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世界的沃爾特·惠特曼的《草葉集》是經曆37年才最後成為目前這樣的。我們今天普遍見到的最終版是1892年版。
1819年5月31日,惠特曼生於紐約長島的亨丁頓鎮。他出生後不久,全家就遷到了布魯克林,他在那裏上了幾年小學。1830年,他的正式學習宣告結束。在這以後的5年中,他當過印刷廠學徒和工人。從1836年起5年內,他在長島教小學,還辦了一個周刊《長島人報》。
沃爾特·惠特曼
1841年,惠特曼遷進了紐約市,並開始了他的報人生涯。他的初期詩作和短篇小說都說不上有什麽成就,在隨後的幾年中,他在好幾家報刊當過編輯,有一次在《布魯克林鷹報》工作時,曾因與老板政治見解不同起糾紛而被革職。1848年,他應《新奧爾良月牙報》之請往南部各州做了3個月的旅行報道。這塊新土地之美麗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當時曾傳言他在那裏與一名混血姑娘發生性愛關係雲雲,但經考證,此事並無實據。惠特曼在老年曾坦白他有6個非法子女,但不曾提到有這樣一位姑娘。
同年,他又回到布魯克林,編了一個“自由土地派”的報紙。到1854年止,他當過木匠、辦過印刷廠、充任過自由撰稿人,還搞過地產投機。
在1855年第一版的《草葉集》中,共收集了12篇詩。他自稱為“人民的詩人”,他以穿工人裝的形象與讀者相見。他在序言中宣稱他的詩是用以讚頌這個偉大的新國家的。“由所有各國人民組成的美國人可能是這個地球上最充滿詩意的人民。美利堅合眾國本身實質上就是一部最偉大的詩。”這12首詩中至今還普遍傳誦的有《自我之歌》、《一個嬰兒誕生了》、《睡著的人》。
他的這些詩是對老式詩的反抗。他愛使用美國的土語俚語,一反以“古”為榮的那種詩章。他信手寫來,不講什麽詩律詞律,往往不押韻。
他著重談當前發生的日常事務。他還使用一些商業上和工業上的詞匯。他強調普通化,或曰人民化。他說:“我相信,一葉青草未必遜於巨星的整個曆程。一隻螞蟻、一粒泥沙、一顆小鳥蛋,也同樣是完美無缺。”普通工人、農夫、小生意人,就是他的“繆斯”。他把自己列於社會下層人民之一。他為了表示反抗清教徒式的道貌岸然,故意要描寫“一絲不掛”的人體。他強調性行為是純潔的東西而不是什麽肮髒的東西。
第一版的《草葉集》銷路不佳,但很幸運地得到了拉爾夫·愛默生的誇獎。後者寫信給他說:“我覺得這是美國迄今所出版過的最不平凡的智慧之作。我祝賀你有了一個很了不起的開頭。”愛默生的鼓勵給了惠特曼極大的勇氣,使他決心把詩寫下去。
在1856年《草葉集》第二版中,惠特曼增加了20首新的詩。從此,他每一次新版就對舊詩作一些修改,並增添了新的詩。第二版中的好詩有《橫渡布魯克林渡口》、《向世界致敬》、《有一個女人等著我》。但第二版的銷路仍然不佳。第三版出版於1860年,這是第一次由一家波士頓出版商出版。以前都是由他自己掏腰包出書的。這次增加了146首新詩。他第一次把自己的詩分成類。以後他就按此辦理。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一組“亞當斯的兒女們”,這是一組談異性之愛的詩。另一組叫“卡拉莫斯”,是講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詩。
在第三版中,惠特曼也開始談“死亡”這個主題。如《當我處在生命海洋的落潮時》、《不停搖擺的搖籃總有停擺時》。
讀者對第三版的反應是毀譽不一。反對者主要是看不慣他對性行為的露骨描寫。有人甚至要求惠特曼自殺以謝國人。但第三版的銷路卻很好,這是很“反常”的。這是惠特曼的一次新經曆。但隨即又發生了不幸,他的出版商因內戰開始而破產。第三版的紙版不知落入了何人之手。因此就發生了盜版問題,據估計,盜版約達10000冊。
內戰爆發後不久,他曾到弗吉尼亞去尋找他的兄弟,因為據說他兄弟在戰場上受了傷。於是他得以親眼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他一方麵繼續供職於華盛頓的郵政局,一方麵在華盛頓的各醫院做義務服務員。他常常工作至深夜,照看傷病員。他有純正的人道主義理想,不管對聯邦軍的傷員也好,對叛軍的傷員也好,他都是一視同仁。
由於過度辛勞,他也一度生病。1865年1月,他入內務部印第安人局供職。
《草葉集》第四版出版於1867年。此書采用了藍色封麵,所以俗稱為《藍皮書》。部長先生有一次看到了這本書,他對其中的兩性描寫大為惱火,就把惠特曼逐出了內務部。但有一位高級人士出來打抱不平,他把惠特曼介紹到司法部工作。他在那裏一直工作到1873年。
惠特曼是林肯的崇拜者,當林肯被刺的消息傳來時,他正在用晚餐。他和他媽媽放聲痛哭,沒有能吃完這頓飯,而且一連兩日,沒有清理餐桌。
惠特曼晚年,每逢林肯忌日,就要在紀念會上發表演說,講述林肯生平。出席他最後一次在紐約卡耐基大廳講演活動的有古巴的革命導師馬蒂。馬蒂說,當時惠特曼已衰老不堪,他坐在一把高背椅上,白發蒼蒼,宛如一位神仙。但講話卻高昂有力,講到激動處,竟老淚橫流,全場為之暗泣。
從第四版起,詩的重點有了轉移。也就是從人體的描寫轉到了精神的描寫,或曰靈的描寫,如《死亡的耳語》、《啊,親愛的靈魂》、《最後的啟示》。
在《通往印度的旅程》中,他頌揚了人類曆史上的輝煌成就:1869年聯邦太平洋鐵路全線通車,它貫穿了美國整個大陸;蘇伊士運河的通航,把歐亞兩大陸聯結了起來;大西洋電纜的安裝,使美歐兩大陸聯結了起來。在惠特曼看來,這三大建設象征性地使整個人類成了天下一家。他認為人類經過一個世紀一個世紀的千辛萬苦,終於迎合天意達到了自然上的和諧。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問題是人類必須在精神上達成與上帝的和諧。
1871年,惠特曼出版了他的散文集《民主展望》,這是他最重要的散文集。他對重建時期的貪汙腐化行為大表憤慨,但他又堅信,民主思想一定會在美國取得最後勝利。他說:“許多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夢,但我滿懷信心地預測這樣一個時期遲早會到來,那時整個美國將把四海一家精神、深層的友愛精神、真純而久盛不衰的互愛精神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
1871年和1876年,惠特曼出版了《草葉集》的第五版和第六版。其中的最佳作品為《形而上學的基礎》、《哥倫布斯的禱告詞》、《紅木樹之歌》。
1873年,他突發心髒病,從此從華盛頓遷至新澤西的坎頓居住。1881年,他對《草葉集》做了最後的訂正。(以後的作品都作為附錄)
第七版原定由波士頓的詹姆斯·奧斯哥德出版。但波士頓司法部要求刪去某些它認為是不宜出版的內容。惠特曼拒絕刪修,於是改由費城的一家出版商於1882年出版。
現在人們所讀的《草葉集》是所謂的“死榻版”,出版於1892年。
1892年3月26日,惠特曼死於坎頓,他死後的名聲大大超過了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