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玄奘取經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高僧,為弘揚佛法隻身前去印度取經,一生執著追求,也為我國的地理學作出了卓越貢獻。

  《西遊記》的故事在我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大人小孩幾乎沒人不知道。故事中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3個徒弟保護師父唐僧去西天取經,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回了真經。唐僧取經真有其事,那個唐僧就是玄奘。可實際上,他隻是孤身一人,並沒有什麽齊天大聖來保護他。

  玄奘精通印度佛學中的《經藏》、《律藏》和《論藏》,所以人稱“唐三藏”。他潛心鑽研佛經,讀遍了國內的佛經資料,覺得要弄通佛理,最好到佛教的發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島)去學佛經。他一麵學習梵文,一麵向官府申請出國。

  當時正值唐朝初期,國內政局不太穩定,邊境也不安定,政府嚴禁百姓出境,玄奘的申請未被批準。於是,他混在一群衣衫襤褸的饑民中,離開了長安,踏上了西行的道路。當他剛剛到達西北邊境的軍事重鎮涼州時,一道公文十萬火急地由長安直送而來,原來朝廷知道了玄奘要偷越國境的事。玄奘得知消息後,連夜逃出涼州關口,又逃過了瓜州關口,在荒涼的沙漠上策馬西行,沿著一堆堆死人的白骨和駱駝的糞便前進。當他進入400多公裏的莫賀延磧(qì)戈壁灘後不久,就失手打翻了盛水的皮袋子,把飲用水全部灑光了。他想起“寧可西進而死,絕不東歸而生”的誓言,忍著極度的幹渴,走了5天,終於昏倒在沙漠中。在生死關頭,一陣涼風吹醒了他,他又騎馬勉強走了5公裏地,幸好前麵出現了一片綠洲,他又裝滿水袋繼續上路。越過400多公裏的沙漠,玄奘來到高昌國,高昌王聽說來了唐朝高僧,苦苦請求玄奘留下來說法,答應給他優厚的待遇而不放他走。玄奘一連三天不吃不喝,高昌王甚為感動,就在第四天送他上路了。

  之後,玄奘又翻山越嶺,走了整整一年。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一路上,各地的自然風光給玄奘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但也有比沙漠更為艱苦的地方,淩山就是其中之一。淩山是天山的穆素爾嶺,山高峭陡,經年不化的冰川在山穀中熠熠閃光,氣候多變給旅途帶來極大的困難,稍有不慎,就會被雪崩吞沒,被冰淩滑下深淵。玄奘把自己和馬聯結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在羊腸小道上行走。

  到達天竺後,玄奘在印度度過了十幾個寒暑,足跡遍及印度半島。他參觀訪問佛教聖地,調查研究各地的曆史、地理和風土人情。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潛心鑽研全部佛經以及其他宗教流派的學說,成為那爛陀寺十大法師之一。

  那爛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學府,長年有僧徒1萬多人,能成為那爛陀寺的十大法師之一,那是很高的榮譽。玄奘通曉了全部經論的奧妙,聲譽傳遍了整個天竺。後來他被推舉為那爛陀寺的講席。

  玄奘聲名鵲起,許多國王和佛教徒都懇切希望他永遠留在印度,不要再回國了。有一個國王甚至許諾,如果玄奘留下來,就給他造100所寺院。但是,玄奘心中懷念祖國,他帶著650多部佛教書籍,再一次踏上迢迢征途,回到了長安。

  唐太宗被玄奘的頑強精神感動,勸玄奘還俗做官,玄奘謝絕了。他又花了19年時間,翻譯佛經,共譯出佛經1335卷。他還和弟子辯機合著了《大唐西域記》,這部書在地理、宗教等方麵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在世界上有多種譯本。

  沉思錄

  唐玄奘為了到天竺鑽研佛經,在向朝廷申請出境未準的情況下,也不管朝廷禁律,私自出行。路途中,雖然充滿坎坷與磨難,但這些並沒有嚇倒他,他還是執著地向理想前進。最終經過重重困難,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成為名垂千古的僧人。

  越玩越聰明

  小明的爸爸隻當了一次官,而且隻當了幾天。可是因為當了那次官,卻鬧得他每天都要掏腰包,請問他當的是什麽官?

  答案:新郎官。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