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捷列夫(1834-1907),俄國著名的化學家。他生在西伯利亞一個邊遠城鎮的多子女家庭裏。他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家裏人都親切地叫他米佳。西伯利亞荒涼而且寒冷,是沙皇流放犯人的地方。門捷列夫一家原來住在彼得堡,由於父親同情十二月黨人,才被當局調到這邊遠的小城鎮來,當一名中學的校長。
門捷列夫的媽媽聰明能幹,照料著十幾個孩子,忙得顧不上休息,她以自己的勤勞支撐著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父親不幸患了眼病,雙目失明,不得不去莫斯科做手術,可回來時,校長的職位卻丟了。家中的積蓄花光後,生活的來源被掐斷了。全家搬到另一個村子,媽媽經營起玻璃工廠。
門捷列夫從小生活在玻璃工廠裏,工廠裏奇異的生產活動滿足了他童年時的好奇心。他經常目不轉睛地觀看玻璃工人熔煉玻璃,把它化成透明的液體,吹成漂亮的玻璃器皿。他常常看得手發癢,真想自己動手吹一個大玻璃球。這樣,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滋生了熱愛勞動、熱愛化學的種子。
1814年,7歲的門捷列夫進了八年製學校。他努力學習、成績優異,媽媽非常高興,節衣縮食,堅持讓他讀完中學。他13歲那年,父親去世了。不久玻璃工廠在一場火災中被燒毀了。媽媽為了讓心愛的兒子受到高等教育,毅然變賣了僅有的一點財產,帶著一兒一女離開西伯利亞,千裏迢迢來到莫斯科。因求學無路,不得已來到彼得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門捷列夫總算考進了彼得堡中央師範學院數理係插班學習。媽媽長期奔波勞碌,心力交瘁,病倒了。臨終前,她囑咐門捷列夫:“不要欺騙自己,要辛勤地勞動,而不是花言巧語,要耐心地尋求科學真理。”
悲痛的心情,貧困的生活,緊張的學習,使門捷列夫的健康受到損害。他食欲不振,幹咳不止,住進校醫院,卻還一邊治病一邊學習。後來,他以全院第一的成績畢業,學院授予他一枚金質獎章,並授予“一級中學教師”的光榮稱號。
門捷列夫在世時,人類已發現了60多種化學元素。他決心把這些元素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經過反複比較、多年研究,他按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合價排列化學元素,終於在1869年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取得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就。
沉思錄
小時候,門捷列夫的家庭艱難困苦,但他在好奇心指引下,刻苦學習,堅定地向理想行進;他的母親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臨終前還不忘囑咐他:“不要欺騙自己,要辛勤地勞動,而不是花言巧語,要耐心地尋求真正的科學真理。”終於,未來的他在元素方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笑話碰碰車
有個男孩在一家麵包店買了一塊兩便士的麵包,他覺得這塊麵包比以前買的小得多。
“哦,沒什麽關係,”老板回答,“小一些,你拿起來就會輕便些。”
“我明白了。”男孩說著,就把一個便士放在櫃台上。正當他要出店門時,老板叫住他:“喂,你還沒有付足麵包錢!”
“哦,沒什麽關係。”男孩不慌不忙地說,“少一些,你數起來就會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