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序言:剖析名人的個性真相

  本書從一種全新的角度,即現代個性心理學的角度,來深入透視名人們的心理奧秘。

  學術界期盼,未來社會科學將以人格(個性)為研究的核心對象。近年以來,世界心理學得到了很大的進展,在個性心理學領域,經過幾代學者們的努力,一種新型特質理論“大五”模型(Five-Factor Model)已經由初具規模趨向成熟。同時,最新的“九型個性分析”也得到廣泛的應用和社會關注。

  本書就采用“大五”模型和“九型個性分析”的有效方法,以許多“個案”剖析名人們的個性,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對於這些名人的心理分析提供了一些鏡麵,可供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觀察作為借鑒和參照。

  對於20世紀文化人進行個性分析

  多年前,我在《文化人的經濟生活》一書《後記》中說——

  “80年代以來,我探討現代文化人和知識階層的發展史,除了撰寫訪談記回憶錄、並作慣行的文本分析以外,我還從兩個特別的角度切入:一是從個體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發掘他們各自的個性、人格特征及其心路演化過程;二是從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角度,考證他們在各階段的生活條件和經濟背景,也就是統計歸納、比較分析‘金錢收支和生活費用’的實際情況。這兩個切入點……在社會實踐中人們無不承認它的重要性,而在文化理論中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視。”

  個體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到如今仍然處於尚待成熟的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我國許多心理學家對於“個性、人格”等術語,作如此翻譯和定義(區分)——

  個性(individuality)即個體性,指人的性格的獨特性;

  人格(personality 原先又譯為“個性”)是一種複雜的內在組織,包括人的思想、態度、興趣、氣質、潛能、人生哲學以及體格和生理特點等。

  在現代漢語的語義中,“人格”還帶有倫理道德的因素,如說“人格的魅力”、“人格高尚”和“人格卑微”等。

  本書主要采用了“個性”這一術語,而將“人格”作為近義詞。主要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18位文化名人的個案。

  類型(type)和特質(trait)

  研究個性(人格)的理論有兩大類:類型論和特質論。

  這兩種描述個性(人格)的理論各有特點,類型論認為個性可以劃分為幾種類型,如:在四種基本氣質的基礎上,可劃分為4個基本類型;九型人格理論,則將個性劃分出9個類型;

  特質論主張每個人的個性可以通過因素分析,得出若幹種“特質”加以描述;而這些不同的、互不相關的特質,組成各自的“區別性特征”。

  九型個性(Enneagram)

  九型個性(Enneagram)或翻譯為“九型人格”亦稱個性形態學,起源於一套很古老的學說,據說是由千年以前中亞蘇菲教派所創始。它的曆史,略晚於古希臘羅馬哲學家提出的四種氣質基本型假說。

  九型個性(人格)準確地濃縮、綜合了在所有活動中發現的不同個性歸類原則。由於它簡單精煉,而且與現代心理學的個性論述不謀而合,所以受到一些歐美國家的廣泛歡迎,視為一個能有效分辨、揭開個性類型謎底的心理學係統。

  20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本世紀初以來,“九型個性(Enneagram)或九型人格”的學說,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的傳播。對於它的研究和應用方興未艾。

  我們知道,所謂“氣質”是多元化、多樣化的,雖可分為幾種基本型(多血質sanguine、膽液質choleric、抑鬱質melancholic、粘液質phlegmatic,加上神經質),但也各自有許多差別,氣質不同,各如其麵。

  人們的氣質不同,表現了人的大腦中樞和神經係統中某些固有的特性。正如人的神經係統沒有好壞之分一樣,人的氣質也沒有好壞之分。每種氣質類型都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在“氣質”基礎上,由於各人的素養、經曆、環境各異,而發展出千變萬化的各種個性。

  在現實生活裏,表現出單一氣質的並不算多(大約占半數或至少三分之一),而許多人是若幹氣質相互滲透、混合的。因此,在4種單一氣質形成的4種個性類型以外,還可以發現混合氣質形成的9種類型的個性:

  第一型:求全者(完美型)the Perfectionist(reformer)

  第二型:奉獻者(給予型、助人型)the Giver,Helper

  第三型:務實者(實用型、成就型)the Performer(achiever/motivator)

  第四型:浪漫者(情緒型、自我型)the Romantic(artist/individualist)

  第五型:思考者(沉思型、觀察型、理智型)the observer(thinker)

  第六型:質疑者(質疑型)the questioner

  第七型:樂天者(活躍型)the Epictur(adventurer/enthusiast)

  第八型:權威者(支配型、領導型)the Boss(leader)

  第九型:和諧者(中庸型)the Mediator(peacemaker)

  “大五”模型(Five-Factor Model)

  五因素模型簡稱“大五”,是當代人格心理學的新型特質理論。建立人格結構模型,主要有兩種理論依據:語義分析(詞匯學)和特質分析。

  古今中外都用語詞(主要是形容詞)來描述人的性格。對於人的舉止言行的描述所使用的形容詞,包含了人的氣質、性格、個性和人格的特點。人格評價是具有語義層次的結構。

  主要做法是這樣:首先把某一語係的所有描寫人的詞匯挑選出來,然後進行篩選、比較和匹配,根據語義將詞分入不同的範疇組,製成詞表,用這個詞表讓被試對自我或他人進行描述,最後對各個範疇求出相關,形成相關矩陣,再作因素分析。結果得到幾個因素,取前幾個載荷量大的因子作為人格的基本因素。

  奧爾波特和奧波特從《韋氏新國際詞典》裏麵列出有關“人”的詞語55萬條,簡化到18000條,其中有1/4 是描述人的性格的形容詞。1943年卡特爾繼續了奧爾波特和奧波特的研究,對詞匯表進行了聚類分析,做出了171個形容詞的表格,再研究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建構了16種個性特質表。1989年美國心理學家麥克雷、可斯塔等人(McCrae&Costa)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把人格進一步統計歸納分為5個方麵來描述。

  近年來各國許多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不論是用英文、德文、法文、日文詞匯還是用中文詞匯,不論是讓被試對自己還是對他人描述,不論采用什麽因素抽取和旋轉法,結果都是得到了五個主要因素,它們是:

  E:傾向性Extraversion 或譯為外向性

  A:隨和性Agreeableness 或譯為宜人性

  C:認真性Conscientiousness 或譯為公正性-嚴謹性

  N:情緒性Neuroticism 或譯為神經質穩定性

  O:開放性Openness 或譯為創造性-求新性

  這五個因素的字母縮寫為OCEAN(海洋),意味著“大五”係統的廣泛代表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