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1921年出身於上海,我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自幼聰明穎悟,18歲考取倫敦大學,因戰事改入香港大學。1943年以中篇小說《沉香爐》在上海文壇橫空出世。她的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是上海40年代暢銷書,一時為之洛陽紙貴。晚年致力於《紅樓夢》研究,《紅樓夢魔》是其研究專著。
張愛玲生於舊中國地位顯赫的官宦家庭。她的祖父張佩綸是李鴻章的女婿,清末著名“清流派”的代表,張愛玲的父親因家庭影響一身遺少作風。其母是南京黃軍門的女兒,曾經留過洋。張愛玲生長在這種環境之下,既給了她得天獨厚的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修養,又使她形成敏感而又冷漠、孤僻而又實際的性格。
張愛玲從小就顯示出非凡的作家天賦。三四歲時,母親就教她吟誦詩詞。聰穎的她,一首詩詞念不了幾遍就會背誦。她讀古典詩詞有很好的悟性,讀罷一首小詩之後往往能心有靈犀仿作一首。7歲左右就能寫小說了,看她信手“塗鴉”之作,往往叫父母樂得由衷讚歎。
張愛玲上中學時,文采已充分顯露出來了。她所在的學校是上海瑪利亞女校,當時學校有一種文學樣刊叫《國光》,張愛玲經常在校刊上發表小說、書評和論文。其中有一篇《霸王別姬》寫得悲壯豪邁、慷慨激昂,直令許多男生歎賞,其文辭燦爛,也令當時許多文豪大作讚歎不已。
13歲那年,一天,張愛玲在書攤上讀了一本張恨水的通俗小說,曲折多變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了她,以後她又專門找了幾本來讀。之後,張愛玲忽發奇想,我要是也能寫幾部通俗小說該多好啊。有一天她開始動筆了,人物都是《紅樓夢》中現成的,有賈寶玉、林黛玉,還有賈政、王夫人,更有襲人、晴雯等,不過這些人穿著都是現代人的衣服,說現代人的話,做現代人的事,逛上海灘,徜徉十裏洋場……小說每寫好一個章節,都要拿給父親看,父親往往欣然命筆,擬上回目。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小說終於寫完了,訂成上下兩冊手抄本,赫然寫上書名《摩登紅樓夢》。
張愛玲的文學作品已成為幾代人推崇的偶像,時間愈久,魅力愈強,影響至當代不減。
沉思錄
不管處於哪個時代或什麽樣的環境之下,你都可以努力堅持學習,都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勤奮來改變命運。
笑話碰碰車
母親對自己的孩子說:“馬克西姆·維克多是個壞孩子,我不願你今後再跟他一起玩。”
“媽媽,那我是好孩子嗎?”
“當然,當然!你是個乖孩子、好孩子。”
“那麽,維克多就應該跟我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