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文學上的林肯——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19世紀最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原名叫塞繆爾·蘭格洪·克萊門斯,生於密蘇裏州一個不大的村落裏。馬克·吐溫的父親是地方法官,經濟收入不多,家庭負擔頗重。為了擺脫生活的困境,全家遷移到密西西比河岸邊的肯尼波爾城。這裏是一片幾乎未經開墾的處女地,滿目荒涼。童年的塞繆爾經常跑到附近的一個農場裏,和一群小孩子一起,偷偷地去遊泳,捕捉響尾蛇和蝙蝠,采集榛子和野山莓,他和那裏的黑人交上了朋友,每到傍晚,就和孩子們一起圍坐在黑人丹尼爾大叔身旁,聽他講述娓娓動聽的故事。塞繆爾熱愛這些勤勞樸實的黑人,尊重他們的智慧和品格,甚至把丹尼爾大叔看做是人類高尚品質的化身。肯尼波爾城是哺育塞繆爾童年的搖籃,他在這兒找到了歡樂,找到了知己,找到了以後創作的豐富的素材。

  塞繆爾的父親很早就離開了人世。12歲的塞繆爾被送進肯尼波爾城的印刷廠當了學徒。這裏僅供吃穿,不發工錢。他比老板矮半截,卻穿著老板給的肥衣長褲,簡直就像鑽進了帳篷裏一樣。後來,他離開了這家印刷廠,做了一名流浪的排字工人,來往於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各個城市。在密西西比河上,他經常聽到輪船上的水手們測量水深時喊道:“馬克·吐溫!”意思是說水有“兩英尋”深(“英尋”是英美製計量水深的單位,一英尋合1.828米)。領航員聽到這種喊聲就放下心來,引導著輪船安全行進。他把領航員看做是密西西比河上的“國王”和“主宰”,十分羨慕這個職業。經過刻苦努力,他掌握了領航技術,做了領航員。他漂流在大河上下,接觸到各種臉譜的人物,洞察他們的心靈,熟悉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性格,長了許多見識。他開始寫些小文章在地方報紙上發表,並且用水手喊的那句話“馬克·吐溫”作為筆名。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打響了。馬克·吐溫真正的文學活動開始於這場戰爭之後。他的主要作品有《傻瓜出國記》、《競選州長》、《湯姆·索亞曆險記》、《王子與貧兒》、《密西西比河上》、《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給坐在黑暗中的人》、《使用私刑的合眾國》、《戰爭祈禱》等。

  馬克·吐溫是中國人民的朋友。當1900年爆發義和團反帝鬥爭時,他稱讚義和團說:“中國人當中隻有他們愛國,我希望他們成功。”他反對“八國聯軍”對中國的入侵,要求“讓中國人自己處理自己的事務”。

  美國人民尊稱馬克·吐溫為“我們文學上的林肯”。他說“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樂”,他一生都孜孜不倦地工作著,不願意把“真理帶到墳墓裏去”。1910年4月,他病在榻上。臨終前,他口述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憎恨,讓速記員記下來,準備發表於天下。4月21日,這位文壇泰鬥溘然長逝了。

  沉思錄

  馬克·吐溫之所以能成為文壇泰鬥,他的成功主要在於從小就在各種各樣的生活中度過,並且能深入其中,觀察細致,這樣才為他未來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在寫作品時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萬事由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一句精辟的治學格言。何以稱“書山、學海”?溯其源,“學海”一詞始見於漢揚雄《法言·學行》:“百川學海而至於海,丘陵學山不至於山。”意思是:百川因為奔流不息,所以才能達到大海;而丘陵靜止不動,所以永遠成不了高山。比喻為學要勤奮,方能有成。後常用“學海”比喻知識的博大精深。宋鹹淳年間,有一名叫左圭的學者,將唐宋名家的野史雜說,匯集成一部《百川學海》。清朝時,有一學者曹溶又將曆代名家的零篇散帙,匯集為一部《學海類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