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天資不高但頗有建樹的學者

  章學誠是清代著名的史學家,他擔任過華秋帆主編的《續資治通鑒》的編纂工作和補修《史籍考》的主要工作,親自編纂過《和州誌》、《永清誌》、《永定河誌》、《常德府誌》、《湖北通誌》等許多方誌,提出了一套係統的方誌學理論。他一生的著作收在《章氏遺書》中,其中《文史通義》、《校讎通義》被公認為史學、古典目錄校讎學的兩大名著。

  章學誠這樣一位頗有建樹的學者,卻是一個天資較低的人,尤其是他的記憶力極差。據說,章學誠少年時一天最多隻能誦讀兩三百字的書,連文言虛字的用法都記不住。這種天資在講究讀經誦典的封建社會,對於需要博聞強記的史學,無疑都是較低了。章學誠年輕時多次參加科舉,屢試不第,一直到40歲時才中舉人。

  然而,章學誠不顧別人的議論譏笑,毅然向天資挑戰,抱定了做一個傑出史學家的誌向。41歲中了進士後,他不顧家境貧寒,放棄仕宦之途,專心致誌從事教書和研究學問。他針對自己的缺陷采取了各種有效的方法補救。一般人治史由博而專,他反其道而行之,由專到博,學一點鞏固一點。他認為這種方法“學問之始未能記誦,博涉及深,將超記誦”,能夠有效地克服記憶缺陷。他克服記憶缺陷的另一個方法是讀書做劄記,他的許多著作都出自於他的讀書劄記。他治學持之以恒,不急於求成。他的大部分史學成果都出自晚年,63歲時雙目失明,猶事著述,直至終身。

  他的座右銘是:不羨慕不費工夫而得來的虛名,不計較世俗庸人的褒貶,孜孜不倦幾十年如一日,肯花中等智力以上的人所不願下的工夫。

  沉思錄

  高士其說:“學習是什麽?學習就是繼承,繼承古今中外和人類社會的一切學問與知識;隻有全麵地繼承才能進行全新的創造。”肯比別人更努力學習的人,才能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成就。

  萬事由來

  “文獻”一詞,始見於《論語·八佾》。較早解釋文獻含義的則是宋代學者朱熹。他說:“文,典籍也;獻,賢也。”在古人看來,文和獻不同,文是曆史遺留下來的文字材料,獻則是人們對曆史上某事所發的議論和追記的記錄。“文獻”的概念隨著時代的進程而發展,當今的含義已是有曆史價值或參考價值的圖書資料,包括檔案、文件、圖書、報刊和各種視聽資料。我們把對這類史料的編纂叫做文獻編纂,就是按一定的題目和要求,對檔案史料進行搜集整理和注釋等編輯工作,並以出版的方式貢獻給社會。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