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節 誰說酒杯不是另一種逃路呢

  你們文人不是愛在花間飲酒賦詩嗎?那麽好吧,不過酒是毒酒,現在,你喝酒作詩可填詞吧。請呀!

  酒。明知是毒酒,也不能不喝。誰說酒杯不是另一種逃路呢?且讓我飲酒上路。

  詞,已填好,是曾經吟起時惹來毒藥的那首,此時又何妨再吟唱一回。

  靜聽。曆史中的石頭在開口:

  我的身體是一座城,神秘、幽暗,在等待什麽的燭照與洞穿,黎明以遠。我站在高空,看見故國的土地一如從前,往事中的景象仿佛從未發生,時間與風把一切消解無形,故宮猶在,隻是當年宮裏人麵色已蒼。美人的高髻,宮中的秋千,如同紙鳶,風吹在天;一片無依的花瓣,再憑誰憐?我的書法,我的豔詞,宮闈之後的琴,還有妃的歌陣,都在夢裏;醒來,隻有一身冷汗。

  我的頭顱靠在牆上,思想已漫延人古城:青苔與古垛無言,數千年的時光都能看見:我孤獨且瘦長的身影如煙。

  嫋嫋煙梯,是生命的出口、逃路與更生。李煜在淪為宋太宗的囚徒之後,他調動身上所有的藝術細胞,用一千種藝術途徑逃亡,也許這種逃亡在淪為階下囚之前,在南唐後主的宮廷中他就開始了,隻是此刻,他逃得更苦、更迫切、更艱險。

  這種逃亡有時看似繁花似錦,繁花中卻暗藏強弓利刃、血雨腥風;有時看似畏途惡旅,卻被他逃得春花秋月、玉樹瓊枝;他一路逃亡,由唐至宋,從金陵到汴梁;逃亡路的盡頭,等待他的又是什麽呢?

  毒酒。

  宋太宗早已為他準備好了,你不是喜歡花喜歡酒嗎?那好,我就在花間給你預置一張桌子,放上一杯酒,你們文人不是愛在花間飲酒賦詩嗎?那麽好吧,不過酒是毒酒,裏麵滲了牽機藥,一種世上最毒最殘忍的毒藥,喝了就會全身抽搐如牽機般痛苦地死去。

  現在,你喝酒作詩填詞吧。請呀!酒。

  明知是毒酒,也不能不喝。誰說酒杯不是另一種逃路呢?且讓我飲酒上路。詞,已填好,是曾經吟起時惹來毒藥的那首,此時又何妨再吟唱一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玉欄雕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之所以要著人毒死李煜,緣由與這首詞還不無關係——《十國春秋·徐鉉傳》載:“大平興國中,宋太宗問鉉:‘卿見李煜否?’對曰:‘臣安敢私謁。’宋太宗曰:‘卿第往,且言朕有命可矣。’鉉遂徑詣,門者以朝禁拒之,鉉言:‘我乃奉旨來,願見太尉。’門者為通,使俟庭下。後主遽引其手以上。鉉固辭。後主曰:‘今日豈有此禮。’因庭坐,鉉引席少偏處之。後主起,持鉉大笑,已而默不言,忽複長籲曰‘當時悔殺卻潘佑!’鉉無語辭出。頃之,有旨詢後主何言,鉉具言其事,宋太宗銜之。又聞其‘故國不堪回首’之詞,加怒焉,遂令秦王移具過飲,賜以牽機藥而沒。”

  問君能有幾多愁?——歸為臣虜的日子是難熬的,李煜僅有的最後一點尊嚴也麵臨剝奪。

  宋太宗不僅在公開場合常用言語侮辱他,使他麵對羞辱尚不得不強作笑顏,還將手伸向李煜與之伉儷情深的皇後小周後。宋太宗常召小周後和其他南唐民婦一道入宮陪宴侍寢,並且一去多日,令李煜刀割般難受。小周後從宮中回來,每次都要向他哭訴,兩人隻有相擁而泣。公元978年的乞巧節,是李煜40歲壽辰,後妃們為他拜壽,李煜端起酒杯,淚水潸然,遂填《虞美人》詞。此詞傳至宋太宗耳中,使之激怒。他知道弟弟趙廷美與李煜相交甚密,便讓不明就裏的趙廷美代他前去祝壽,並賜摻毒的禦酒,讓李煜當際飲了。

  宋太宗得知李後主死後,心裏笑了。他笑的含義被後來的史學家們譯出的意思分明是那句:一代才人,誤作人主。

  ——何苦呢!放著上好的“人主”不認真去做,卻一心填什麽狗屁詩詞,在詞中念念不忘舊朝,那詞無疑是亡國之音,也是死亡之信啊。隱匿在曆史幕後的一張冷笑的臉上,此時於黑暗中金牙一閃,扔出這句話。冷言冷語中,暗藏著一種膚淺且沒來由的幸災樂禍。我不敢說千百年來,在中國曆史上自古至今有多少抱有類似心理的小人,但不容置疑的是朝朝代代他們都存在著,那是隱蔽在人類心理角落裏的暗影。

  其實,從李煜的生命曆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既“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現實對他就是一杯毒藥,他根本沒有抗拒的能力,喝不喝,隻是早晚之事。南唐的江山輪到他的手中時,本身已是一杯巨大的毒藥。他的個性又注定做不了一位好皇帝,從一開始,他就明白自己的路是一條絕路,填詞,是他逃避現實的最佳方式。他在詞中把自己麻醉;南唐的江山、帝王的宮殿、美人與花,皆為詞裏的幻象而已,可“一旦歸為臣虜”,真正喪失了這一切時,遠去的繁華又奇異地變得真實起來,使他不敢相信曾擁有過那一切,“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這種心理使他最終將江山喪失之過全部歸於自身來承擔,他的痛惜與悔恨沉重地落在水上: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什麽是李煜的“天上人間”呢?一個叫黑陶的當代詩人對此有一段詩性的描述——“南唐後主李煜(937—978)深重幽遠的金陵寢宮內,浸潤著紙的巨大幻影和一陣陣由紙晃漾開來的柔和雪光。他所熱愛的紙,‘黟川雪’(一次酒後的得意命名),又名澄心堂紙,產自他的國度南部一個叫作‘紙糟’的群山間的小小村落。寧寂潔白的紙,成疊成疊地靜置於寬大精致的紅木格子之中,使他朱顏華美的寢宮生出一種異樣的涼寒(這種涼寒混雜著楓、竹、清絕女性和皖地溪潤的原生氣味)。肉豔的盛宴之後,嗜於文藝的國主喜歡這種涼寒。如夢如幻脂擁酒溢的他需要偶爾的靜醒作為調劑。歡歌酣飲通宵達旦。”(楊廣,與楊廣何其熟悉的情境)“紅日已高三丈透的時候,他總是不願夜的離去,他拒絕現實白晝的耀眼降臨。”(夜遊者,秉燭夜遊,李白: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厚重彩繪的帷幕遮住了宮廷所有的銅門和畫窗。”“紅錦織成的地毯淩亂不堪,嬌喘的秦淮佳人們金釵滑落、醉拈花嗅,她們旋轉近乎瘋狂的舞步已經使珍貴的錦毯打滿了散發酒味的皺折……李煜終於累了。”

  酒。紅酒。美酒。毒酒。

  因此,當宋太宗賜他以毒酒時,他是否是以一個亡國之君的自責心理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的?——從逃亡開始,他就看到了路盡頭花叢中的那隻酒杯,如一陷阱。杯中放著宋朝的毒藥,它要藥死南唐。

  在李後主的世界裏又何曾擁有過真正的花朵、美酒,也許隻有在大周後身上他才體會到人間真情,隻是那真實的美好是何其之短,大周後的早逝使他重回冰冷的現實,而那短暫的美好時光又是何其難忘?在夫妻恩愛的日子裏,他們曾共同收集整理了在五代已成絕響的《霓裳羽衣曲》殘譜,變易訛謬,去繁定缺,使之清越可聞,他們曾一起在藝術的天地裏得到靈魂的提升與陶醉,“昔我新婚,燕爾情好。媒無勞辭,筮無違報。”“浼仰同心,綢繆是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終往告。嗚呼哀哉!”真愛已失,周圍的世界變得比以前更荒謬。花是流水的影像,酒是毒藥的外衣,臉是紙質的麵具,隻有詞才是他生命轉向永恒的藝術之真。他最終把自己填成了一首詞,在南唐如淚的細雨中。倘說,這位皇帝在位時從沒把江山當一回事兒,負過一次責任的話,那麽這最後一次他是當真的,真正以南唐國君的身心飲幹了那杯毒酒。

  他作為皇帝的角色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真正地到了位。

  南唐,對李煜來說就是一杯至毒之酒。飲過以後,皇帝的擔子才真正從他肩上卸了下來,他才真正成了一位純粹的詞人,在詩詞中獲得自由和無價的生命。

  此時的李煜才是李煜自己,再不是南唐後主,他可以是普通人,可以是混跡於市井的隱者,也可以是詩國的天子,卻已絕不會是一國之君了。在這種意義上講,一個皇帝的更易都屬尋常,而一個天才詞人的空缺,就難有誰能填其空位。前者是凡生,後者卻真正是上天的賦予。因為,神在他的心中,他的心在詞裏,詞是他靈魂的家,他是上天之子啊!於是,他的身體和語言有了通感,他的麵孔和秋月移情,他的生命因詩歌而生動。一首詞的誕生也就是一個詞人的死——沒有誰知道,那天夜晚,你摸過的欄杆,是詩的本質,以後的歲月,在詞中你是真正的天子。

  世界在那孩子手中

  變成了線條

  ——[西]阿萊桑德雷

  風流、浮浪、多才藝,身懷高才而又治國無能。有人說我是150年後的李後主轉世,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整天在美人胭脂堆裏摸爬滾打,理政的業務水平遠不及在宣紙上的畫技和美人身上把玩那麽遊刃有餘。好像天生出我來就是為了讓我犯錯誤,犯生活和工作上的大錯誤!玩笑,我覺得天大的玩笑莫過於此,仿佛我來世走一遭就是要成為一個曆史上的小醜。

  我是小醜嗎?我像小醜嗎?有我這樣的小醜嗎?

  別人怎麽看我?《水滸傳》的作者施耐恩老師是這樣描述我的——“他是個聰明俊俏人物,這浮浪子弟,鬥風幫閑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說,不說怎行,不說不清楚,不說白不說,說到底我是個興趣愛好極為廣泛而又多才多藝熱愛生活的人。就這麽些事,個人嗜好,便被施老師說浮浪了,便被人看成不正經了,便把宋徽宗趙佶的名字掃進曆史的垃圾堆了。我作的《芙蓉錦雞圖》《柳鴉圖》《聽琴圖》怎不掃進去?我寫的瘦金書、草書千字文怎不掃進去?幹嗎把這些破玩意當成國寶藏入故宮博物院了?那都是我玩的我的浮浪東西呀!

  哦,我這就書家、畫家、藝術家了,我還宋朝的羅納爾多足球大師呢!

  現在有人說宋朝是金色的素雅的,告訴你吧,那來自於我的瘦金體留下的燦爛往事,那些細雅、高致的筆畫,散發著一個王朝的內在氣質,在素宣上展示著不朽。

  §§第10章 宋徽宗:寫字、繪畫、泡妞、蹴鞠,瘦金體的往事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