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開門見山,有啥說啥是直爽的表現。一般來說,這是一種優點。可是,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如果太直接,就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反而達不到好的批評效果。相反,想要讓批評教育事半功倍,家長需要考慮孩子的感受,盡量讓批評更含蓄一點,通過旁敲側擊地提醒,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珍惜父母給他的機會,積極改正錯誤。
——一位善於間接批評孩子的母親
直截了當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尤其是那些孩子自己也感覺羞愧的錯誤,非但不能起到良好的批評效果,還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作為家長,如果孩子犯了錯,最好能含蓄的批評他,通過旁敲側擊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讓他自覺地改正錯誤。
兒子上幼兒園了,由於他生性調皮好動,因此犯錯是難免的。有一次,兒子把家裏的玻璃茶幾打碎了,我非常生氣,於是狠狠批評了兒子一頓。兒子傷心地哭了,雖然他接受了我的批評,但是看著他泣不成聲的樣子,我覺得自己很失敗。
後來看到一位教育家說過的一句話:“讓孩子笑著接受批評,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我深有感觸,於是開始翻閱家庭教育類的書籍,終於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教子方法:兒子犯錯了,我不會直接批評他哪兒做得不對,而是耐心地給他講一個故事。故事裏會出現一個孩子或是動物什麽的,他(它)所犯的錯與我孩子犯的錯類似。
每次講完故事後,我就問兒子:“故事裏那個孩子(那個動物)錯在哪裏?”兒子在我的引導下會去批評故事裏的那個孩子(那個動物)。過了一會兒,兒子恍然大悟道:“媽媽,剛才我做了同樣的錯事。”當我聽到兒子有這番領悟,心裏非常高興。因為我知道,孩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且是在我沒有批評他的前提下意識到的,他一定會自覺地去改正。
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說了不該說的話,家長及時批評指正,使孩子學會明辨是非,這是必須的。可是孩子畢竟年齡小,心智不成熟,僅靠一兩次批評是難以奏效的。因此,批評必然要講究點“藝術”。
在批評、指責孩子的錯誤時,當頭一棒往往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且孩子也未必會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意見。相反,旁敲側擊地進行提醒、暗示,不但容易讓孩子接受批評,父母還能給孩子留下寬容的印象,使孩子更加尊敬父母。
旁敲側擊、層層映射的批評能夠提醒孩子的錯誤,就是要盡量避開爭端,說得巧妙一點、含蓄一點,既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又不使孩子感到尷尬。這樣孩子就在沒有情緒對抗的前提下,心悅誠服地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
有些父母批評孩子時善用含蓄,但卻難以取得好的效果。比如說,媽媽對孩子說:“孩子,你學習挺認真的,我們很高興,但是,如果你的代數更努力一點的話,就更好了。” 說這樣的話其實是在含蓄批評孩子學習代數不努力,雖然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批評方法,但是孩子聽了卻不高興。因為突然的轉折會使孩子對父母之前的讚賞產生懷疑。
同樣是委婉的批評,如果把“但是”改成“而且”,效果會好很多。比如,你對孩子說:“孩子,你學習挺認真的,我們很高興,而且,隻要你接下來繼續努力,你的代數成績一定會比別人好。” 這樣,孩子就很可能滿心歡喜地接受批評教育。
映射式的批評通常是由此及彼、旁敲側擊,不過有時候也可以避實就虛,循序漸進。家長可以通過寓言、故事以及那些不點名指責某些不良行為間接地批評孩子,或者通過與之有牽連的人或事來提示孩子的錯誤,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給孩子造成精神壓力,還能幫助孩子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激勵孩子不斷進步。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對孩子運用旁敲側擊的間接批評不能千篇一律,要看孩子改正錯誤的表現。對於那些錯誤嚴重、屢教不改的孩子,父母孩子是有必要運用其他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還是需要嚴厲地、直接地批評孩子。
教子鏈接:
含蓄的批評讓孩子的自尊得到了維護,讓孩子在父母眼中的形象得到了保護,還使父母在孩子內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這完全不同於那種直接的、劈頭蓋臉的暴風驟雨的印象。這種批評方式讓孩子自我慚愧,自我約束,自我奮進。不失為教育孩子改正錯誤的好辦法。