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五節 音樂之父——巴赫

  巴赫(1685-1750),出身於一個德國的音樂世家。不到10歲時,父母雙亡,他跟長兄生活在一起。由於他從小受到濃厚的音樂熏陶,對音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立下誓言一定要學好音樂,要取得比前人更輝煌的成就。

  他哥哥是一位宮廷樂師,但他卻堅決反對弟弟學習音樂。因為他知道自己身在宮廷任職,也不過是一個“高級仆人”罷了,不能讓弟弟再步他的後塵。可是,早已下定決心學好音樂的弟弟卻絲毫沒有改變初衷。但是,樂譜資料從哪裏來呢?巴赫知道向哥哥借是借不到的,便想出了一個“高招”:趁哥哥不在家裏,趕緊從書櫃中“偷”出樂譜,靠著暗淡的月光抄寫下來。估計哥哥快要回來時,再放回原處。他就是這樣天天“偷”著學。

  有一次,他快要抄完的時候,哥哥突然回家,他的舉動一下子被發現了。哥哥非常惱火,當即就把弟弟精心抄寫的樂譜撕了個粉碎,並氣憤地重重打了他一巴掌,勒令弟弟從此不準再學音樂。巴赫並未因哥哥的再三阻撓而灰心。抄譜不成,他又想出一個妙計來。每當哥哥排練或演出時,他總是躲在角落裏偷偷看排練,回來後把排練的節目再進行模仿鑽研。就這樣年複一年,經過努力奮鬥,巴赫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成為世界有名的偉大作曲家。他給後人留下的作品有:《勃蘭頓堡協奏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咖啡清唱劇》等。尤其是《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是世界音樂寶庫中最有價值的經典作品。為此,巴赫一直在音樂史上享有“音樂之父”的美稱。

  沉思錄

  頑強的意誌和強烈的興趣,能夠克服一切困難,粉碎一切障礙,創造出有利於自我發展的學習環境。

  萬事由來

  科學院問世,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據史料記載,世界上第一個科學院是在公元前3世紀文化發達的古埃及誕生的。

  這個最早的科學院,建在亞曆山大城,故稱“亞曆山大科學院”。該科學院規模相當宏大,藏有70萬卷手抄稿,並設有專門的建築場所供不同學科的學者研究。可惜的是,這個最早的科學院在公元391年被焚毀。原因是科學院的許多活動是與宗教教規背道而馳的,受到了宗教勢力的仇視和破壞。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