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3月23日,布勞恩在庫默斯多夫炮兵射擊場的試驗站第一次會見了希特勒。1943年7月,布勞恩第二次會見希特勒,地點在東普魯士的希特勒總部。他們觀看了一部關於試驗階段的A4火箭的影片。希特勒立刻決定把A4的生產列為全國最優先的項目。
早在1913年,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曾說:“人類不會永遠停留在地球上,但是在研究地球和宇宙空間時,首先將小心翼翼地突破大氣層的界限,然後再征服整個太陽係。”布勞恩從1942年第一次成功發射V2的時候起,就已經認識到這些話所含的真理。
布勞恩最後被任命為佩內明德研究中心技術主任。當V2的大規模生產就要開始的時候,1943年8月17日,英國皇家空軍的571架四引擎轟炸機在45架戰鬥機的護衛下,把佩內明德夷為平地。這種空襲表明高度保密的V2生產已為同盟國所探獲。希特勒作出反應,命令整個火箭生產轉入地下。
1944年9月8日,德國部隊從荷蘭海牙郊外發射了第一枚用於實戰的V2導彈。發射後不到6分鍾,這枚帶有2000磅炸藥的火箭在泰晤士河畔的奇齊克爆炸,造成嚴重破壞。
艾森豪威爾將軍在回憶錄中說:“當時如果德國人提早6個月完善並使用這些新式武器的話,我們要進入歐洲將是極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德國投降後幾天,美國陸軍軍需部負責人托夫托伊立即奔赴德國,在一家小學校內與布勞恩等一批導彈科學家見麵。他本來想招收300人,最後又定為118人。目的是要有一個具有充分綜合性的班子,要頭等人才:有創造性的設計師、科學家,不但能幫助裝配和發射繳獲的V2而且能繼續研製複雜武器係統試驗的工程師。
到美國後,布勞恩班子首先被秘密地送往德克薩斯的布利斯堡。由於他們大多是納粹分子,而當時美國老百姓對納粹恨之入骨,所以他們的火車車廂被列為專門車廂,與其他車廂隔絕,以防走漏風聲。布勞恩在那裏住了5年。艾森豪威爾的第一次指令本來是這樣說的:“在完成任務後,以下人員將返回其本國從事本職。”但事實上,這些人再也沒有回德國,除了探親和娶親外。布勞恩就是在1947年回國娶了18歲的遠親瑪麗亞。
布勞恩努力投身工作,設法改進V2.1945年10月到1950年5月,他們多次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灘成功發射了改進後的V2.於是他要求一個比白沙灘更大的試驗場。
布勞恩不但是一名科學家,他也懂得政治。他曾這樣說:“如果克裏姆林宮想製作彈道導彈,它隻要向科學家下一道命令就行了。但在美國卻行不通。在美國,我們必須有錢並有人民支持。必須使國會相信我們所做的事情的意義,而國會也必須聽人民的意見。”所以,他就開始為外空事業做“公共關係”工作。
他那時就開始預測人類可以飛往太空。他盡量寫文章,作演講,宣傳未來進入外空的遠景。他寫了一本《火星計劃》,描述外空探索之道。他連續交給18家美國出版公司,都遭到拒絕。它們認為是幻想,不切實際。後來這本書由德國的一家書店在1952年出版了。1953年才由美國的一家書店出版。
1954年,《柯利爾雜誌》發表了一組外空探索的文章,內有布勞恩的文章。這篇文章獲得了一個人的注意,此人就是沃爾特·迪斯尼。迪斯尼辦了一個電視節目叫“明日天地”。他與布勞恩成了朋友,並在《明日天地》中宣傳了布勞恩的設想。布勞恩因此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1957年10月4日傍晚,美聯社報道:今天晚上莫斯科電台報道,蘇聯已成功發射了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蘇聯的消息使美國人大吃一驚。很少有美國科學家預料到蘇聯的衛星發射會來得這麽快。11月3日,蘇聯又發射了第二顆人造衛星,並且還帶了一條叫萊伊卡的狗。赫魯曉夫得意洋洋地說:“我們的人造衛星正在繞地球運行,我們不需要戰爭就可以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帝國主義者無論如何不能阻止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邁進的步伐。”艾森豪威爾政府陷入了被動。他們必須迎頭趕上。
但艾森豪威爾選擇了海軍研製的“先鋒號”(Vanguard),而不用布勞恩的火箭。布勞恩對當時的國防部長麥克埃勞伊說:“先鋒號不能成功,讓我們來,我們保證可以在60天內送衛星上天。”先鋒號果真失敗了。於是,艾森豪威爾不得不批準由布勞恩來完成任務。這時,布勞恩他們已遷至亞拉巴馬州的亨茨維爾。
1958年1月31日,美國終於在卡納維拉爾角成功地發射了“探險者1號”。亨茨維爾大街上舉行了狂歡慶祝。《時代》雜誌趕寫了一篇以布勞恩為封麵的圖片報道。白宮舉行了盛大儀式,艾森豪威爾總統在會上向布勞恩頒發美國公民服務獎。布勞恩一下成了美國的民族英雄。
不久,蘇聯又傳來消息說:1961年4月的一天,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功地進行了一次環繞地球的飛行。這時的美國總統是肯尼迪,為了還蘇聯以顏色,他在1962年9月宣布:“我們決心在這個10年內到月球上去,不是因為它容易,而是因為它困難,因為這個目標可以組織和衡量我們的能力和技術。”
當時,美國還沒有強力的火箭足以送人上天,更不用說送人遠至太空了。這個擔子就落在了布勞恩身上。整個計劃被命名為“阿波羅”。這是一個三級火箭。其推動火箭叫“土星5”,它的體長和重量都與一艘驅逐艦相等,其推動力為750萬磅。第一次試驗於1967年11月9日在肯尼迪發射場進行,這次沒有載人。1968年聖誕節前夕阿波羅8號進行了載人飛行,隻是在月球繞行,結果良好。1969年2月,阿波羅9號順利地完成試驗。1969年5月18日,阿波羅10號做了最後一次試飛,很成功。最後就是阿波羅11號的正式飛行了。
1969年7月15日,美國人的登月夢在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實現了。清晨4點,布勞恩來到指揮中心,電梯把他送上巨大的控製室。庫特·德布斯在那裏指揮著一個五十多人的班子。他們坐在一排排的儀表板後麵,透過儀表板監視著四英裏外巨大航天器的每一個活動零件。他很快就找到了庫特·德布斯,得知發射準備進展順利。在鄰近一間用玻璃圍起來的小房間裏,他頭戴收送話器,調節了一下耳機,審視了高掛在他麵前牆壁上的幾個電視屏幕,又看了看在他跟前的控製台上的幾個刻度盤,即將進入倒數計時。
這是一個令人焦急不安的時刻,但是每一分鍾的操作都高度專業化,進行得井井有條。
在綜合發射場大約四英裏外,來自世界各地的要人雲集,急匆匆地在看台上找座位。美國前總統林登·約翰遜也來了。有206名眾議員,30名參議員,19名州長,49名市長、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官和政府的部長,69名大使,102名外國科學使節和武官,來自全世界大約3000名記者,還有成千上萬的公民。他們全都充分意識到,自己即將目睹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經過。火箭要麽不靈,要麽發射成功。實際上,在眾目睽睽之下火箭甚至可能在發射台上爆炸。布勞恩以前發射過的所有“土星號”火箭,工作性能雖然都是完美無瑕的。但是這一次的任務複雜,要一直飛到月球表麵,然後返回地球。這整個任務所包含的問題遠不止發射階段,還有許多其他環節可能出毛病。
電視屏幕上顯示出,三個宇航員走下高高的人行棧橋,進入高大火箭頂端的指揮艙。控製室裏的氣氛更加緊張起來了。離發射隻差幾分鍾了!
通信員的聲音開始進行最後的計數。“十……九……八……”接著,“土星號”火箭第一級的5台發動機以760萬磅的推力猛烈地衝擊著發射台。這一推力等於一億八千萬馬力,或者大約相當於北美洲全部河流發電總量的兩倍。第一級燃燒持續2分40秒,消耗液體燃料(氧和煤油)559218加侖,每秒鍾3500加侖。
氣勢雄偉的火箭徐徐上升,後來加快了速度。發射控製中心距離發射台4英裏之遙,起初聽不到巨大的轟鳴聲。不一會兒,轟鳴聲傳來了,充滿了整個控製室。當巨大的白色火箭升得越來越高時,有些人擔心,5台發動機發出的劈啪聲會把發射控製中心的窗玻璃震破。但是後來這種聲音減小了。火焰般的火箭在雲層之中消失了。廣播喇叭宣布,係統一切正常。這意味著火箭上的一切都按計劃運轉。整個火箭係統的成千上萬個零部件,全都在正常地工作著,還沒有出現什麽毛病。由布勞恩和政府與工業界的150000名工程師、科學家設計和研製的,由8000家美國公司製造的零件組裝起來的巨大火箭,正在飛向月球。
以後的3天中,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和邁克爾·科林斯特3名宇航員,勇敢地進行著曆史上最危險的旅行。全世界的人都心急如焚地在等待著。
在拋下“土星5號”的第一級和第二級,第三級第一次點火以後,“阿波羅11號”進入了繞地球的駐留軌道。繞地球一周半以後離開地球飛向太空的最後決定作出之前,宇航員和地麵操縱員借助龐大的計算機和其他電子儀器再一次對所有的係統進行了最後的檢查。
7月16日中午12時16分,飛船飛越太平洋上空的時候,德布斯經過休斯敦飛行控製中心同意,下令再次點燃“土星號”第三級,把航天器推向超越月球的軌道。這時,布勞恩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飛船的工作情況極好。當“分秒不差”準時停車的消息傳回時,整個發射控製室充滿了歡樂的氣氛。係統一切仍然正常。
1969年7月20日東部夏令時間下午10時56分,尼爾·阿姆斯特朗站在飛船舷梯最下麵的一級上,伸出他那穿著靴子的腳,在月球上踩出了第一個人的腳印。接著,他說了一句肯定是不朽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27分鍾以後,奧爾德林也到飛船外麵來了。他和阿姆斯特朗一起,開始進行活動。他們的活動成了前所未有的最熱門的電視節目。
兩個宇航員在月麵上來回走動,開始進行科學實驗,調節電視攝影機的時候,千百萬人在注視著。太陽照在月球上,但是太空漆黑一片。月球水平線的弧形,和身穿閃閃發亮宇航服的宇航員一樣,白得耀眼;這兩個人和“鷹”投下的影子是黑的,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當時,全世界都看到宇航員在月球的土地上插上了美國國旗。接著,總統通過無線電話對宇航員講話。這一切都是千真萬確的,既不是耍把戲,也不是科學幻想小說。全世界都知道這一點。
許多有世界性影響的領導人、科學家和評論員極盡褒獎之詞:曆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人類最美妙的時刻、人類史上無可比擬的功績等等。理查德·M。尼克鬆總統說:“這是自上帝創世以來世界曆史上最偉大的一星期。”
把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和邁克爾·科林斯特等3名宇航員送上月球,並且使他們返回地球,大約用了一星期時間。7月16日清晨,他們乘坐阿波羅11號航天器從肯尼迪角點火起飛,7月24日清晨,航空母艦“大黃蜂號”在夏威夷西南方1200英裏的太平洋上對其進行回收,接到了他們。
全世界億萬人——可能是電視史上觀眾人數最多的——在電視機前注視著值得紀念的阿波羅11號飛行,通過收音機收聽著從月球上發來的宇航員的聲音。全世界都為之震驚。在街頭,在每一個地方,人們都目瞪口呆。有高興的淚花,也有感恩的禱告。教皇保羅六世在梵蒂岡天文台看電視的時候,舉起他的手,高聲說道:“榮耀屬於至高無上的上帝,願全世界善良的人們安享和平。”
馬歇爾航天中心主任威廉·盧卡斯博士評曰:“馮·布勞恩博士對世界的主要貢獻之一是,在空間探索變為現實之前,他就對之堅信不疑。他專心致誌、夢寐以求、百折不回,終於以他的天才和不屈不撓的努力,使它變成了現實。”美國人稱他為“航天之父”。
1977年6月,布勞恩病逝於華盛頓。
大家知道,在密蘇裏州聖路易市有一個有名的景點,那就是大拱門。它是一個封閉式的弧形高空建築。人們可以坐旋轉梯到達頂端,從玻璃窗觀看密蘇裏河景色。但它的底層卻是一個博物館,是紀念西部開拓英雄路易斯、克拉克和薩卡佳微的。
美國的西部開發是美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大事。美國曆史界還有一個“邊疆學派”,它認為美國的整個曆史就是一部開拓邊疆的曆史。從大西洋一個小據點,擴展為13個殖民地;從13個殖民地擴展到中西部,然後再擴展到太平洋。
當初傑斐遜與漢密爾頓之爭中,傑斐遜的理論之一就是:美國是一個農業社會,它有無限的土地正等著人們去開拓,用不著走英國的向外開拓之路。
薩卡佳微開拓與傑斐遜是分不開的。西部的開拓始於傑斐遜。
美國與法國訂立路易斯安那領地購置協議時,美國的國土突然間增加了一倍,也就是增加了82萬平方英裏,其價格是每英畝美元4分。在協議尚未最後簽訂之時,傑斐遜總統就在物色探險的人才了。他選定了他的秘書梅裏威士·路易斯。
以下是劉祚昌教授對這一事件的論述:
傑斐遜的父親彼得·傑斐遜擅長繪製地圖,弗吉尼亞的第一張地圖就是他和一位教授共同繪製出來的。在父親的熏陶下,傑斐遜對於繪製地圖也深感興趣。尋找通往太平洋的水道,其目的之一便是為了繪製西部水域地圖。他希望這樣繪製出來的地圖一旦出版和擴散開來,就會鼓勵進一步的西進運動,使西部一直到太平洋沿岸都住滿了人。
而且,發現通往太平洋的水道也是實現傑斐遜的西部政策的第一步,他的西部政策便是把美國建設成為一個從大海到大海的北美大陸強國。當然,發現這條水道也有利於美國商人的西部貿易。
為了派出這個探險隊,物色帶隊的合適人選是很重要的。傑斐遜很早就屬意於他的私人秘書路易斯,因為他認為路易斯最有資格擔負起這個重要任務。在他看來,除了體力和勇氣外,這個探險隊的領導者還必須具備各種才能——他應該是一個有天賦的領導人,否則他就不可能帶領他的隊伍深入不測,經曆危險和艱苦;他必須是一個熟悉山林生活的人,對於印第安人也有所了解,否則他們就無法活著回來;他還必須有一些科學訓練,否則就不會繪製地圖、從事科學考察、搜索各種科學標本。傑斐遜感到路易斯不僅把探險所需要的這些才能都集於一身,而且有很好的體魄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