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聰慧好學,科考中進士

  洪承疇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他天資聰穎,在考取進士之後,借著清剿西北農民起義軍的機會,當上了三邊總督,在官場上站穩了腳跟。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今福建南安)英山鄉霞美村(今英都鎮良山村)人,出生於明朝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據《洪承疇墓誌》記述,盛唐時期,洪承疇的先祖本姓陳,是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西安西北)人,唐玄宗時,官至太子太傅。後來,他因得罪了當朝權臣、宰相李林甫,謫貶至福建,去世的時候,仍被封為國公,諡忠順。從此,洪承疇的祖先就在福建英都落戶繁衍,另一說是根據《武榮翁山洪氏族譜》的《譜記》記載:

  吾先世本姓陳,係河南光州固始縣人也,唐景福間從王潮入閩。其後陳公洪進以漳、泉二州歸宋。諸子在泉者世居郡城朋陽(今泉州北門外)及同邑嘉禾裏(今廈門)。朋陽之裔相傳於元初避亂入英山,是為我祖順齋公。

  到順齋公之子溫齋公時,家道中落,入贅於洪姓人家,遂姓洪。洪承疇的曾祖父洪以詵,字德謙,是明朝中期的庠生,贈中憲大夫,累贈太傅兼太子太師、武英殿大學士。曾祖母林氏,累贈恭人,一品夫人。洪以詵的一個兒子,洪有秩,字懋庸,選貢生。他天資聰慧,博學多識,以文章自命,和同裏的李文節、黃文簡齊名,他們都被當地人所推崇。明萬曆年間洪有秩在赴試途中卒於杭州,年僅29歲。

  洪有秩就是洪承疇的祖父,卒後諡宗南公,後累贈資政大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夫人戴氏在洪有秩去世時還懷著孕,不久生下個遺腹子,就是洪承疇的父親幼跡公。戴氏孝敬老人,撫育幼子,六十年如一日,後旌表節孝,累贈夫人。幼跡公名洪啟熙,字爾朝,庠生,性格莊重,以孝子名聞鄉裏,後來累贈資政大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洪承疇的母親傅氏,累封夫人。

  這裏說的累贈、累封,是由於洪承疇在明、清兩朝官位顯赫,因此恩及其父母、祖上,跟著受封贈。這是我國封建社會官製習慣,這種封贈,並非實職。事實上,洪承疇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沒有做過高官,家道中落,並不富裕。在洪氏宗族裏,洪承疇居官顯赫,在他之後,英都洪姓多有繁衍。

  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子時,洪承疇出生在外祖父傅員外家。那時,洪啟熙家境貧寒,外出謀生。傅氏娘家經濟寬裕,外祖父心疼女兒,就把傅氏接回家中居住。傅員外家在南安豐州古縣城附近的錦田村。豐州早在唐代就設置過,是個古老的縣城,風景秀麗,至今還留下不少名勝古跡。那時閩南一帶有個陋俗,房子寧肯借人死,不肯借人生,怕把風水龍脈奪走。洪承疇出生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母比較通達,不太在乎這些事,但是承疇的舅舅、舅媽很不高興。洪承疇剛剛滿月,傅氏就抱著他回到英都霞美村。

  英都地處南安縣西部,地勢較高,三麵環山,中間形成一個小盆地,土壤肥沃,氣候濕潤溫和,四季如春。境內較有名氣的山,首推翁山和英山。翁山狀如駝背老翁,頭戴鬥笠,立於英都北邊,山峰高聳,山脈綿亙。英山在翁山之南,狀如雄鷹展翅,古代名為鷹山,後來因英溪之名,俗稱英山。山上林木茂密,資源豐饒。英都境內水源充裕,英溪由西向東,再由南向北,緩緩流過,清澈如鏡,注入晉江支流,小溪、溝渠縱橫交錯,山清水秀,風景瑰麗。

  英都盛產稻穀,為南安縣一大糧倉,有“金英”的美稱。早在南宋時候,英都就以翁絹和茶馳名海外。英都人口稠密,以洪姓人口最多,占全鎮人口的98%。洪承疇的家鄉英都霞美村(今屬良山村),地處英都中心,境內的鳳冠山盛產水果,又是英都的風景區,龍山北麓的雲從古室是英都文化的發祥勝地。村內流水淙淙,林木蔥鬱,配上俏麗的紅磚民宅,更加富有詩情畫意。洪承疇自幼就生活在這個秀麗的山村。

  洪承疇的母親傅氏讀過書,知書達理,教子極嚴。洪承疇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攻讀詩書。他聰明好學,7歲在本村的溪溢館受啟蒙教育。據說,8歲那年,洪承疇外公傅員外去世,母親帶他前去送殯。主持喪事的人問他們有無祭文,母親搖頭,他卻張口說有。進入靈堂,他向外公靈位恭敬地跪拜行禮之後,就振振有詞地念道:

  神風呼請上大人,子孫跪拜孔乙己,

  金銀紙錢化三千,豬頭禮品乃小生。

  這個祭詞是套用《三字經》的句子,無驚人之處,但作為8歲的孩子,能順口成章,足見其思維的敏捷。洪承疇的這一舉動,立即得到在場親友的稱讚。

  洪承疇童年時代家境不好,據說到了11歲,就輟學回家,幫助母親做豆腐幹。每日清晨,還由他走村串戶去賣豆腐幹。鎮上的英墟街,有個水溝學館,是英都的才子洪啟胤開的。洪承疇在水溝學館附近賣豆腐幹,學生愛吃,生意很好,他幾乎天天都去那裏賣。洪啟胤對學生要求很嚴,常讓學生對對子,對不出來的,就不能回家。

  有一天,洪承疇去那裏賣豆腐幹,幾個學生每人買了一塊。洪承疇要他們多買一塊,學生們愁眉苦臉地說,對子還沒對出來,不敢多耽擱。洪承疇就答應幫他們對對子,但每人必須多買一塊豆腐幹。這一天,洪啟胤看了幾個學生對的對子,很滿意,連聲說對的好。這件事在學生裏漸漸傳開來,請洪承疇幫助作對子的學生越來越多,洪承疇的豆腐幹也不用再到別處去賣了。洪啟胤見他的學生作對子都要出去一趟,慢慢地也產生了懷疑。

  一天,洪先生拉著一個學生讓他當場對對子,這個學生對不出來,隻好承認是個賣豆腐幹的小孩幫他對的。洪啟胤立即讓學生把洪承疇叫來,見這孩子樣子很聰明,了解到是因家境不好不能繼續念書,就想試試他的才思,於是出了一副對子的上聯讓洪承疇對。洪啟胤指著桌上的硯台說:

  硯台長長,能賦詩文百篇

  洪承疇看著自己賣剩的豆腐幹,很快答道:

  豆腐方方,猶似玉印一章

  洪啟胤聽了很高興,就又出了一副對子的上聯:

  白豆腐,豆腐白,做人清正博學學李白

  洪承疇明白,先生既倒過來以豆腐為題,他就也應以硯台做答,於是就隨口對出:

  黑硯台,硯台黑,為官鐵骨叮當當包黑

  先生聽了覺得這孩子不僅有天分,而且抱負不凡,就去找洪承疇的母親,勸她送孩子上學,並答應不收學費。傅氏自然高興,洪承疇就這樣又進了學館,很為洪啟胤器重,成為他的得意門生。

  洪承疇在水溝學館學習非常用功,經常到恩師洪啟胤家裏借書看,從《史記》、《資治通鑒》到《三國誌》、《孫子兵法》無所不讀。尤其是反映政治和軍事的書籍,他更是愛不釋手。洪啟胤見了也很高興,認為他小小年紀,就喜讀治國平天下的書,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洪承疇在一次作文時寫了一篇讀書心得,在文中讚賞蘇秦的“合縱抗秦”,認為做官就應當為國家出好主意,替黎民百姓分憂,千萬不要讓天下混亂,國不成國,百姓遭殃。那時洪承疇隻有十五六歲。洪啟胤看了他的文章,拍手叫絕,還寫下了“家駒千裏,國石萬鈞”的評語。

  洪承疇在水溝學館一學就是五六年,學業進步很快。據說,洪啟胤後來要去京師應考,就把洪承疇推薦到泉州城北學館念書。泉州是府城,能在府城學館讀書的,多是富家子弟。他們見洪承疇穿著寒酸,土裏土氣,很瞧不起他。其中有個學生還會哼幾句打油詩,就在洪承疇麵前吟了一首詩,諷刺他是“山裏鷓鴣”:

  山裏鷓鴣咕咕叫,撒泡尿兒自己瞧,

  粗布衣衫番薯腔,一塊朽木豈能雕?

  洪承疇自然明白這首詩是衝著他來的,並不生氣,隨口回他一首道:

  誰說府城才子能?不信鯉敢躍龍門,

  眼睛長在P股上,隻看衣衫不看人。

  聽了洪承疇回敬的幾句,這幫富家子弟才知道這個“山裏鷓鴣”不好惹。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越來越感到比不上他,對他也就不能不刮目相看了。

  洪承疇在泉州城北學館又讀了幾年書,23歲那年,也就是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考中第十九名舉人。第二年,他又中二甲第十七名進士。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