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劉伯溫定計破敵

  勇敢是人的個性品質之一,做人不僅需要勇敢還需要機智。當我們在追求一個目標或達成一個心願時,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麵臨各種風險,這時要努力克服困難,敢於承擔風險。

  中國民間有句俗話:能掐會算的諸葛亮,算不過稀裏糊塗的劉伯溫。劉伯溫就是明朝的開國元勳劉基。傳說中的劉基深諳陰陽八卦,專事風水占卜,還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是一個半人半神的奇人。這自然是誇張和神化。但他確實博聞強記,除經史子集外,軍事韜略、兵法智術、天文地理乃至陰陽五行等無不精通,而且有過人的膽識和智慧,正因如此,他輔佐朱元璋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稱他為漢代的張良、三國的諸葛亮。他也確實是難得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朱元璋在奪得天下之前,尤其在起義的初期,雖然胸有大誌,卻對自己常常信心不足。因為元末的各路起義軍中,陳友諒、張士誠的勢力最大,遠遠超過了朱元璋,他們為擴充自己的勢力,常常騷擾朱元璋的地盤。朱元璋常為此而苦惱。

  劉基對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陳友諒、張士誠勢力雖大,卻不足慮。他提出對付兩人的策略:張士誠胸無大誌,不思進取,可以暫且不予理睬;陳友諒一介武夫,不過是一隻猛虎,有勇無謀,雖應認真對付,卻不必過慮。隻要等待時機,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定可成大事。

  不久,陳友諒進攻朱元璋屬地,占領太平路,殺朱元璋養子朱文遜及守將花雲,自稱皇帝,建國號漢。又約張士誠同攻應天,張未允。陳友諒便自集舟師,從江州直指應天,舳艫千裏,旌旗蔽空,氣焰十分囂張。

  朱元璋聞之變色,部下有的主張投降,有的主張轉移,逃奔鍾山。隻有劉基怒目而視,一言不發。朱元璋見此,便將其召入屋內,請教道:“猛虎已出山,如今怎麽辦呢?”劉基氣憤地說:“凡主張投降和轉移的,當斬!陳友諒果如一隻猛虎,若在山中,你怎能與他相鬥?今既下山,正應乘機猛打,豈能不戰而降,不戰而潰?”朱元璋問:“話雖這樣說,但到底如何應敵,你快快說來!”

  “驕兵必敗。陳友諒如此蔑視我們,一定以為我們非降即逃,他的後援必不充分。古代兵法說,一天跑三百裏奔襲敵人,即使不交戰也會潰敗。為什麽呢?軍士疲勞。所以我們應先放棄幾個地方,兵馬撤退,裝成逃跑的樣子,再派人詐降,引誘陳友諒全速奔襲,在中途設下伏兵,再派兵斷其後路,叫他首尾難顧。後援不至,亂其軍心;設伏圍攻,亂其布置;以逸待勞,挫其銳氣。哪有戰不勝的道理?”劉基不慌不忙,細說方略,“取勝後我們再乘勝追擊,還可以占領他的屬地,陳友諒遭此重創,進一步製伏他就易如反掌了。帝王之業,在此一舉,天賜良機,豈可錯過?”

  朱元璋頓感精神一振,立即命令胡大海出搗信州,牽製陳友諒後路;命陳友諒老友康茂派人詐降,誘敵深入;命常遇春、馮國勝、華高、徐達等將領各處伏擊,準備截擊。

  果然如劉基所料,陳友諒中計敗北,丟棄戰舸數千艘,逃回老巢。朱元璋收複了失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而陳友諒則因此大傷元氣,從此一蹶不振。朱元璋順利地拔掉了通往皇權路上的一顆“釘子”。

  沉思錄

  站得高,看得遠。有遠見的人,不會因為出現了一點困難就縮首自閉,而是想辦法如何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難,步步走向成功。

  笑話碰碰車

  很晚了,4歲的弗蘭茨躺在床上要媽媽給他削蘋果吃。

  “太遲了,孩子,蘋果已經睡覺了。”

  “不會的,媽媽。小蘋果可能睡了,大蘋果一定沒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