆銘心,萬邦傾耳。《禮》曰:與國人交止於信。又曰:民無信不立。食言背誓,何以禦民?綱紀不張,本實先撥。以此圖治,非所敢聞。計自停止國會,改建《約法》以來,大權集於一人,凡百設施,無不如意。憑藉此勢,以改良政治,鞏固國基,草偃風從,何懼不給,有何不得已而必冒犯叛逆之罪,以圖變更國體。比者,代表議決,吏民勸進,擁戴之誠,雖如一致,然利誘威迫,非出本心,作偽心勞,昭然共見。故全國人民,痛心切齒,皆謂變更國體之原動力,實發自京師。其首禍之人,皆大總統之股肱心膂。蓋楊度等所倡之籌安會煽動於前,而段芝貴等所發各省之通電促成於繼。大總統知而不罪,民惑實滋。查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申令有雲:民主共和,載在《約法》,邪說惑眾,厥有常刑。嗣後如有造作讕言,紊亂國憲,即照內亂罪從嚴懲辦等語。楊度等之公然集會,朱啟鈐等之秘密電商,皆為內亂重要罪犯,證據鑿然。應請大總統查照前項申令,立將楊度、孫毓筠、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段芝貴、朱啟鈐、周自齊、梁士詒、張鎮芳、袁乃寬等,即日明正典刑,以謝天下。渙發明誓,擁護共和,則大總統守法之誠,庶可為中外所信,而民怨可稍塞,國本可稍定矣。繼堯等夙承愛待,忝列司存,既懷同舟共濟之誠,複念愛人以德之義,用敢披瀝肝膽,敬效忠告。伏望我大總統改過不吝,轉危為安,民國前途,實為幸甚。再者,此間軍民,痛憤久積,非得有中央永除帝製之實據,萬難鎮勸。以上所請,乞於二十四日上午十點鍾以前賜答。臨電涕泣,不知所雲。謹率三軍,翹企待命。開武將軍督理雲南軍務唐繼堯、雲南巡按使任可澄叩。漾。印。

  從一開始就很清楚,正是自尊心使得已經騎上老虎背的袁世凱沒法全身而退。在他的指示下,參政院給雲南發出了一連串措辭強硬的電報,試圖勸阻共和領袖們不要造反。但開弓沒有回頭箭,這粒骰子已經擲出去了,起義的大旗已經非常嚴肅地升起在雲南首府的上空,民眾也誓死血戰。所有一切都指向一個事實:此次起義,與1913年7月爆發的那次草草收場的“二次革命”,必將大為不同。所有行動都鎮定從容、深思熟慮,其清晰可見的凶險結局,給一些近距離觀察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此時的北京城,依然睡眼惺鬆、恍恍惚惚。在整個1月份,夢中帝國的輝煌幻影,已經融入了稀薄的空氣中,充斥著各大報紙的版麵。據報告,印在黃綾紙上的登基詔書,已經做好了廣為散發的準備;12方新的玉璽或金璽已製作完畢;一把金椅子和一輛路易十五式的豪華馬車也差不多準備就緒。全國各地的官員麵對袁世凱像宣誓效忠的儀式,很快也安排妥當;擅長吹牛拍馬的文人學士們,則正在不亦樂乎地準備一卷高文典冊,題目果然文縐縐的,叫做《帝國金鑒》,書中,這位新君主的美德被高調頌揚。據說,為了給古老的典禮(這也是必須恢複的)披上深奧莫測的外衣,每位官員都必須手握笏版(一塊象牙板),抱持胸前。隻要提到這玩意兒,就足以讓當地的象牙價格迅速飆升。

  就連老袁家客廳的秘密,也不脛而走。故事說的是,袁世凱如今完全相信自己的偉大計劃已經大功告成,於是穿上全套龍袍,在家裏排練那套將要在他的宮廷裏首先上演的典禮儀式,到那時,他將要給自己的眾多妻妾封銜。端坐在龍椅之上的袁皇帝,正忙著指導這幫身著華麗裝束的女人興致勃勃地扮演她們的角色。正在這時,他注意到了一位朝鮮夫人的缺席,據說,這位小妾是他在派駐漢城期間,與日本駐朝使節進行那場引發甲午戰爭的比賽時,所贏得的禮物。有人告訴他,朝鮮太太之所以拒絕參加排練,乃是因為她對自己的封銜頗多不滿。袁世凱態度堅決地讓人去把她請來,吩咐她就位。但這位太太剛一到,就歇斯底裏地尖叫起來:“當年你娶我時就曾對我說,不會有哪位妻妾的地位比我更高。如今我卻隻是個二等嬪妃。”說著說著就一頭撞向那位占據了尊位的年紀最長的妻子,並狠狠地撕扯她。混亂之中,老袁從他的龍椅上慌裏慌張地走了下來,試圖製止她們,結果白費力氣。兩個女人打得難分難解,直到她們的衣袍被撕得粉碎。

  瞧,當一場大災難正在醞釀的時候,北京卻在玩這種孩子氣的把戲。

  要想把雲南所發生的事情說出個子醜寅卯來,有必要追溯一下那位著名年輕將領蔡鍔的故事,在新近爆發的這場起義中,此人是個靈魂人物。

  辛亥革命中,各省都是根據這樣一個假想來采取行動:它擁有與生俱來的自治權,並且據此認為,地方和國家一樣,也可以迅速組建一個完整的臨時政府。雲南,是最早響應武昌起義的省份之一,而且事實上讓自己成了一個獨立的共和國,因為保持著鐵的紀律而廣受關注。雲南省擁有一個公正而高度組織化的軍事體係,這主要應歸功於與法屬殖民地接壤,一任接一任總督前赴後繼的努力,為的就是要提供一支足以擔當大任的邊防力量,它必須能夠完全確保最近贏得的自治。當時指揮著一支勁旅的蔡鍔將軍,被推舉為該省的總司令。走馬上任剛剛幾周的時間,蔡鍔就把所有堅持帝製理想的官員趕跑了,並讓所有地方組織自謀生路。據報道,即使是在1911年,這個年輕人就夢想著在南中國的崇山峻嶺中建立起自己的王朝——這個野心也未必毫無實現的可能,因為他在東京的軍官學校接受過一流的軍事教育,並對現代政府理論有著全新而透徹的理解。

  這些報道當時曾引起過袁世凱的極大關切,所有熟悉這位雲南領袖的人,都知道他是個我行我素的天才,他們都曾向老袁嘀咕過這些話。依照袁世凱的政策,所有可能挑戰自己權威的人,都應該設法弄到北京來。於是,1914年初,袁世凱便以一個更高的地方職位為誘餌(因為在1913年的叛亂中,蔡鍔並沒有上賊船),誘使蔡鍔撂下了雲南督軍的烏紗帽,北上進京。

  然而,一旦人在北京,也就身不由己了。袁世凱隻給了他一個負責地稅改革的職位,名義上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幫外國批評家已經鼓吹了很長時間。但一方麵因為那裏無錢可用,另一方麵老袁的算盤也清楚得很,不過是要把他留在自己眼皮底下而已,蔡鍔因為這樣的約束而窩了一肚子火,於是便開始秘密地與那幫流亡海外的革命黨人暗通款曲。當他很快成為一個公開的懷疑對象時,為了避免被逮捕,他做出了一個大膽舉動:在帝製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就帶頭在駐京將軍們呼籲建立帝製的請願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大名,這一舉動保住了自己不會被立即收拾。但由於他和梁啟超暗地裏的勾勾搭搭(此時的梁啟超,已辭去司法總長之職,掛冠而去,為了反對帝製運動而離開了北京),對他的監視也就越來越嚴密了——甚至有人暗示要他的頸上人頭。

  但蔡鍔不愧是個機靈人,機靈到足以用一招出奇製勝的妙計,來應付眼下險惡的處境。有一天,蔡鍔與妻子之間發生了一場精心安排的爭吵,他一怒之下叫來了警察,讓他們看看他這個家,他所有的財產都被他該死的老婆席卷一空,帶到天津去了,原因不過是因為自己拒絕再和她共享同一塊屋頂。如今,蔡鍔將軍在北京城孑然一身,表麵上終日沉湎於寡廉鮮恥的放蕩生活,尋歡作樂,夜夜笙歌,成了北京外城區一個聲名狼藉的花花太歲,那種地方,充斥著奇聞軼事和形形色色的女冒險家,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浪漫之地。等到政府的猜忌完全麻痹的時候,他在一位歌女的安排之下,拂曉時分從她住處的後門悄悄溜了出去,一溜煙跑到了火車站,眨眼之間,人不知鬼不覺地到了天津。

  這個清晨,天亮得似乎特別早,這在那幾個整夜監視他的密探們看來,不免十分可疑。緊接著他們發現,那位正在車廂裏呼呼大睡的車夫,對主人的下落也一無所知。他們粗暴地闖進了他過夜的房間,沒想到竟然發現,鳥已經飛了。匆忙之間,命令將他立即逮捕的電報被發往四麵八方,尤其是天津——這個政治流亡者的大本營。但命運之神對他格外青睞。就在警察們開始搜捕他的一刻鍾之前,蔡鍔帶著他的全家,登上了一艘停泊在天津河口的日本輪船,向袁老四揮了揮手,說聲拜拜。

  剛一到達日本,蔡鍔就馬不停蹄地把他的革命同誌召集了起來,全體登船,取道南中國海。為了盡快從香港趕到雲南,他沿著法屬東京鐵路一路奔波。12月初的時候進入了雲南境內。他發現,起義的準備工作已經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雖然武器和軍需還稍嫌匱乏,必須作進一步的籌劃。

  蔡鍔的逃之夭夭,令袁世凱勃然大怒,他電告雲南的密探:見則殺之。幸運的是,蔡鍔已經得到了警告,重大活動概不露麵。倘若能給他兩個星期優雅從容的時間,他或許就能展開一場最漂亮的現代化戰役,因為他是一名卓越的軍人。他的計劃是,憑借雲南天險,下長江,經重慶,一舉占領長江上遊,直逼遼闊廣袤的四川省。但對蔡鍔和他的同誌們來說,形勢刻不容緩,必須盡快發出他們的最後通牒,不可能有兩個星期的時間了,這樣一來,傳達給中央政府的警告,隻能讓雲南的攻勢大打折扣。

  迫使他們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動的形勢,正是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正如我們在前次起義的相關記錄中所看到的那樣,長江地區在中國的政治版圖上,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這裏提供了進入中國的心髒地帶並觸及半數以上省份的方便通途,作為交通手段,它的價值的確無法估量。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袁世凱才在1913年評定叛亂之後,在沿江城鎮塞滿了他的軍隊,這些軍隊由那些他自認為不會被收買的將領們所指揮。他們中的首領,便是駐兵南京的馮國璋將軍,他掌握著這條大江的力量平衡。在那場注定倒黴的帝製運動開始之前,馮國璋的政治立場,雖然不無可疑之處,卻完全能夠抵抗住南方革命黨所開出的任何誘人的價碼。但在運動期間,馮國璋將軍對那位自封的皇上頗多微詞,以至於暴露了自己,另一位高級將領(海軍上將、淞滬鎮守使鄭汝成)得到了暗殺他的指令。然而這位鄭將軍非但沒有奉命行事,反而向他的行刺對象通風報信,結果導致了這位不幸的將軍在上海街頭被人用來複槍殘忍殺害,因為他出賣了主子的信任。出現這樣的結局之後,馮國璋將軍暗通革命黨也就無足為怪了,革命黨也得到了暗示,隻要他們一進入長江流域,馮國璋立即就會率領他的全班人馬,與革命黨人並肩作戰。對此,袁世凱已經通過他的情報係統也有所了解。依照他的慣用伎倆,袁世凱命令馮國璋進京擔任參謀總長——這個任命將把馮國璋置於直接監視之下。馮國璋則左一個借口右一個借口,硬是賴在南京不挪窩,這樣,既能夠日複一日地拖延下去,而又不至遭到抗命不遵的嚴厲指控。但是到最後,形勢逼人,老馮再也賴不下去了,隻好打電報給蔡鍔,說:如果雲南方麵不加速行動的話,他就不得不離開南京了——把這樣一個重要樞紐拱手交給袁老四的某位心腹黨羽,這意味著整個長江流域共舉義旗的希望將徹底泡湯。

  接下來,為了保住馮國璋,年輕的愛國誌士蔡鍔不得不匆忙拋出他的最後通牒,因此,兩周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這之前,要讓雲南的軍隊穿越崇山峻嶺進入鄰省四川並占領重慶——這裏作為長江的咽喉要道,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無疑將阻擋南方軍前進的步伐。蔡鍔後來的喪命,主要也是由於這次強行軍的艱苦卓絕,他們跋涉崎嶇不平的山路,那裏懸崖峭壁,直插雲霄。一路上的風餐露宿,弄垮了蔡鍔的身體,肺結核最後要了他的命。但至少有一件事情,讓他堅決果敢的行動變得更有把握。隨著雲南的公開起義,幾個鄰省也紛紛跟著出牌,這樣一來,馮國章將軍就有了借口,於是電告北京:對他來說,這時候離開南京的職位而想要確保不出亂子,是完全不可能的。這樣遮遮掩掩的恐嚇,老袁當然心知肚明。他毫不客氣地將了一軍,使出了一招“必殺棋”。

  自始至終,他都在以自己慣有的精神勁頭采取行動。軍隊被大批大批地派往四川,他們乘坐強行征調來的舢板船,沿長江上遊河道溯湍流而上。如今,為了爭奪戰略重鎮重慶,那些來自雲南的登山健將和來自北方的平原居民之間,展開了一場離奇的賽跑。幾周過去,結果尚未見出分曉。因為,盡管四川省乃是由北方守軍所控製,但他們的發言權相對較弱,而且被周圍那些政治態度尚不明朗的四川軍隊團團圍住。然而到最後,袁世凱的人馬先行到達了終點,重慶保住了。艱苦而持續的山地戰隨之打響,戰鬥中,南方軍隻取得了部分勝利。裝備精良的山地炮兵很少,供應充足的補給也很少,南方軍不得不主要依靠遊擊戰。對於荒山野嶺間的這場生死決戰,相關的記錄少之又少,不過我們知道,最初,雲南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滅,剩下的殘兵敗將,不是死於疾病,就是死於風霜雪雨的摧殘。

  然而,另外一些事件,卻迅速變得不可收拾。貴州是幾乎是立刻就效法雲南的榜樣。第三個加入這支隊伍的省份,是在德高望重的老將陸榮廷領導之下的廣西。正如1911年一樣,有一點逐漸變得清楚了,那就是:在一場錯綜複雜、設計精巧的比賽中,軍隊,隻不過是一粒棋子罷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