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隻是一種教育手段,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徹底改正過錯,沿著正確的人生方向不斷進步。所以,父母不要認為批評完孩子事情就結束了,而要負責到底,做好“跟蹤服務”。要善於觀察孩子被批評後的思想和行為表現,要關注孩子改錯的情況,當孩子有“重蹈覆轍”的苗頭時,要及時提醒孩子。給孩子必要的監督和指導,才能保證孩子順利地改掉錯誤。
——一位督促孩子改正錯誤的母親
生活中,你是否發現孩子重複犯錯的毛病呢?孩子起床不疊被子,為此你批評教育過他,他也知錯了,但是沒過兩天,他又犯了同樣的錯;孩子飯前便後不洗手,為此你批評過他,教育他要講衛生,但是轉眼依舊我行我素;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粗心大意,為此你批評教育過他,他知道粗心大意不對,但是作業本上、試卷上依然有許多因粗心大意而做錯的題……
重複犯錯,這是很多孩子的共同毛病。一方麵這與孩子的年齡有關,小孩子以感性記憶為主,在沒有理解的情況去記憶容易忘。父母給孩子講的道理,孩子轉眼便忘了。另一方麵,孩子第一次犯了某錯時,父母批評了他,但批評完就了事,沒有進行後續監督,沒有負責到底。這兩個原因導致孩子容易重複犯錯,對此父母要給孩子寬容和理解,同時要對孩子進行後續監督,使孩子一鼓作氣改掉錯誤的行為。
女兒有丟三落四的毛病,經常把玩完的玩具隨手一扔,用的時候又找不著;經常把作業本往沙發上一丟,然後跑到外麵和小夥伴們玩,回來後就找不到作業本了。在學習上,女兒的馬虎表現更是屢見不鮮,不是漏寫了標點,就是忘了標聲調;數學方麵同樣如此粗心。
對待女兒粗心大意的毛病,我隻是單純地批評他幾句,可是過後女兒又犯了。我意識到單純的批評對女兒改錯沒有效果,便下定決心對孩子的改錯工作負責到底。
一天,女兒從學校回來,拿回一張79分的數學試卷。我一看試卷上答錯的題,基本上都是由於粗心大意造成的。我認真地對她說:“孩子,你粗心大意的毛病要改一改了,不然的話,發展下去就成了大問題了。”
女兒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但是她也頗感無奈:“媽媽,我知道粗心大意不好,可是我每次都不自覺地犯錯,你告訴我到底該怎麽改正呢?”女兒的問題讓我犯難了,我思考了一下,對她說:“以後你每次做題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做完題後,要認認真真地檢查一遍,知道嗎?”
我還告訴女兒:“你身上粗心大意的毛病有很多表現,學習上的表現是一方麵,在生活中也有表現,如東西亂扔亂放、房間亂糟糟的,這些行為對你糾正毛病也有影響。因此,從今天起,你要嚴格要求自己,保持房間整潔,及時把物品歸位。”
這次批評教育工作結束後,我並沒有忘記這件事。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裏,每當我發現女兒沒有疊被子,把東西亂放時,我就會提醒她。女兒在我的提醒下,很自覺地糾正了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另外,每當我發現女兒學習的時候聽音樂、看電視,我就會及時提醒她關掉音樂和電視,先專注地完成作業,再去做別的事情。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我的督促和女兒的努力,女兒粗心大意的毛病改善了很多。現在,老師和同學們都誇她是個細心的姑娘。
批評孩子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錯誤,父母不能認為批評結束就萬事大吉了,而要進行有意識地觀察、輔導、督促。當孩子有重犯錯誤的苗頭時,要及時敲警鍾,提醒孩子不要“舊病複發”;使孩子錯誤的行為得不到強化;如果孩子表現很好,要熱情地表揚他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從而使批評教育的良好效果得到進一步鞏固。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心智尚未健全,自製力也很有限。當發現孩子重複犯錯時,父母不應過分批評孩子,如果每次發現孩子重複犯錯,就對孩子進行喋喋不休的批評和說教,就容易對孩子強化了錯誤行為,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這不但不能引起孩子的重視,反而會使孩子覺得父母在小題大做,這樣他就不會認真對待父母的批評了。
相反,如果父母多給孩子一些理解和安慰,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信任,相信孩子能夠不斷克服弱點,糾正錯誤,就可以增強孩子改正缺點的信心和決心。
教子鏈接:
改正錯誤是一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不良行為可能會“反複發作”,對此父母不必大驚小怪,更不能不以為然。特別是在第一次批評孩子後,父母不應批完了事,而應做好批評的後續工作,比如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關注孩子的改錯狀況,必要的時候給孩子一些提示、引導和督促,使孩子的不良行為得到糾正,養成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