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杜波伊斯1868年2月23日生於馬薩諸塞州的大巴林頓。他父親叫阿爾弗雷德,是海地的黑人,他母親是荷蘭黑奴,姓伯哈德。父親曾在美國內戰時參加紐約的軍團當小兵。但後來開了小差。他結婚生威廉不到兩年,也開小差離家而去,因此威廉完全由他母親來撫養。在母親和舅舅一家照顧下,他在大巴林頓當地上學。好在這個學校沒有種族歧視。1884年,他從中學畢業,也是第一位黑人畢業生。他成績優異,而且能寫文章,並在托馬斯·福邱主編的黑人報紙《環球報》上發表。
1885年9月,他入了費斯克大學。這是一所內戰後南方為新解放的黑人而新建的有名的大學。出生於北方的杜波伊斯在該校了解到了美國的種族主義和黑人文化。在暑期,他還在當地的田納西山區教小學。
1888年,他進了哈佛大學,插入了三年級,1890年畢業,1891年得碩士學位,1895年得博士學位。1892—1894年,他曾在德國遊學,在柏林大學聽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校改名為亨伯爾德大學。1894年他回國後在俄亥俄韋爾伯福斯大學教多種語文。他是在該大學完成他的哈佛博士論文的,題為“對美國黑奴買賣的抑止(1638—1870)”。
1896年,他受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邀請,在第七區做了一次深入的研究。他對2500家人家做了登門訪問。寫出了調查報告《費城的黑人(1899)》。在完成這個篇論文後,他在1896年11月向政治和社會學院作了一次報告,題為“黑人問題的研究”。1897年3月,他又在華盛頓特區新成立的美國黑人學院發表演說,題為“種族之保存問題”。同年,又受美國勞工局之托,對南方黑人做了一次調查,寫成了《弗吉尼亞州法姆維爾的黑人:一次社會調查》。
他很快就成了研究美國黑人問題的權威和專家。接著,他就到大西洋大學任教。他教的是社會學。他非常強調要作實地調查。在此期間,他寫了兩本書:《黑人的靈魂》和《約翰·布朗》。
在前麵這本書中,杜波伊斯表明了他是反對布克·華盛頓的政治保守主義和種族調和主義的。如果說布克是講求實際的政客,杜波伊斯便是黑人的思想和哲學領袖。他對於為黑人爭取基本人權及美國公民權利要比為黑人取得中產階級的技能更為重視。他寫道:“隻要華盛頓先生繼續為不公道的情況巧辯,我們便須不斷反對他。”
1904年,杜波伊斯和一批激進的黑人知識分子組織了一個“尼亞加拉運動”,要求取得全部民權。
威廉·杜波伊斯,1918年
1906年約翰·布朗起義紀念日,以杜波伊斯為首的一批知識分子,個個赤著腳,在太陽剛剛爬出地平線的時候,列隊向哈普渡口的布朗起義地點進發。他們莊嚴地舉起右手,向美國全體黑人宣布:“第一,不得到充分的人權,我們決不會滿足。我們為自己謀求屬於一個生而自由的美國人的公民權利和社會權利,除非我們獲得這些權利,我們將不斷地抗議並把美國對付我們的可恥行為告訴所有的美國人。我們需要成年人的選舉權,而且現在就需要。第二,我們要求取消公共場合的歧視待遇。第三,我們要求有權與願意和我們來往的人來往。第四,我們要求法律對窮人和富人,對勞動者和資本家,對黑人和白人發生同樣效力。我們並不比白種人不守法,可是我們常被逮捕、被判罪,或被暴徒襲擊。第五,我們要求讓我們的孩子受教育。”
華盛頓一派人對這個尼亞加拉運動感到十分惱火,罵杜波伊斯博士是“煽動家”。杜波伊斯就寫了一篇文章,名曰“論煽動”,文章說:
世界上有一些人是反對煽動的,我們不能完全責怪他們。煽動畢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這意味著,當你正舒舒服服平平靜靜走在回家路上時,卻有一些似乎有點瘋癲的人堅持要你聽他講一些不中你心意的話。這些話可能是真理,但卻不中你的心意。
如果周圍的事情一切都好,那當然情況就好得多。但就今天而言,不管我們多麽不喜歡煽動家,他仍然存在。為什麽?因為我們周圍的事情遠不是百事如意。因此,要麽我們閉起眼睛把醜惡和錯誤姑且當作沒有存在,要麽我們就正視現實起來糾正醜惡和錯誤。
事情往往會這樣:醜惡明明存在,錯誤明明存在,但有人卻不知道。因此需要有煽動家,他是一個鳴鑼開道的人,他向大家說:“存在著醜惡,你不知道,我知道,所以我要告訴你。”當然,煽動家的話有兩種可能,可能是謊言,也可能是真理。所以煽動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不應反對煽動,而應辨明是非。
我們要求取得一個自由美國人所應該取得的一切權利,我們將繼續煽動,直至達到目的為止。
可惜尼亞加拉運動僅僅是一個少數知識分子的活動,它帶有知識分子固有的弱點,它煽動了一陣子,接著就沒有下文了。
1909年,全國有色人種促進會成立。這是一個黑白兩族人的共同組織。它主張通過法律手段取得黑人民權。1910年,杜波伊斯辭去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職,參加了該會,並任刊物《危機》的主編。這個刊物一直為黑人的權利而呼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危機》上發表文章;要求美國黑人暫時停止抗議,以便與全國人民共同為作戰努力。1926年,他去蘇聯做了一次考察,他研究了共產主義以及弗洛伊德主義,然後又碰到了1929年的大蕭條。他開始在《危機》上談馬克思主義,這就引起了促進會秘書長沃爾特·懷特的不滿,杜波伊斯乃於1934年6月辭職。
此後他又重新到亞特蘭大大學任教,任社會係的主任。他曾在該校當過一陣子訪問教授。他主編了一份雜誌《菲隆》(希臘文,意為種族)。他在學校待了四年。1944年,他76歲,有色人種促進會再次請他回該會工作,任研究工作主任。1945年在舊金山開聯合國成立大會時,杜波伊斯曾作為美國代表團成員之一參加了大會。1947年,他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報告《向全世界呼籲》,指控美國的種族主義有違國際人權。1945年,他出版了一本書:《膚色和民主:殖民地與和平》,1947年又有一本:《世界和非洲:探索非洲在世界曆史中所起的作用》。
1948年,他在大選中支持了華萊士,再次與沃爾特·懷特發生矛盾,又再次辭職。隨後,他參加了非洲事務理事會,任非洲支援委員會主任。他積極支援了南非非洲人全國代表大會的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
1949年,他與一些人組織了“爭取世界和平文化和科學大會”,該大會相繼在巴黎、墨西哥城和莫斯科舉行了會議。1950年,該大會改組為“和平情報中心”。杜波伊斯任顧問理事會主席。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廣為宣傳斯德哥爾摩和平呼籲書,要求禁止原子武器並對原子武器進行國際管理。同年,他反對朝鮮戰爭,並被紐約州的進步黨推選為聯邦參議員候選人,他的口號是“和平和人權”。他當然沒有取勝,但他所獲的選票是所有進步黨候選人中最多的。
1950年8月25日,政府下令和平情報中心必須根據《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向政府登記。盡管中心於同年10月12日解散,法院還是於1951年2月9日發出傳票傳訊杜波伊斯等人。由於律師的力爭,開庭日期延到了11月18日,避過了反共高潮。法院在開庭中總算作出裁決,認為他們無罪。
1950年7月,他前妻去世,1951年他續娶秀蘭·格蘭姆為妻,她是一名政治活動分子,思想比杜波伊斯更激進。杜波伊斯的思想也跟著愈走愈左。1953年,杜波伊斯獲得了世界和平理事會的國際和平獎。他支持斯大林,他說斯大林的手段雖有點過分,但這是在西方國家的破壞活動下不得已作出的。1956年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公布後,也未見他改變態度。
1952—1958年,杜波伊斯夫婦被吊銷護照,不得出國。護照開放後,他倆到蘇聯、東歐和中國去旅行。在莫斯科,他受到了赫魯曉夫的熱烈歡迎。赫魯曉夫要求他留在莫斯科搞非洲文化的研究,最後促成了非洲研究所成立。他在莫斯科還獲得了列寧和平獎。
1961年5月,他獲得了加納總統恩克魯瑪和加納科學研究院的邀請,編寫《非洲百科全書》。但在回國途中他訪問了中國,而當時國務院規定美國公民不準到中國旅行,所以他的護照又被吊銷。經加納政府出麵討情,算是發還護照。
1961年10月1日,杜波伊斯正式寫了入黨申請書,加入了美國共產黨。他說,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真正使美國黑人獲得解放。
從1961年起,杜波伊斯就住在加納,並入了加納籍。他在那裏從事編寫《非洲百科全書》的工作。1963年8月27日,他病逝於安加拉。
他共寫了21本書,編了15本書,發表100多篇論文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