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瓊研究員,數十年如一日從事中國古陶瓷研究,特別是四川、重慶古陶瓷研究,著作等身,成績斐然。五十多年來,陳麗瓊研究員,孜孜不倦,日以繼夜,潛心鑽研,有多部著作問世,已出版的有《四川古陶瓷研究》、《古代陶瓷研究》等專著,還發表了眾多的有關古陶瓷專題研究論文。這是作為一個四川和重慶的老一輩文物工作者,對四川、重慶地區古陶瓷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貢獻。
最近,陳麗瓊研究員,又憑借她的敏銳眼光和高瞻遠矚的洞察力,捕捉到一個嶄新的,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和項目,這就是她已撰寫完稿的大著、新作《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一書。
《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一書,是陳麗瓊研究員的又一部新專著,也是她貢獻給三峽文化長廊建設的又一部力作。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中搶救出來的許許多多的各類重要文物,我國古代各類瓷器就是其中的一項。陳麗瓊研究員在《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一書上篇中說:“地處長江上遊的四川先民也和世人一樣,對我國瓷器情有獨鍾。他們在生時充分享用,死後又將最珍愛的器物作為陪葬品帶入墳墓。在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不能帶走,更不願意舍棄,即選擇了隱蔽的窖藏,他們這種對於瓷器酷愛的舉措,為今天的人們留下了寶貴的瓷器文化遺產。為不忘先民的創造,不負前人的珍藏;宣揚祖國瓷器文化的燦爛與輝煌,我以熱愛中國瓷器文化的心誌履行一個文物考古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在各級領導的支持和責令下,特將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中搶救出的土瓷器作一總結,並結合窯址(窖藏)出土物,擇其精華,把沉睡千年的瓷器文化遺產呈現出來,以供世人欣賞,再創中華瓷器輝煌。”這的確真實地表達了作者寫作本書的初衷和期待。
《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一書,所搜集到的資料翔實可靠,年代準確,品種豐富,窯係繁多,幾乎涵蓋了各個時代各個窯口窯係的各類瓷器,內涵非常豐富,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是一批不可多得的重要的、珍貴的瓷器標本資料,具有很高的科學參考和研究價值。
《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全書分上、下兩篇和附錄三個部分。上篇主要介紹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中出土的漢、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瓷器,使沉睡千年瓷器重放異彩,這是該書的重點部分。下篇是作者對長江流域一些瓷(窯)係的研究,主要收入作者在2000年至2009年以來已發表的9篇專題研究論文,其內容涉及到德清窯原始青瓷、邛窯、清溪窯、廣元窯、達州窯和建水窯等,以及三峽出土的唐宋瓷器與茶文化、三峽的水路交通與瓷器貿易等方麵的研究成果。還有兩篇未刊發的專題研究論文。上述這些專題研究,是陳麗瓊研究員退休以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這說明她退而不休,仍然癡迷於古陶瓷研究,筆耕不輟。2000年3月7日,她在給我的信中曾寫到:我自知“‘曉鏡已是雲鬢改’,‘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但在此時,我仍如過去,總想播種,到秋冬季節總會有所收獲。”確實如此,她勤於耕耘播種,獲得了豐碩的收成。真是老驥伏櫪,誌在千裏。附錄中的中國瓷器發展概覽,闡述了中國瓷器的發展進程。
《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一書,在體例上采用對每一件出土瓷器,按造型、胎骨、釉色、紋飾、工藝特點等進行詳盡描述。同時,每件瓷器附有清晰的照片,做到文字照片相互對照,實在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好書。作者在對每一件器物的描述過程中,還對一些有爭議的器物名稱進行考證,廣征博引,並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該書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引文還是遣詞造句,清晰明了,生動流利,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可讀性強。總之,上述這些都是該書所顯現出來的突出特點,值得我們加以認真學習。所以,該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陳麗瓊研究員選擇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中出土的瓷器寫成《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一書,是很有意義也具有重要的價值,為廣大讀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批中國瓷器的新資料和新標本,為廣大讀者做了一件好事;同時,也是中國陶瓷界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值得讚賞,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我們相信,《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一書的出版問世,對加強和發展中國古陶瓷的研究,對推動和促進四川和重慶地區交通、瓷器貿易和茶文化的研究,對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陶瓷文化,對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將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
值此《長江三峽與中國瓷器研究》即將出版之際,承蒙陳麗瓊同誌不棄,要求我為該書作序,不揣冒昧,聊贅數言,謬誤之處,敬請指正。謹序。
原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
現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
廈門大學教授
葉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