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盛教,1931年生於湖南省新化縣鬆山鄉一個叫桐子村的農戶裏。1949年11月,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年就光榮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51年4月,羅盛教所在的部隊高舉抗美援朝的國際主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近一年的時間裏,羅盛教和他的戰友們懷著對祖國的忠誠、對朝鮮人民的熱愛,與朝鮮人民軍緊密配合,狠狠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轉眼到了1951年除夕,部隊來到成川郡的石田裏休整。沒幾天,羅盛教就和當地群眾融成一體,尤其是村裏的孩子們可喜歡羅叔叔了。
1952年1月2日清晨,羅盛教想起河邊有兩個沒拉響的手榴彈,於是剛下早操,就拉上戰友宋惠雲分頭沿河岸去找。
河床被白皚皚的冰雪覆蓋著,結冰的河麵像一塊光潔的大玻璃。四五個朝鮮少年正在上麵輕快地滑來滑去,像一隻隻輕盈的小燕子。看到羅叔叔,孩子們高興得歡呼雀躍。
羅盛教也笑著向他們揮揮手,然後繼續向前尋找,走到一個小木樁前,他伸手去扒開地上厚厚的積雪。突然聽到河中央“哢嚓”一聲脆響,接著是一聲驚叫。羅盛教扭頭一看,隻見河中央裂開一個大窟窿,一個少年在冰水中掙紮了兩下,就沉得無影無蹤了。
羅盛教一下掀掉頭上的帽子,拔腿就向河中央衝去,一麵疾跑,一麵迅速脫掉身上的軍衣。來到冰窟前,他又飛快甩掉腳上的大頭軍靴,一個飛身撲進冰冷刺骨的河水中。
過了好半天,羅盛教才鑽出水麵,深深地吸了口氣,接著又潛到水底。其他幾個朝鮮少年焦急地注視著水麵。
冰層下的河底,什麽也看不見,隻有靠雙手一點一點地摸索。又過了一會兒,羅盛教再次浮出水麵。隻見他臉已經凍得像張白紙,嘴唇烏青,大口大口喘著粗氣。可是看到冰窟旁幾張焦急的小臉,想到水底的少年,羅盛教一閉眼又深深潛下水底……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平靜的水麵上突然一陣晃動,一雙小手伸了出來,接著露出朝鮮少年的頭。在羅盛教的托送下少年扒住冰麵往上爬,眼看快要上來了,卻聽“嘩啦”一聲巨響,冰麵突然塌了一大塊,兩個人又重重地跌進了又深又冷的河水中。
過了一會兒,羅盛教才浮了上來,隻見他的臉頰、脖子、肩膀都已青紫,牙“咯咯”地叩擊著,兩隻手也不停地抖著。可是他一咬牙又潛了下去,半分鍾、一分鍾、兩分鍾,那少年終於又被托了上來,先是頭、肩,然後是身體,他竟是被羅盛教用頭和肩膀硬扛上來的!
這時,宋惠雲也扛著根電線杆氣喘籲籲地趕來了,並立即把電線杆子伸到冰窟裏。少年抱住杆子被拉上岸,可羅盛教卻再也沒有浮出水麵……村裏人聞訊趕來,用鐵鎬、長柄斧砍開厚厚的冰麵,才找到雙目緊閉的羅盛教。大家急忙把他抬到岸邊,獲救少年和小夥伴們圍著心愛的羅叔叔,流著淚大聲呼喚著,可羅盛教再也不能睜開雙眼,看一看這些可愛的朝鮮孩子了……
中國人民誌願軍政治部為羅盛教追記特等功一次,並授予“一級模範”“特等功臣”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追授他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羅盛教烈士永遠活在中朝人民的心中……
沉思錄
那是一個樂於助人又嚴守紀律的好戰士,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崇高的獻身精神,不僅影響了整整幾代人,而且會永久地流傳給我們的子孫後代。
萬事由來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100多年曆史中,世界上第一所黨校是1906年德國社會民主黨創立的。學員們畢業後,多數都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上,成為更加稱職的報刊編輯、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人、工廠支部書記和工會運動的領導人,等等。其中的佼佼者是後來成長為黨的主席和共和國總統的威廉·皮克(1876-1960)。在黨校授課的,有黨的著名理論家羅莎·盧森堡和弗蘭茨·梅林,在授課講稿基礎上,盧森堡寫出了他的名著《國民經濟學入門》和《資本積累論》,梅林則寫出了專著《中世紀末期以來的德國史》,以列寧為首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曾經仿效德國的榜樣,於1911年在巴黎郊區創辦了布爾什維克黨的第一所黨校。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所黨校則是1925年中共北方區委開辦的北京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