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節 歐陽中石學字

  我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從六歲開始學習書法,十四五歲時,已能撰碑屬文了。他知道藝無止境,決定訪求名師。經人四處打聽,訪得隱蟄濟南西門裏路北古廟中的武岩和尚,是一位書藝高手,於是攜習作造訪。武岩和尚看了歐陽中石的習作後,搖搖頭說:“你還不會寫字!”

  老和尚的話不免苛責,但歐陽中石還是接受了:是啊,假如我很會了,就不上這兒來了!

  “你要拜我為師,可以。”老和尚說,“不過,我有一個條件,你到我這兒學字,筆墨我供應,紙要你自己出。要用好紙,用宣紙。”

  “是”。歐陽中石想:宣紙一毛二分錢一張,這點錢我們家咬咬牙還過得去。

  老和尚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說:“一毛二的宣紙不行,要用好的。我這兒有好宣紙,五塊錢一張,你每次帶錢來就行了。”

  五塊錢一張宣紙!歐陽中石大吃一驚:當時一袋白麵才兩塊錢,五塊錢差不多就是一個普通職員的月薪了!歐陽中石家並不富裕,這一筆“學費”如何承擔得起?

  歐陽中石心裏十分矛盾:要是就此拉倒,這老和尚道行不低,失去機會可惜;要是去學,一次要花這麽多錢,代價也太大了!想到老和尚那副冷漠倨傲的神氣,他心裏把老和尚罵了無數遍:你有點本事就這樣,我一定要超過你!

  回到家,他把老和尚的話原原本本給母親複述了一遍,母親合計了一晚上,最後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讓兒子去兩次——老和尚輕易不收徒,這回答應了,機會難得;五塊錢就五塊錢吧,全家節約一點,去兩趟摸個竅門兒,過後就不去了。

  星期天,歐陽中石攥著五塊錢,興衝衝地跨進了古寺。他心裏已算計好:你一次要我五塊錢,我就睜大眼睛看你寫,一次“吃掉”你一半兒,兩次把你全部“吃掉”!

  老和尚收了錢,從案桌上抽出一張紙,說:“看著,今天就寫這一個字,你瞧仔細了,我可不寫第二遍。”說罷,蘸墨掭筆,緩緩寫了一個“永”後,放下筆,又抽出一張紙,往歐陽中石麵前一送:“那邊寫去吧!”

  歐陽中石接紙一看,心裏大叫上當:這不就是一毛二一張的宣紙嗎?文具店裏賣一張還四尺長,這一張才六分之一,心中雖憤憤,嘴上可不敢吭聲,隻得老老實實地到旁邊一張桌子上寫去了。

  五塊錢就這麽一張!歐陽中石握著筆,手直哆嗦——這一筆下去,五塊錢就沒了!先看清老師怎麽寫,把它琢磨透了,再下筆。於是他盯著老師寫的那個字,全神貫注地看,從第一筆到最後一筆。橫過來豎過去,反複研究。比畫了半天,一筆沒寫,老和尚發話了:“今天到時間了,每次授課一小時,你要抓緊。叫你寫,你不寫,告訴你,回家可不準寫字,聽清楚了嗎?”

  歐陽中石一路上回想著老師寫的字樣,跨進家門,援筆一試的熱情已難以抑製了。一下筆,他也呆住了:自己的字怎麽這半天工夫就變了樣兒?怎麽一下子就跟老師寫的差不多了呢?驚詫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陣欣喜,老師的筆法還是讓我摸著了,我已經把他“吃”了一半兒!在興奮中,他把老師那個字樣回憶了一遍又一遍,一點一劃,反複對照:我寫的這個“永”,跟老師寫的那個比,哪一點對了,哪一點還沒學會……這樣一遍一遍重複觀照,竟把記憶給消磨了,最後腦子裏一片空茫,老師寫的那個字是怎樣一個形象,怎麽想也想不起來。

  第二次去,歐陽中石胸有成竹了。老和尚收了錢,照例抽出一張紙,舉筆待寫。歐陽中石說:“老師,您別寫了,我還要上次那個。”老和尚拿出那個“永”字,又給了他一張紙:“這次可別再像上次那樣了!”

  歐陽中石仔細看了老師的字樣,尤其是記憶中迷惘的地方,等到都了然於胸了,就大膽揮筆——這一回好,一口氣寫下來,形神就有幾分像了。歐陽中石非常高興,正想拿給老師看,一雙大手從後麵把他按住了——原來老和尚一直悄悄在後麵看,他那呆板的臉終於漾起了一絲笑意。

  一次五塊錢,對歐陽中石的家庭來說,確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歐陽中石原來打算兩次解決問題,但去了兩次之後,他發覺自己錯了:老和尚外拙而內秀,肚子裏的東西可真不少,每一次去,他都可以學到新東西:這一次顏體,下一次歐體;學了龍門造像,還有北魏摩崖……每次都有新玩意兒,叫歐陽中石目不暇接,眼界大開,倒是欲罷不能了。母親也不提“去兩次找借口不去”的舊話兒了,每到該去的時間,就給他錢。在這五塊錢的沉重壓力下,歐陽中石學習格外用心,每次到了老師那兒,眼耳心手,一齊足力調動,去觀察、感受、吸收、攝取,因此每一次去,無不飽饗而歸。大約經過半年,老和尚教會了歐陽中石篆、隸、楷、行、方、圓、正、側各種筆法,讓他俯覽了中國書法的各種風格流派及其筆法奧義,然後對他說:“你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很紮實的基本功,可以向某一個方向深入發展了。”說完,老和尚就悄然離去,雲遊他方——此後歐陽中石再也沒見到他。

  老和尚走後,歐陽中石才從母親口中得知:老和尚其實一個錢也沒要,第一次交的五塊錢,第二天就送回來了;每次交錢,實際上都是老師和母親串通好,做戲給他看;那五塊錢,半年裏隻是在三個人手中循環。

  為什麽老和尚非要他交錢不可呢?50年後,歐陽中石談起往事,感觸很深地說:“我的這位老師,不但書法好,而且懂得教學法。輕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往往不珍惜,對學習機會也一樣。武岩和尚之所以要我交五塊錢,就是借此給我施加壓力,激發我的學習熱情。這使我學習任何東西都很快,可以說使我一生受益無窮,我現在仍在吃那時墊下的老本。所以我覺得武岩老師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我一輩子都感激他。”

  沉思錄

  一句古羅馬諺語說:“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輕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往往不珍惜,在學習的問題上也是一樣。懂得珍惜學習機會的人,才容易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笑話碰碰車

  一天,一位老先生沿街緩慢地行走,看見一個小男孩正要拉一個門鈴,但門鈴太高,他夠不到。老先生心地善良,他停下步子對孩子說:“我來給你打鈴吧。”然後他使勁兒打鈴,整個房子裏的人都聽到了鈴聲。

  孩子連忙對老先生說:“現在咱們走吧,快!”

  老先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